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党课整治机关衙门作风扫除机关作风之弊
整治机关衙门作风扫除机关作风之弊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开展“办事难”问题专题整治工作方案》的统一部署,今年4月,市委组织部下发文件要求在全市开展机关“衙门”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按照整治方案的要求,机关党支部要开展学习,有我为大家就衙门作风问题上一次党课。一、什么是衙门作风衙门作风,百度解释是国家公职人员在上班期间,闲聊天、玩游戏、打扑克,说话态度恶劣,或是滥用职权、推诿扯皮、无故拖延办理时限等,被公众形象地称为“机关病”,有群众毫不客气将其称为“衙门作风”。对于“衙门作风”,恐怕经常到机关办事的人体会更深。“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磨破嘴,跑断腿”等坊间流传的话语,就是群众对机关“衙门作风”的形象描述。这种“衙门作风”,直接导致机关部门办事效率低下,成为政府机关提高行政能力的障碍,虽是少数,却直接影响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经过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教活动,上述衙门作风得到纠正和改进。于是,出现了“新衙门作风”,其主要表现为服务不到位、进取不积极、工作不落实、担当不主动。在“服务不到位”方面,具体表现为:机关“门难进、脸难看”现象明显少了,但“只微笑不办事”的问题增多了;“吃拿卡要”明显少了,但“不贪不占也不干”的现象增多了;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服务意识增强了,但“小鬼难缠”的问题反映增多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担当不主动”方面,具体表现为:有的当“太平官”,怕担风险不愿改革,怕出事宁可不干事,即使有上级文件要求,但没有实施细则、会议纪要或领导批示,就拖着或顶着不办。有的习惯于跟国有企业打交道,遇到民营企业躲着走,没有建立起“亲清关系”。有的当“隐身人”,工作把关不严,依赖“处长当政”,管理下属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以上是武汉的说法和表现,归根结底有三个表现:一是“打太极”。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和干部,借口作风上、纪律上管得严了、抓得紧了、查得细了,工作上框框多了、条条细了、规则紧了、工作难办了,就说为官不易了。这种情绪转移到工作上,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为官哲学,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没有了,面对来办事、解决问题的普通百姓面带微笑,态度友好热情,接待和蔼可亲,笑脸相迎相送,看起来什么话都好说,貌似从谏如流,但一到具体办正事、要干货的业务工作时,要么像端坐在庙堂之上的“弥勒佛木偶”,嘴上只说“好好好”,多方搪塞,只微笑不干事;要么就东拉西扯地“打太极”,互相推诿,以各种借口“玩推手”,能推就推,能拖则拖,能躲就躲,把办事的人“踢来踢去”;要么就说得玄玄乎乎、天花乱坠,答应得干脆利落,想方设法先把办事人打发走,过后承诺了的事既不去落实也不去干。老百姓对这种表面和蔼、只微笑不干事的“太极”手法,嘴上说不出,手上使不了劲,眼中找不到办事的方向,反感气愤但又无可奈何,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二是“软钉子”。一些部门和单位,明目张胆、顶风而上的“四风”不敢了,门好进、脸好看、话也好听了,“提升服务质量”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服务承诺、工作程序、行为规范等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地“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显示在电子屏幕上”。但一到老百姓来办事了,一颗一颗的“软钉子”横亘在老百姓面前。有的手续繁杂,虽然笑脸相迎,但却以材料不全、领导不在、没有惯例等理由故意拖延,“软法”让办事的群众和企业来回折腾、处处为难;个别地区的“跪式窗口”“蹲式窗口”、高两米的意见箱、“限号窗口”,都是一些部门无视人民群众设置的“软钉子”般的懒政不作为,是“事难办”到“事不办”的“新衙门作风”。总之,一些单位和干部,任何事情都留一手,不一次性告知,变着法儿名正言顺地给办事的老百姓设置一颗又一颗的“软钉子”,很有“技巧”地造成办事过程的“中梗阻”。“脸好看、门好进、话好听”给人造成假象,成为了一些干部不作为的“遮羞布”,一颗颗事难办的“软钉子”,从本质上来说依然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只是更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让为民服务的工作在“最后一公里”卡了壳,成了服务上的“烂尾”,拔掉这些“软钉子”的难度更大。三是“撂挑子”。一些人借故高压反腐、严厉惩处违纪违法,奉行“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为官哲学,以“不贪不占也不干”“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占着位置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只要不出事”的消极态度,畏惧“失事”而选择懒政怠政,为保住官位像“僵尸”和“公堂木偶”一样无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状态,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负责任,实际上就是变相地“撂挑子”。他们宗旨意识淡薄、担当意识不强,迷茫不敢为,前景一潭死水,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怕承担责任,把“不出事”奉为最高原则,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轰动效应,搞形象工程,浮在上面,不愿意下基层,好大喜功,搞花架子,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甚至弄虚作假,既不“吃、拿、卡、要”踩“红线”,也不给群众指引正确的办事途径,相反却在一门心思忙于经营自己的前途,谋划自己的得失,安排自己的安逸。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一些官员“身在岗亭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做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糜烂”。二、新老衙门作风的关系“新衙门作风”之新,当然是相当于老而言。老衙门作风有哪些,无非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态度蛮横、当官做老爷等等。经多年整治,尤其近几年“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建设,这些现象大为减少,是有目共睹的。但衙门作风并没有绝迹,很多时候是变种地存在。从吃拿卡要地办事,到既不吃拿卡要也不办事,这不是进步,而是抗拒。纪律严了,吏治紧了,吃拿卡要他不敢,但也不办事,其实仍然是把办事和吃拿卡要绑在一起,骨子里仍是办事就要得好处。正常办事要得好处,得了好处能乱办事,这是把办事当成做买卖。不得好处,不乱办事,也不正常办事,还是把办事当成做买卖,只不过前面是买卖的肯定形式,另一个是买卖的否定形式而已。现在有一种说法,干事越多,踩红线、犯错误的机会越多,不干事才最保险。这种说法,大概是不干事的“理论”解释。这种解释,不能说完全没有现实依据,甚至还有部分的逻辑真实性。不干事,得不了正分,但也得不了负分,这在形式逻辑上成立的;但不干事就犯不了错,在实践逻辑上却是不成立的,因为人民给你一个位子,就是要你干事,不干事本身就是错误。至于干事就要踩红线,就要越规矩,就更是一种奇怪的“破窗”逻辑。干净了就不担当,不干净才去担当,说到底就是不肯担当。还有一种说法,叫“水至清则无鱼”,把干部管得太严,会导致干部队伍中的人才流失。这真是奇怪到不能再奇怪的道理。干部队伍原本要风清气正,担当作为,严管才能示范于公众;“水至清则无鱼”则暗地里要求干事就得让水浑一点,衙门就得油光水滑一些。归根结底,“新衙门作风”与老衙门作风,不是两种东西,而是衙门作风未能消除的证明,可作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注脚。三、衙门作风的危害与成因衙门作风是行政领导干部官僚作风的一种形象比喻。脸热心冷、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其本质上就是庸政懒政怠政,是一种新的腐败,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腐蚀性,其危害不容小觑。第一,严重干扰“反四风”和“八项规定”的落实。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反四风”和“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以霹雳手段“打虎”“拍蝇”,反腐倡廉,目的就是“徙木立信”,把规矩和尺度立起来了,全面从严治党,厚植执政基础。但是,抓作风建设、纠正“四风”、落实“八项规定”是个细工慢活,必须以绳锯可断木、滴水可穿石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功夫,持之以恒、驰而不息地抓下去,才会取得成效。如果任凭这种微笑不办事、服务不到位、进取不积极、工作不落实、担当不主动的新衙门作风泛滥,势必干扰“反四风”和“八项规定”的落实,损害作风建设的效果,甚至有可能让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得而复失、前功尽弃。第二,疏离了党和群众的关系,从根本上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只微笑不办事表面上是作风问题,但透过作风看政风、党风,它就是一种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看起来是小问题,实际对党群干群关系的影响很大。群众和干部在办理各种事项时产生交集,一线工作人员态度好不好、办事效率高不高是群众最直观的感受。一旦遇到这种“只微笑不办事”的“木偶”,不仅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也让党员干部的形象大打折扣。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但同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腐蚀性,它伤了老百姓的心,损害了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一旦蔓延,党和政府就会失去民心,失去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从而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已威胁到党的肌体健康。第三,阻滞了办事效率的提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执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党政职能部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雷厉风行,提高效率,才能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然而个别机关、个别公职人员,“只要我方便”和“你得求我办事”的老衙门作风依然根深蒂固,人在窗口心却还在“衙门”,对于老百姓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着急,拖拖拉拉,加大了整个社会运行成本,无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成了深化改革的绊脚石和经济发展的“延时器”。分析衙门作风,其成因有以下几种:一、特权心态。不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而是当作人民老爷,内心深处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什么时候他们能够把自己当成真正公仆了,这样的特权心态才会消失。二、人浮于事。机构臃肿,人多事少,实在没有什么可干的事情。三、规范宽松。有的是有规范不遵守,有的是根本没有严格的规范,这必然导致人员的自由散漫。四、监督失落。上级监督,人民监督,舆论监督等都不够,需要进行加强。五、素质不高。这个素质指的是公仆素质,即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六、示范匮乏。其实,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的普通干部职工有衙门作风,关键还是他们的领导没有做出很好的表率。领导做好了,下属自然严格要求自己。七、评价单调。重视上级评价、量化评比等,却忽视了百姓评价。四、其他城市衙门作风整治情况从去年开展湖北武汉采取措施大力整顿机关衙门作风,在中央媒体上予以报道。从网上摘录了相关信息。去年2月,正月初七,武汉召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会上狠批的“新衙门作风”一时间成了热词,《人民日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连续发表系列评论,论述“新衙门作风”的表现形式、危害、治理办法,武汉各区各部门则根据作风建设大会精神迅速布置工作,安排整治各种“新衙门作风”问题。开办电视栏目曝光作风建设方面突出问题为推动落实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精神,武汉市治庸问责办持续暗访全市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2月20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晚通过武汉广播电视台《作风聚焦》栏目曝光暗访到的问题。,该栏目首期节目曝光了武汉天河机场有工作人员主动帮部分出租车插队的现象。节目播出后,武汉市交委客管处、机场集团、机场公安、黄陂区交通局等单位连夜调查整改,查处涉嫌违规经营的出租车12辆及涉嫌非法营运车辆1台,一名出租车驾驶员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黄陂:为了彻底整治“新衙门作风”,黄陂区行政审批局采用电子监控、日常巡查、聘请行评代表及邀请电视台记者、治庸办、文明办第三方不定期对窗口单位进行明察暗访。2月10日,该局巡查中发现引进的土地评估中介服务商务窗口工作人员张某某在快下班时浏览手机。当即责令该窗口停业整顿一周,辞退聘用当事人,并写整改承诺书。巡查人员在一个区直机关政务窗口也发现了违规现象:工作人员徐某某因病请假,但并未放置“暂停服务”牌。行政审批局党组当即对窗口首席代表进行诫勉谈话,取消窗口评先评优资格,并通报入驻部门作出相应处理意见。蔡甸:整治“新衙门作风”通报年度“十差基层单位”。2月10日,蔡甸区召开经济工作暨绩效考评和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不仅对2016年度全区“十佳基层单位”进行了表彰,还通报了“十差基层单位”。这“十差基层单位”是:1、蔡甸区公路超限超载车辆检测站2、中国电信蔡甸分公司线路装维中心3、蔡甸区酒类专卖管理局4、蔡甸区人民医院5、中国联通蔡甸分公司建设维护中心6、蔡甸区市
本文标题:党课整治机关衙门作风扫除机关作风之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57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