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一、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政策提出的背景㈠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国际竞争的新趋势:文化竞争日益激烈2、国内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㈡广东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2009年11月23日起,这则广告在世界各大主流媒体如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BBC(英国广播公司)等播出。请您欣赏1、国际竞争的新趋势:文化竞争日益激烈2010年中国50位名人汇聚部分中国各界名人包括:神五、神六和神七全体航天员、宋祖英、国画大师黄永玉、姚明、丁俊晖、北大教授厉以宁、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体育界名人郎平、歌唱家谭晶、作曲家谭盾、水均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甄子丹、郎朗、邓亚萍、网易创始人丁磊、模特张梓琳、吴宇森、建筑师张永和、郭晶晶、名模马艳丽、鲁豫等。中国政府从“被围观”到“走出去”国家公关展示“软实力”有“软”必有“硬”。什么是“硬实力”?什么是“软”实力?中国经济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2010-08-1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10年的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官方证实了这一消息。日本第二季度的GDP总值为1.28万亿美元,中国第二季度的GDP为1.33万亿美元。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根据乐观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中国经济硬实力的证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目共睹。然而,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却并未同步上升。何以见得?日本动漫席卷全球截止2010年9月全球第一部海外票房突破19亿并一路到达27亿美元的影片中国内地票房最高的影片全球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一好莱坞品牌闯荡天下“韩流”成功登陆亚太买奶粉?去香港!去澳门!……进口奶粉!这些都显示出国际竞争的新趋势——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国际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品牌带有最强烈的“国家形象意识”烙印。作为“国家形象”的核心载体,如何打造中国国家形象中的“文化形象”尤其关键。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软实力包含哪些内容?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大文化小文化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又被称为“大文化”。4个层次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民风民俗习惯等各种社会规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知识力量的物化,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会在文化的4个层次上都有所表现。2、国内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富士康事件张悟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绿豆治百病大法重庆缙云山道观道长李一“造神运动”2010-08-08南方都市报《宗教不彰,巫术盛行:中国人的信仰与伦理道德重建》实际上我们国家也注意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越来越注重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2007年十七大:中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体布局提出“四位一体”理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2010年: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进一步强调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㈡广东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广东文化的历史:曾在两个时期很有影响力一个是鸦片战争到大革命时期,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另一个是改革开放初,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全国各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粤语歌、办粤语培训班,《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等等这些歌曲广为流传《涛声依旧》成为流行歌曲的经典《春天的故事》在大江南北传唱广东GDP连续25年全国第一的,然而广东文化的影响力跟经济强省地位不相适应,经济强省并没有成为文化强省。广东文化的现状:北京文化产业实力位居第一在2007年初中国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比较中,北京在文化产业上实力位居第一。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丰厚(2007年初,77所高等院校,353所科研院所,科研人员达30万人)。国家文化机构集中(全国演艺业的1/2,影视产品的1/2,图书的近1/2,音像制品的1/3,期刊的1/4,报纸的1/5集中在北京),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最高。建设文化强省是要弥补广东的“短板”(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林雄语)2010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定位和目标“纲要”所指文化建设的范围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社科理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新兴媒体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纲要”提出总体目标:广东要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从广东在全国文化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来讲,要使广东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从广东在全国文化发展中的责任来讲,要使广东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从广东在全国文化发展中的使命来讲,要使广东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从广东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特殊作用来讲,要使广东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定位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广东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示范区。二建立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国公共文化示范区。三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成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广东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四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成为华南现代文化传播中心和全国对外文化交流枢纽。三、广东如何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十项工程5、开展全民读书活动4、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推进城乡文明创建活动1、培育新时期广东人文精神(一)实施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工程6、实行文化人口评估统计制度1、培育新时期广东人文精神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⑵开展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时代文化精神讨论活动。⑶开展“创新、创业、创造”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做现代文明公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⑷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教育活动。2、推进城乡文明创建活动⑴开展珠三角文明城市群创建活动,争取珠三角各市到2020年全部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⑵推进文明村镇建设,争取到2015年省文明村镇创建覆盖面达到80%以上,到2020年覆盖面达到95%以上。⑶推进窗口服务行业创优工作,争取到2015年全省文明窗口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90%左右,到2020年基本全覆盖。每年集中举办一次文化志愿者(文化义工)宣传活动。到2015年,全省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有文化义工或文化志愿者参与的比例达到50%,参与人数2万人以上;到2020年,参与比例达到80%,参与人数4万人以上。3、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我校外院大四郑扬逸同学和文学院大三张嘉琪同学当选为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办好《纲要》规划的我省重大文化活动品牌;大学生电影节、华语传媒系列盛典、中国音乐金钟奖、广东省艺术节、百歌颂中华、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广州国际粤剧节、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节、汕头潮剧节、禅宗六祖文化节、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阳江(中国)国际风筝节、中国江门华侨嘉年华活动、新世纪之星、“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等活动。兴办《纲要》规划的一批具有广东特色文化节庆活动;粤港澳青年电影节、孙中山文化节、岭南民俗文化节、广东社区文化节等活动4、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届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都吸引了大批海外华侨华人的参加,它已成为江门市的一个品牌。{侨网发布11月6日,将有超过1万名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回乡参加此次盛会。活动期间,将举办开幕式及大巡游、“群星闪耀江门情”综艺晚会、江门市星光公园开园仪式、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第二期落成剪彩仪式、江门市动漫集市、国际动画教育联盟年会、侨乡旅游节等活动。2010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11月6日晚上举行的“群星闪耀江门情”大型综艺晚会,是本届“华人嘉年华”活动的最大亮点。晚会将由曾志伟、张可颐、夏雨和梅小惠四位江门籍著名香港艺人担任司仪,而演出嘉宾也大部分为祖籍江门的香港艺人,其中包括刘德华、容祖儿、甄妮、梁咏琪、钟欣桐、郑欣宜、商天娥等,以及奥运冠军刘璇、香港小姐张秀文、庄思明等共30多人。这台综艺晚会由香港TVB无线电视有限公司承办,节目由江门本地节目和香港TVB组织的节目共同组成。由江门市独立创作、极具侨乡特色的6个节目《小鸟天堂》《茅龙传奇》《美丽船歌》、《共同心愿》《我爱你,中国》和《盛世侨都》正在加紧排练。2010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每周参加一次以上文化活动;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文化设施和场所,组织员工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各类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校生每周参加一次以上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活动。4、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南国书香节”;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开展“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家庭”创建活动,举办农民读书节;开展“千万少年快乐阅读”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每年在全省开展“读书积极分子”评选。5、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建立文化人口评估机制,每年对全省文化人口进行统计。从2011年起,全省每人每年有一次观看文艺演出或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各类文化活动,并逐年提高次数;到2015年,参加3次以上文化活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50%以上;到2020年,参加3次以上文化活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80%以上,其中超过5次以上的人口比例达50%以上。6、实行文化人口评估统计制度(二)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工程1、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和特色学科计划。打造10个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培育10个左右具有岭南特色的社会科学类学术社团;继续实施“名刊工程”,创建“中国(南方)学术网”;每年举办一次岭南学术国际论坛、中国(南方)智库论坛。2、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中心计划。3、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支撑计划。每年确定10个选题组织社科界专家开展省情调研和重大专题研究;培育10个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决策研究基地;每年面向全省民办非社科研究机构发布10大研究课题,形成一批全国知名的民间智库;每年选拔10-20名优秀中青年社科工作者到党政部门挂职交流。2、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中心计划。从2011年起,建立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数据库、省级实验室、虚拟研究院;健全市、县社科联机构。3、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支撑计划。(三)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1、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2、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3、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4、增强对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1、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2015年,全省、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或街道(综合文化站)、村或社区(文化室)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达标,珠三角地区文化设施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广东文学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人民艺术中心、广东当代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扩建工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二期工程、广东画院(新址)、辛亥革命纪念馆南越王宫博物馆等文化设施项目建设。2、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到2015年,广播电视村村通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到2020年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到2015年,珠三角地区每个行政村建有固定电影放映点,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座多功能厅数字电影院,每个乡镇至少有1套以上数字电影放映机,农村电
本文标题: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2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