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创造历史形成的产物,对于政党而言,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巩固执政力、形成凝聚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在执政党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社区党建文化”是在以社区为区域、党建为主题、文化为纽带的创新实践中,形成的被党内外所认同的政治思想、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随着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和创新,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日益受到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关注,为当前党的建设和社会建设领域的共同关注。本文围绕某某区在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对社区党建文化建设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一、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有助于实现党性、人性、个性的统一,有助于促进组织要求、党员追求、群众需求相一致及组织和谐、人际和谐、利益和谐相融合,有助于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社区党建文化是满足社区党员群众精神需求的现实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党员群众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逐步增强,精神需求日益强烈。作为城市社区党组织,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党建文化资源,且贴近党员群众生活实际,服务党员群众的党建文化基础扎实。实践中,通过加强党建文化建设,为党员群众提供放松心情、参与社会活动、交流感情平台,已成为满足党员群众精神需求的一条科学可行之路。二是社区党建文化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文化是社会的灵魂,党建文化是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撑。在基层社区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推进党建文化建设工作,是吸引党员群众参与党组织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为社区内各行各业党员群众相互认识、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形成友谊搭建稳固的平台,促进社区党组织内部的多元联系,形成良好价值引领和社会示范,培养党员群众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重要保障。三是社区党建文化是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力抓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设施、活动阵地、区域资源等“硬实力”工程是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基础工程”;党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上层建筑”,在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维护和谐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是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力抓手。二、某某区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在深刻把握社区党建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对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某某区通过数年摸索,走出了一条“党建领航、文化为魂、人文互融”的基层党建创新之路,通过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使文化建设准确契合党建内核,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生命力和影响力,使社区党建工作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某某区探索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背景及原因一方面,某某区是某某市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六朝古都的肇始之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为社区党建文化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肥沃的培育土壤。一方面,某某区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90%以上的省级机关都在此办公;团以上军事单位有32个,有将军100余位;高校数量占全市一半,两院院士数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全区居民40%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居民高深的文化素养都为推进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提供了独有的优势。同时,某某区党员队伍庞大、结构多元,38000余名党员中,两新组织党员占近60%,如何在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内凝聚起更多的不同类型党员,在全区党员群众中树立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通的目标愿景,是某某在基层党建创新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正可利用文化的浸润,在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中起到润物无声、凝结情感、共促和谐的积极效应。(二)某某区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是立足文化视角,谋划工作体系。近年来,某某区在全区64个社区,围绕党建文化项目建设认领和立项工作,采取问卷调查、上门座谈、居民议事等方式开展集中性调研百余次。结合各社区的发展定位、区域资源分布、历史文化背景等综合因素,在准确把握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及文化愿景基础上,努力寻求社区百姓的共同关注的文化元素,打造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文化平台。最终将全区党建文化项目建设细分为7个系列:即红色文化、邻里文化、家园文化、服务文化、廉政文化、体育文化、传统文化,构建起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总体架构,将党建文化内化为各社区党员群众共同的精神依托和价值追求,促进了党建文化与社区文化的有机统一,扩大了社区党建工作影响力。二是丰富文化载体,打造特色品牌。近年来,按照“高标准规划、多渠道投入、下功夫造血、现代化包装”的思路,立足社区自身资源和优势,在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及打造特色社区工作中,注入党建文化元素,创建社区党建文化品牌,用品牌的力量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全区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打造了以丁山电影文化馆、颐和路将军馆、察哈尔路延安精神文化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国学文化馆”、“南洋劝业文化馆”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石头城“家园文化”、“阳光家园”等为代表的“家园文化”;以“七彩云南驿站”为代表的“服务文化”、以“乒乓文化馆”为代表的“体育文化”等特色品牌20余个。党建文化品牌的建设吸引凝聚了社区群众,通过构建党员群众的“精神家园”助推社区和谐发展,取得了品牌引领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实效。三是挖掘文化内涵,彰显服务本质。某某区在党建文化建设中,有效融入家庭教育、养老关护、志愿帮扶等公益服务元素,先后塑造起“芳草帮扶行动”、“放学来吧”、“心贴心养老服务”、“凤凰孤残托养”等社区党建“服务文化”品牌,使党建文化成为聚合社区成员的“粘合剂”和促进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催化剂”。通过党建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唤醒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有效提升了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精神境界,丰富了社区党组织服务项目内容,增强了党建工作承载力和创新力。目前,全区党员注册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三年内人数翻了两番;已建成党代表工作室64个,先后接待群众700多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78件;全区各社区评出“服务先锋”、“志愿之星”等近千人。四是延伸文化触角,发挥聚合效应。结合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基层党建运行机制,鼓楼区将社区党建文化的辐射范围向区内所有组织拓展,开展了“社区邻里文化节”、“品味周末——在职党员报到日”、“清河名人名家工作室”等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驻区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纷纷在党建文化的引领下,投身社区服务和建设,目前鼓楼区“社区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已拥有成员单位140余家,有效整合了驻区省市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资源,先后有900多家单位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提供资金、实物,为地区发展凝聚合力,区域化党建格局逐渐完善。三、目前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某某区在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传统的党建文化内涵与不断发展的时代主题之间,相对单一的党建文化建设抓手与党员群众的多元化诉求之间以及党建文化建设常态化的要求与软硬件条件相对缺失之间的种种矛盾,都是某某区在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文化水平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是社区党建文化建设内涵有待进一步拓展。社区党建文化应以建设先进文化、引领群众文化为出发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首要任务。然而,在时代主题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社区党建文化在继承传统和变革创新中往往不能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一些传统积淀与惯性思维阻碍了社区党建文化适时整合时代文化诉求。这也导致社区党建文化品牌难以推陈出新,党建文化品牌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渐减弱。二是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抓手有待进一步丰富。当前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比较缺乏有力而丰富的抓手,强调责任和奉献比较多,在人文关怀方面比较薄弱,致使党建文化活动对党员群众的吸引力不够,难以满足党员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导致党建文化建设难以适应“大工委”、“大党委”要求,限制了党建文化建设惠及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党员群众。同时,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志愿者活动等日常工作的融合程度比较欠缺,容易导致党建文化建设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是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在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比较普遍,对物质文明建设要与精神文明建设齐抓共进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正确处理眼前发展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导致社区党建文化建设难以被当作一项主要工作来抓,难以形成常态化、规范化推进的机制,难以真正落实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软硬件保障条件。四、新时期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对策(一)树立文化理念,凝聚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共识学会从文化的视角审视社区党建工作,研究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现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构建现代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机结合。一是构建工作网络。从区、街道、社区、居民区四个层面入手,成立党建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班子,由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落实;整合文化、宣传、共青妇等部门的职能资源,对社区党建文化主题和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借助民间智力,充分发挥居民、高校以及社会组织创意机构的优势,形成多级联动合作、齐抓共管的党建文化建设工作网络。二是明确工作重点。要将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党建重点工作,并作为社区建设责任目标的内容之一,抓好推进和落实;专门制定社区党建文化建设规划书,从目标定位、建设主题、表现形式、资源支持、经费保障等方面对全年工作予以明确,使党建文化建设工作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确保党建文化建设出成效、有成果。三是营造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社区板报、文化长廊等社区文化阵地和载体,以及宣讲会、居民议事会等平台,广泛开展舆论宣传,提高街道、社区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自觉性;提高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认识,使他们自觉支持和参与各种社区文化活动。(二)创新载体手段,增强社区党建文化亲和力社区居民是社区党建文化工作的对象和主体,让居民在参与文化活动、体验文化氛围中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是创新空间载体。在选择和设置社区党建文化空间载体时,要突破传统思维,赋予楼栋、院落、广场等居民日常生活空间以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的元素和结合,让居民熟悉的场所成为维系情感、凝聚人心的空间。如某某区正在打造的宝船社区“幸福港湾”文化品牌,就正实现了生活空间和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合,有效地使居民产生共鸣,注入情感。二是创新宣传手段。要准确把握当代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中找到创新党建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大众传播手段,打造“网事经典”、“家园网事”等新兴文化宣传载体,体现党建文化与时代发展的无缝对接。三是创新参与渠道。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党建文化活动,增强党建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一方面,可支持社区居民通过直接参与志愿服务、文体社团等党建文化活动。一方面,可鼓励和引导居民通过联合办、协助办、独立办等多种方式成为社区党建文化的创造者和主导者,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同时,可成立社区在职党员议事会,签订共建协议,引导更多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三)提升内涵层次,增强社区党建文化渗透力随着社区居民对文化生活要求的提高,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也不能仅仅拘泥于社团活动、志愿帮扶等范围,其内涵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丰富。一是提升精神内涵。突出社区党建文化在党员党性修养塑造和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将党建文化对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精神风貌等的引导和影响作为党建文化的主要内涵。结合“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等,打造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的党建文化品牌,实现对党员群众精神世界的净化,让社区党建文化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精神家园”。二是提升行为内涵。将社区党建文化作为一种行为的规引力量,规范和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动态表现,从而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素质修养,折射出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选树先进典型,激发争创热情,使党员群众始终保
本文标题: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61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