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宣讲 第4章 模板工程
1序言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编制背景2001年至2002年,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为核心的系列《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出台为标志,我国施工规范体系作了重大的改革。在此之前,我国施工规范有《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并行,由于两类规范修订不同步,常常出现有不一致的地方,导致验收和评定有时出现矛盾。2001的系列规范将两类规范进行了统一,取消了评定的内容和工艺方面的做法规定,只保留了验收的内容,形成了现行的质量验收系列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就是其中的规范之一。1当时规范改革的目的:一是与国际接轨,国家和政府只管验收,过程控制交由施工企业自行控制。因此要求施工企业编制施工技术标准或施工工艺标准。二是提高了合格验收标准,01系列规范之前的规范,验收分为合格、优良两个档次,主要体现在允许偏差项目的合格点率70%及以上为合格,90%及以上为优良。规范改革以后,取消了优良,将允许偏差项目合并为一般项目,一般项目中以抽样检验的内容必须符合要求(即100%合格),以计数检验的合格点率必须达到80%及以上(有的要求达到90%以上,如钢筋保护层)才能达到合格验收。因此说01规范的合格标准水平比之前的规范提高了许多。01系列规范执行10年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大量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施工过程控制出现了无标准状态。虽然01系列规范实施以后,大型施工企业如中建各局、北京、上海等施工企业集团纷纷编制了企业技术标准,但还有大量的中小施工企业没有能力编制企业标准,施工过程控制仅依靠质量验收规范还是远远不够的。二是作为承担施工过程控制“旁站”监理的监理人员,也没有了过程控制(工序控制)的依据。三是作为我国施工规模每年均有大量的增加,从业人员每年也在相应大量增加,急需作为保证施工质量特别是过程控制的技术规范作为施工的依据。1.2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沿革1965年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当时苏联规范的基础上,编制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0-65;1973年在总结我国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对GB10-65进行了修订,颁布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0-65(修订本);自1979年5月至1983年11月又对GB10-65(修订本)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1992年对GBJ204-83规范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2002年配合施工规范体系的改革,颁布了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与《质量验收规范》的关系从规范的沿革可以看出,在2002年颁布《质量验收规范》之前,新规范颁布实施后,老的规范将宣布作废,是一种替代关系。2011年颁布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并不是替代关系,应该说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在2012年7月23日的宣贯会上,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定性为通用规范。我国的规范分为基础规范、通用规范和专业规范三个层次,通用规范对专业规范来讲,比专业规范层次高,是起到指导作用的,二者出现不一致时,应以通用规范为准。以后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将有两个规范并行。《质量验收规范》正在修订两个规范应协调一致。1.4《施工技术规范》与《质量验收规范》章节划分比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以下简称《施工技术规范》)的章节划分,不同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以下简称《质量验收规范》)亦有所不同。《施工技术规范》共分为11章: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制备与运输、现浇结构工程、装配式结构工程、高温冬期和雨期施工、环境保护。《质量验收规范》共10章: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6下面(从第三章开始)按章节讲其主要内容:(由于时间关系不逐条讲)第三章基本规定本章共分为3节、21条,无强制性条文。本章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3.1.3】…由施工单位完成的深化设计文件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2、【3.1.4】…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施工全过程的资料编制、收集、整理和审核,并就及时存档、备案。3、【3.2.3】…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备案。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单位核准。4、【3.2.4】提出采用专利技术,不违反本规范的要求。5、【3.3.3】强调了“隐蔽验收”,要求对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加强质量检查、测试、作详细记录,宜留存图像资料。第四章模板工程本章共分为6节、52条,强制性条文1条。4.1一般规定4.2材料4.3设计4.4制作与安装4.5拆除与维护4.6质量检查一、专项施工方案4.1.1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滑模、爬模等工具式模板工程及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应进行技术论证。(1)国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了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模板工程包含在内。(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中,规定了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模板工程主要讲以下内容(3)按照建质[2009]87号文件,对于模板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范围内容:1)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面荷载线荷载二、模板工程基本性能要求4.1.2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强条)与以往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相比,施工规范第4.1.2条新增加了对模板及支架整体稳固性的要求,提出该要求是基于两点:其一为对应于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规范》GB50153中所述的结构整体稳固性,其二为吸取国内多起模板支架整体坍塌事故多为构造不合理或水平支撑杆缺失的教训。足够的斜杆能保证支架的整体稳固性模板及支架整体稳固性的理解整体稳固性系指在遭遇不利施工荷载工况时,不因构造不合理或局部支撑杆件缺失造成整体性坍塌。高架桥支模架用贝雷架组拼的支撑柱间缺乏足够的连系撑而大波浪鼓曲失稳破坏另方向无水平杆另方向无水平杆另方向有水平杆水平杆严重缺失缺水平杆缺水平杆无扫地杆,水平连系杆一个方向设置,另一个方向每隔两根立杆设置许多模板支架整体坍塌恶性事故,都是由于架体水平杆严重缺失,由局部失稳造成整体失稳破坏。三、模板及支架材料4.2.2条规定:模板及支架宜选用轻质、高强、耐用的材料。连接件宜选用标准定型产品。近十年,模板及支架的材料变化不大,在国内多数工地,模板面板以木或竹胶合板为主、龙骨以木方为主。这是由于其锯截方便,现场能实施快速散拼,得到施工现场项目部认可和大量应用。但也导致了周转使用次数少,木材浪费大,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不利于绿色施工。胶合板模板的表面有不作处理和覆膜处理两种方式,经覆膜处理的胶合板板面能有效提高模板表面的耐磨性和硬度,增加周转使用次数,值得提倡应用。4.2.3接触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并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硬度;清水混凝土模板的面板材料应能保证脱模后所需的饰面效果。新型高分子建筑模板这是杭博工地使用的照片,是无锡天马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其他厂家还有带龙骨的高分子塑料模板。希望各公司积极推广使用。带龙骨的塑钢模板塑钢模板介绍模板和龙骨塑钢模板墙体支模塑钢模板柱支模高分子建筑模板是一种以聚丙烯树脂为基材,添加增强、耐候、防老化、阻燃等助剂,熔炼挤出成形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模板,能完全取代现有传统的木方、木模板。使用高分子建筑模板是“以塑代木”、“以塑代钢”、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本产品已经由国家建筑材料中心出具了关于产品各种性能的检验报告。本产品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安全,有利于组织施工,可有效提高施工进度。高分子建筑模板应该是模板行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符合国家倡导的建筑业绿色施工理念,必将是建筑模板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施工行业的一次革命。高分子建筑模板的整体性好,节能环保,且性价比高,表面硬度高,耐摩擦,易清洗,施工温度适应范围大,耐热耐寒,抗老化,能承受各种施工负荷。新型高分子建筑模板重量轻、使用寿命长:施工轻便,省工、省时,广泛适用于高层建筑及桥梁施工:周转率高,周转次数可达40次以上。可重复回收再利用:可进行回收再加工,通过多次回收利用以后能节约建筑物模板摊销成本50%以上,充分利用废旧原料,与木模板、竹胶板相比损耗成本低,可以大大降低混凝土浇注成本,降低工程造价,使用过的废旧模板,厂家负责终身回收,最终达到零处理。绿色环保:无烟、无任何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常用规格:1830×915×15;4000×800×40;其他规格可根据需要定制。目前,还有带龙骨的高分子建塑料模板,彻底改变了大量使用木料的状况。各工程应积极推广使用。新型高分子建筑模板盘扣式钢管支架立杆和水平杆间设置斜杆方便,有利于架体的整体稳定,是一种优秀的高大支模架新型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滑模、爬模、钢大模板及支架采用起重机械辅助装拆的模板及支架属重型模板体系,代表性的型式有全钢和钢木混合的大模板、爬升模板、滑升模板。对于柱、墙及楼板等重型体系模板,一般由生产厂家做专门的模板产品设计,施工项目部根据产品使用说明应用。四、模板设计内容4.3.2模板及支架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2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3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验算;4模板及支架的抗倾覆验算;5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模板及支架设计的内容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确定,一般应包括必要的计算书,模板和支架的施工图。对于复杂的特殊模板与支架如高大模板支架,设计的内容应全面和详尽,绘制的施工图应有模板及支架的平面布置图、立面布置图和局部节点的构造详图。五、设计原则及内容设计基本方法规范第4.3.3条规定:(1)建筑工程模板及支架的设计宜采用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2)对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分析中所采用的计算假定和分析模型、施工期间各种受力工况的结构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承载力计算应采用荷载基本组合;变形验算可仅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计算模型(1)一般可采用等效为均布荷载及假定为等代梁单元的简化分析方法。(2)对于用军用梁、贝雷架以及其他型钢结构加工的复杂支架系统的结构计算分析,也可采用sap2000、ansys、midas等结构计算软件协助进行计算分析。六、荷载计算荷载分类【4.3.7】条永久荷载项模板及支架自重(G1)、钢筋自重(G2)、新浇筑混凝土自重(G3)、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G4)可变荷载项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Q1)、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Q2)、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荷载(Q3)及风荷载(Q4)。(1)修正了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G4)的计算公式。荷载值对于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计算,GB50204-92规范的公式是以流体静压力理论为基础,考虑了不同混凝土重度、凝结时间、坍落度的影响和掺缓凝剂的影响等因素,基于坍落度为60~90mm的混凝土,将以往的测试数据规格化为混凝土浇筑温度为20℃下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推导得到的,并且浇筑速度限定在6m/h以下,坍落度15cm以下。
本文标题: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宣讲 第4章 模板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9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