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吴孟超的人生事迹介绍范例5篇
吴孟超的人生事迹介绍范例5篇吴孟超是中国肝胆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摘掉中国肝癌大国的落后帽子,他带领团队一切从零开始,发奋图强,写下了中国和人类医学史上一连串的“第一”。下面是由网友整理上传的“吴孟超的人生事迹介绍范文五篇”,供您参考,欢迎阅览。吴孟超的人生事迹介绍范文五篇【一】四月暖风,刮起阵阵感动。记者几天采访,解读吴孟超的人生历程,深切感受到他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感受到他爱党爱国爱民的博大情怀。回国、参军、入党吴孟超总结式地对记者说:“我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入党。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国,我也许会很有钱,但不会有我的事业;如果不在人民军队,我可能是个医生,但不会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党组织,我可能会做个好人,但不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分子。”1922年夏天,吴孟超出生在x闽清。因为家境贫寒,在他3岁时,父亲就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谋生。5岁那年,吴孟超跟着妈妈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很快,小孟超就帮着家里舂米、割橡胶了。“父母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再穷也要让我认字、读书。”于是,上午割胶、下午上学,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17岁。吴孟超读书刻苦、用功,成绩总是数一数二。而正是那段时间割胶,他把割胶刀玩得飞舞。采访中,诙谐的吴孟超对记者说,这就是最早的“手术训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孟超深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初中毕业时,身为班长的他和同学们商量,把毕业聚餐费捐给国内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得到一致同意。不久,他们竟然收到了朱德、毛泽东发来的感谢电。那封感谢电像烧红的烙铁一样,深深地印在了吴孟超心里,成为他一生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回国到x找共产党,上前线去抗日!这是他当时最迫切的愿望。1940年春天,吴孟超约好同学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他们一路车船颠簸,经新加坡、过越南,自x入境。到x后,由于战争封锁,一时到不了x,吴孟超只好在x继续求学读书。1943年秋天,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吴孟超至今记得1949年x解放时的情景。那天,天刚蒙蒙亮,他打开宿舍临街的窗户,发现马路边躺着一排排和衣而睡的解放军战士,沿街商铺的门静静地关着,没有半点嘈杂和喧闹。他被眼前这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军队深深地震撼了。早就对共产党充满向往的他,此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加入这支队伍,跟党走。1956年,吴孟超的夙愿终于实现。这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如愿参军入伍。从此,不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受到什么样的委屈,他对党的信仰没有丝毫动摇,为党工作的忠心始终不变,并且始终充满奋斗的激情。1958年,裘法祖受聘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兼职教授,吴孟超再次成为他的学生。在裘法祖悉心指导下,吴孟超手术水平大有长进。但吴孟超觉得光做个普通“开刀匠”还不够,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老师。裘法祖对他说:“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又是肝脏疾病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吴孟超茅塞顿开。从此,拉开了向肝胆外科进军的序幕。挽救14000个生命爱党,就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为民造福!自从选择了肝脏外科作为自己的事业,吴孟超就与肝脏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找到一本由美国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并和同事方之扬将这本20多万字的书翻译出来。他先后创立了“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创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完成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和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用神奇的双手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1975年,春节刚过,一个挺着大肚子的男子在家人搀扶下,点名要找吴孟超。原来患者8年前腹部长了个拳头大的瘤子,去医院检查后认为是肝癌。两年过去了,瘤子越长越大。换了个医院去检查,医生说如果是肝癌的话活不了这么久,于是做个穿刺。不料引起大出血,医生再也不敢接诊这个病人了。吴孟超确认这是一个罕见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检查显示,这个瘤子直径竟达68cm。当时,国外将直径在5cm以上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划为“巨大”,患者的瘤子称得上是“超级巨大”。其最危险的是肿瘤破裂会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常可导致死亡。吴孟超带着助手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在反复推敲后,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这个方案后来被肝脏外科界奉为经典。考虑到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学校和医院调集了15个科室共40多名医务人员全力配合。8点30分,战斗打响!当切口完全打开时,一个装满鲜血、蓝紫色的巨大瘤体赫然呈现在眼前,让所有在场的手术室“常客”都有点毛骨悚然。吴孟超定了定神,沉着地切断一根血管,并立即止血,又切断一根血管,再止血,小心翼翼地剥离瘤体。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吴孟超重复着这些动作。1小时,2小时,3小时,吴孟超依然重复着这些动作。助手们看着他,大气都不敢出。要知道手术刀只要稍稍碰破哪怕是一点点瘤体,鲜血立即会喷涌而出。吴孟超的额头渗出了汗水。护士见状,连忙用纱布帮他吸掉。不断渗出,不断吸掉。当钟表指向晚上8点30分,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的吴孟超顺利完成了手术!36年过去了,这个患者依然健康地活着,已经80多岁的他还经常打电话给吴孟超,反复表达他们全家人的感激。吴孟超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关。”1983年春天,一对x的渔民夫妇,抱着出生4个月的女婴求救吴孟超。吴孟超全面检查后,很快断定女婴得的是“肝母细胞瘤”。这是一种少见的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当吴孟超把自己手术的想法告诉同事时,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对付危险的办法就是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吴孟超和同事们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请小儿科专家联合作战。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有惊无险地从孩子肝脏上切下了重达600克的肿瘤,瘤子的体积竟比婴儿的脑袋还大!10天后,孩子出院。2004年9月,毕业于x外国语大学的x女孩甜甜在父母陪伴下来找吴孟超求治。这个20岁刚出头的姑娘中肝叶长了个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稍有不慎,就会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在多次讨论和论证之后,吴孟超决定再闯中肝叶禁区,手术切除血管瘤。他带领姚晓平教授用了近10个小时成功将瘤体完全切除。“这个手术难度确实大,我们在手术中也创造了肝门阻断新的纪录,前后阻断4次共103分钟,才将瘤子切下来。”吴孟超记忆犹新地说,“瘤子有排球那么大,放在一个脸盆里都快满了。”几十年来,吴孟超就是这样,以一个医学科学家的智慧和胆识,闯过了肝脏一个个“禁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之最,挽救了14000个鲜活的生命。直至今年90高龄,仍然奋战在肝脏外科最前沿......穿军装提醒我是一个兵2021年4月1日,井冈山,细雨蒙蒙。吴孟超率领医院40多名党支部书记和专家教授,千里奔赴井冈山,追寻红军足迹,祭奠革命先烈,服务老区人民。记者随同参加,见证了这一行动。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吴孟超向长眠在那里的130名红军烈士肃立默哀,三鞠躬。之后,他带着大家到红军第一所医院————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寻根。吴孟超还不顾劳累,亲自给井冈山地区医务人员讲授肝胆外科疾病的诊疗技术。接着,又赶到井冈山人民医院,为住院的病人会诊,还与井冈山人民医院签订了友好医院帮带协议,用医疗技术反哺老区人民。军人,是吴孟超的本色。让自己和战友们永葆军人本色,是吴孟超几十年来一直努力的事。吴孟超有着特殊的军装情结。一般说来,在医院工作的人为了方便,是不大穿军装的。但吴孟超不一样,他一年四季都穿军装,而且军容严整,夏天再热,他也不挽袖子,风纪扣和袖扣都扣得严严实实。吴孟超说:“只要穿上军装,就能提醒自己是一个兵,而作为一个兵,军人的使命和职责就一刻也不能丢。”无论是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还是在抗击“非典”的战场,就连普通的“健康军营行”活动,总是活跃着吴孟超的身影。1998年,长江洪水,吴孟超请示亲赴抗洪前线,但因年事已高未能如愿。后来,多次为在抗洪中受伤的将士手术、会诊,为抗洪将士的健康竭尽全力。2001年,吴孟超在医院建立“军人救治绿色通道”,为三军将士提供最便捷的医疗服务。2003年,“非典”肆虐。他以一个老兵的敏感立即从医院抽调人员成立“抗非医疗小分队”,随时准备奔赴小汤山。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吴孟超第一时间要求参加医疗队,到一线抢救地震伤员。坐镇指挥后,开通远程视频会诊系统,亲自指导一线医疗救援。他还主动缴纳2万元特殊党费,并以x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名义,向灾区捐赠价值500万元的急救药品,救助灾区群众。2005年以来,吴孟超每年都坚持参加“健康军营行”活动,带领医疗队入海港、登哨所、到连队,走进野战驻训点和海军舰艇部队,把战士宿舍变成流动诊室,把对基层官兵的关怀一次次送到了部队官兵的心坎上。一位基层连长感慨地说:“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这样国宝级的医学大家,能亲自来给我们基层官兵体检、咨询,我们太幸福了!”吴孟超的人生事迹介绍范文五篇【二】党和人民把这么多荣誉和这么高褒奖给了我,这是莫大的承认和激励,我将用一生履行入党和从医时的承诺,为党争光、为人民群众谋健康!————吴孟超理想信念坚定,忠诚党和军队的事业。吴孟超出身华侨家庭,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心系祖国,勇赴危难,毅然从马来西亚回国、求学、救助伤患,从此把毕生交给了党的事业。他始终保持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党的坚定信念,对军队的忠心耿耿,历尽坎坷矢志不渝,努力开创我国肝胆外科事业再发展的春天,90岁高龄仍然奋斗在水银灯下,培养和打造了优秀医学创新团队,表现出一名杰出知识分子的高尚风范和赤诚情怀。1996年他将所获奖金和社会捐赠共500万元成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现已颁奖四届,共奖励肝胆外科专家27名。勇于超越创新,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他早年就立志投身科学研究,把瞄准基础医学前沿、做出一流成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并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20世纪70年代,成功切除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18公斤肝脏特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仍健在。他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法治疗中、晚期肝癌;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90年代,在肝癌综合免疫治疗、生物治疗、肿瘤生物信号传导研究、病毒与基因治疗和肝移植领域以及早期发现肝癌的检测手段和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并首先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在他领导下,全院共施行肝叶切除术1.4万余例,其中肝癌1万余例,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逐步提高,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79.8%,最长存活45年,患者仍健在。他还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x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在国内外许多著名医学刊物上先后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Science》1篇),SCI引文374篇次,中文引文354篇次。热情扶持新人,培育大批医学人才。他一直把育人育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率先申办国家第一批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逐步实施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宏伟计划。他不仅手把手地教、手拉手地带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而且积极帮助他们选择一些国际上刚刚起步、国内无人问津、临床又迫切需要、居现代世界医学科学前沿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促使学生在较高的起点上很快脱颖而出。他还常常利用自己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千方百计把年轻人推上学术交流讲坛,推上科研教学第一线;经常给任务、出课题、压担子,让他们尽早挑起大梁,成为骨干。在他的培养下,不少学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已崭露头角,有的方面已超出老师。自1978年以来,在他指导下全院共培养博士后研究员18名、博士研究生70名、硕士研究生105名。他们目前大都成为学科骨干和带头人,在国内外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仅在肝胆医院工作的,就先后有10多人次被评为x市“十大科技精英”和被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
本文标题:吴孟超的人生事迹介绍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96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