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2012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2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第I卷机读卡上。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按.图示规范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一、根据平日积累,完成1—8题。(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吞噬.(shì)媲.美(bì)牟.取(móu)沮.丧(jǔ)B.裸.露(luǒ)缄.默(jiǎn)堕.落(duò)亘.古(gèng)C.挑衅.(xìn)狩.猎(shǒu)猝.然(cuì)琐屑.(xiè)D.哂.笑(shěn)狼藉.(jí)愠.怒(yùn)狡黠.(xi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相形见绌一视同仁随机应变汗流浃背B.近在咫尺目空一切顾名思意再接再励C.众目睽睽悠游自在左右逢原指日可待D.莫中一是囊萤映雪人情炼达相得益彰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如画的沿河风光带令各地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B.集电脑、电话、相机、信用卡于一身,这款新型手机的现代功能被发挥的酣畅淋漓....。C.“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朝着人们梦寐以求....的登月理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D.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空中楼阁....,是从21世纪现代经济发展中升华的全新概念。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专家建议,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切入点永远是如何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自己来孩子的改变。如在培养孩子勤奋学习方面,恰不是“苦”,而是尽量“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他在学习活动中感觉苦闷。A.强化消解改变唤起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密-------------------------------封------------------------------线------------------------------------------B.改变唤起消解强化C.改变唤起强化消解D.唤起强化消解改变5.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2分)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曾披露:①“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中国水利部目前发出警告:②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威胁13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改为第②句成分残缺,应改为6.古诗文积累。(10分)(1),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2),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4)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已亥杂诗》)(5)岑参在《自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表现送别友人后依依不舍和无限怅惘之情的句子是,。(6)《行路难》中表明李白远大的志向和对胜利充满的信心的句子是,。(7)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伟大抱负的诗句是,。7.名著阅读。(5分)①俄罗斯的伟大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对于我们这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精纯的光彩。②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会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③这座崇高的山峰,矗立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从远处我们望见它的险峻的侧影,在无垠的春天中消失。(1)以上三段文字出自名著《名人传》,每段文字分别刻画了名著中的一个人物,他们依次是①②③米开朗琪罗(2分)(2)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3分)8.综合性学习。(5分)传统节日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你班拟举行一次“亲近传统节日”的语文实践活动。(1)假如你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你会怎样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1分)(2)诗歌的璀璨星空里闪耀着传统节日的光辉,请你写出描写下列传统节日的诗词。(要求:从中任意选取一个)(2分)A.春节:,B.清明:,C.中秋:,D.重阳:,(3)近年来,我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一些尴尬:节日气氛越来越淡,年轻人不懂得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圣诞节受到都市男女的热捧,而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受到冷遇;男女青年热衷于情人节,忘掉了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节……某网站针对此种现象向网友征集留言,请写下你的留言。(2分)你的留言是:第二部分阅读(40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4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9.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2分)10.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2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2分)遥远的炊烟鲁先圣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③只有当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⑤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⑥炊烟是。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1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3分)12.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13.阅读第⑥段,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2分)炊烟是14.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提示:可以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4分)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我的赏析: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3分)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毕淑敏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饥饿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15.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分条加以概括陈述。(3分)16.请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分)17.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轨迹?(2分)18.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小草不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主旨的?请简要分析。(4分)19.探究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40字。(2分)材料一:心理学认为,自卑这一种人格元素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人格中。材料二:自卑的最大敌人就是勇于面对自卑的人。材料三: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张越年少时
本文标题:2012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66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