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备课行为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备课行为的“有效性”摘要: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若干要素,其中之一便是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本文就教师备课行为中“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法”和“驾驭教材”等方面的有效性来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备课行为;有效性一、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1.教学问题设计要“趣”,激发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例如: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一节里,心脏的结构复杂,我首先引出一个常用的词“偏心眼”,指出心尖偏向左下方,心尖的位置可判断心脏的左右方向;再借鉴生活常识,修建房屋时,地面上的叫(房子),地面下的叫(地下室),心脏内的命名类似,这样学生容易掌握心脏内四个腔的名称和位置。讲心脏的休息时,我说:大家看心房收缩的时候,心室在做什么呢?在“偷懒”。学生一听都“乐”了,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而且对这部分知识也能“深刻”记忆了,这样的情境下知识的掌握就轻松愉快。2.教学问题设计要“悬”,激发思维的探索性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可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在讲血管的时候,我提出:为什么人受伤有时候血不怎么流,有时候是慢慢的流出,而有时则是“喷”出来的?讲血型的时候,我提出:医生是怎么帮大家验血型的,很复杂吗?其实学了这节课,你们也能自己验血型,想了解吗?这样的问题一抛出,学生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如何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呢?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急盼、渴知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激活了思维的探索性。3.教学问题设计要“巧”,激发思维的灵活性“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最佳时机,在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创设“愤悱”①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开通思路,释疑解惑。例如:在复习生物的发育一节时,先引导学生回顾概念“受精卵是一个细胞。这个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这就是生物的个体发育。”然后提问:植物和动物个体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这种说法对吗?学生多数都不假思索地答“对”。此时教师进一步设疑:“雄蜂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月季在进行营养生殖直接产生新个体时,个体发育的起点又是什么呢?”这样,教师于无疑处生疑,在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势利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先入为主的错误得以纠正。逐年的经验积累下来,学生什么地方易出错,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在上新课时分析清楚,而不在练习错误后再来补救。4.教学问题设计要“精”,激发思维的层次性教学问题设计的“精”,是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决不随心所欲、在不重要的地方胡乱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注意疏导结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1.“疏”即疏导、引导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对生物现象的本质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如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在备课中可以选择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启发、点拔,引领学生探索新知。2.“堵”即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促使其主动探究“堵”实质上就是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或是给学生一个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去探索。前者即为探究式教学,后者为任务驱动式教学。这两种方法都相当于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学生必须通过自主地探索、不断地分析最终才能自己解决问题。由于这两种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所以这一策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选择教学方法要掌握的原则(1)选择教学方法的总体把握原则传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培养技能技巧时;则要选用练习法、实验法等。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还要把握好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选择教学方法的最佳效果原则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有的教师选用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自身对各种教学方法驾驭的能力,选用那些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法。例如:善言者可选用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善书善绘者可利用板书纲要、图表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3)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原则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灵活地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三、将意图转化为行动,熟练驾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1.在备课中要把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思考:思考是否吃透教材?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思考学习这部分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开头?怎样指导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课前预习,组织课中听讲、问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2.在备课中要熟练地驾驭教材驾驭教材要经过一个过程。一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二要知己知彼,掌握应学教材与已学、待学教材的联系,熟悉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所教班级的群体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差异、思维特点等,做到有的放矢。注释:①指思虑郁结,渴求启发。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序》:“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其至妙者不得宣之於翰墨。盖粗言较略,以示一隅。冀悱愤之徒,省之可以思过半矣。”参考文献:[1]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尼克.帕卡德,费尔.雷斯.美国中小学教学技巧2000则[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李如密,孙元涛著.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7).
本文标题: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备课行为的有效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3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