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童话及绘本在儿童情绪辅导之应用
童話及繪本在兒童情緒輔導之應用高苑技術學院諮商輔導中心吳櫻菁一、童話及繪本對兒童情緒成長的貢獻:1.它向兒童顯示他們許多的感覺是與別人相同的,而那些感覺是正常與自然的。2.它探索許多不同的觀點的感覺,給予完整的描述,並提供命名的依據。3.不同主角的行為,顯示處理特殊情緒的不同方式。4.童話及繪本讓兒童明白一個人會經歷許多情緒而有些情緒有時是互相衝突的。5.兒童自己的問題被解答了,因而孩子會有較好的適應機轉。6.兒童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圖畫上,自己的憂慮有一種被自己擁有感。7.兒童將自己的經驗投射在畫上,兒童會將自己的畫帶回生活中。二、繪本及童話對父母親再成長的意義1.壞竹出好筍的迷思2.期待高EQ的孩子,父母親須具有成熟的性格3.上一個世代父母沒有上親職課程的機緣4.滋潤往日內心的幼童,童書及繪本是劑排毒滋陰補陽的良方5.具有成人兒童症候群父母希望讓同理心專家的建議成為家庭親子劇本的真實,親子共讀之前要先回春再做一次小小孩。三、運用童書繪本時的技巧1.說故事及交替說故事2.童書朗誦3.運用童書繪本協助兒童情緒成長a.經驗b.表達c.溝通4.創作性戲劇5.童話故事改寫6.敘事外化引導7.焦點問話技巧四、結語※美國心理學家蘇珊.恩傑說:「我們所說的故事和我們所聽的故事會決定我們是怎樣的人」。※敘事療法的名言:「一個人的故事是被許多看不見的故事線組合,看不見的故事線會對塑造一個人的生命有非常強大的力量,成長就是將舊的故事分解,再將新生命放進去。」繪本與親子共讀高苑技術學院吳櫻菁一、如何選繪本與童話1.兒童閱讀是循序漸進的是由點線而到主體的構成2.0-2.父母籍著說故事,來讓他看一些物品,身體的圖事書3.2-6.看見具體與實體圖畫書,包含知識性與生活經驗4.6-11文學性(故事、寓言童話、神話、民間故事)知識性(自然科學)二、唸、說、談、討論故事1.書談2.合作思考插嘴說故事-通常說故事時,假使我們允許孩子插嘴,聆聽小孩發展,那時我們將很容易得到孩子發自自身的經驗。3.交互說故事4.敘事療法的對話5.家族遊戲治療的對話三、全語文理論整合個人基模及語言的線索提示系統1.你是否知道主題事什麼2.是否有相關的經驗發生在你身上3.你認為這個故事和什麼有關4.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這些圖畫告訴我門什麼5.誰想要再重講一遍故事6.你注意到主角的部份7.故事中重要的事8.聯想到其他的事9.替代字10.替代句子四運用無字圖畫書的技巧五運用圖畫書與童話的原則1.預測原文內容是什麼2.欣賞整篇文字內容3.熟悉了解整篇文字內容與集中焦點於閱讀上下文4.回到原文圖畫書、童話在幼兒及成人兒童諮商之應用(TheApplicationofPictureBookandFairyTalesintheCounselingofYoungChildrenandChildWithin)吳櫻菁高苑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講師兼諮商輔導中心主任摘要今日兒童成長面臨許多有壓力的生活經驗,特別許多壓力是來自家庭。本文旨在介紹圖畫書及童話在情感教育、兒童諮商及親職教育的應用。並對教師、諮商員及父母提供一些建議。關鍵字:圖畫書童話兒童諮商成人兒童AbstractNowadays,childrenfaceawidevarietyoflifeexperiencesthatarestressfultothem.Someofthestressesespeciallycomefromtheirfamily.Thisarticlediscussestheuseofpicturebookandfairytalesinaffectiveeducation,childcounselingandparentseducation.Thearticlealsosuggestssomeguidelinesforteachers,counselorsandparents.Keywords:Picturebook;Fairytales;Childcounseling;Childwithin前言近年情緒智慧(emotionalintelligence)越來越受到兒童教育學者的重視。因為幼年情緒教育對長大後的情緒了解及情緒表現品質具有重要性。但是後現代的資訊社會為成人帶來更大的工作壓力。社會脫序及混亂帶來生態環境及人文環境的錯置讓這一代的兒童在擁有更好的物質水平中卻需加倍升級情緒智慧能力才能擁有適應的生活。在DSM診斷-Ⅲ-R手冊中類舉兒童精神疾病如:品行疾患(conductdisorder)、對立形反抗疾患(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分離焦慮(separationanxietydisorder)、兒童期畏避性疾患(avoidanddisorderofchildhood)、過度焦慮疾患(overanxiousdisorder)、性別認同疾患(genderidentitydisorder)、嬰兒期或兒童早期反應性依附疾患(reactiveattachmentdisorder)、刻板/習慣性疾患(stereotypy,habitdisorder)、拔毛癖(trcihotillomania)、適應性疾患(adjustmentdisorder),在國內兒童精神科門診及兒童諮商中心也慢慢出現增加,這是值得關心兒童教育及心理衛生工作者警覺的。國外學者針對學校適應問題、鑰匙兒、低自尊、正在危機中、沮喪、家庭生活有重大變化、性虐待下的倖存者、身體被虐、過動及注意力不足被忽略、同儕問題、幼兒父母離婚或分居、自傷或藥物濫用、目睹家庭暴力等高危險群兒童提出早期療育的輔導策略,這些策略不外乎家庭諮商或父母訓練、父母及教師諮詢、兒童個別治療、團體輔導及團體諮商(Morrow,1987;Dennison,1989)。因為一般兒童發展階段共有的情緒可透過課堂團體輔導進行情感教育,面對壓力及特殊困難的兒童或許需個別諮商或團體諮商。另外從家族治療及共依附理論的經驗發現有時兒童的壓力是來自失功能的親職,有可能父母親正在人生危機,也可能父母本身尚有未完成的生命情結。「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時協助兒童最好的策略則是從親職教育的觀點提供支持性諮商或協助父母親內在兒童成長。此外,教師面對有特殊情緒困擾的兒童也不應置身事外,例如Messina(1999)提出在對注意不足/過動有效治療因素,就包括了藥物治療、父母關係、家庭重整、父母-教師團隊重整計劃、持續的父母-教師-醫師團隊及來自所有成人無條件的愛。所以對父母及教師提供諮詢服務也是重要策略之一(P.33)。早期圖畫書(Picturebook)大致是被用來發展兒童語文技巧(Gambell,1976;Needlmanetal,1993;Whitehurst,etal,1994)。例如Perry(1997)研究中提出利用沒有文字的圖畫書來協助開始幼兒學習語文的方法及步驟。這大體上是基於晚近多感官學習、多元智慧理論及全語言學習的思路發展。由於目前學習心理學對大腦兩半球目前的研究發現:(1)大腦兩半球的功能,左半球為主,右半球為副。(2)大腦左半球是意識行為主宰者,右半球的本身不能產生意識反應,其意識反應來自左半球的輔助,(3)不但每半球上各中樞有聯合的功能,而且兩半球彼此間也有聯合功能。(4)兩半球的聯合靠體的傳遞作用(5)左右兩半球各具有不同的特殊功能(王克先,民84,p40-41)。RBT創始人Maultsy(1984)整理了神經心理學的研究提出人類有一個頭,但有二個腦。他指出人從出生到語言發展年紀,左右腦對於所接收到的刺激都是非語言形式,直到開始語言發展的年紀,嬰兒都是用身體感官來接受刺激。但當嬰兒慢慢走入語言世界,就開始慢慢接受符號系統。語言開始戲劇性地改變左、右腦功能。左腦慢慢發展出成人層次、自我控制力、運用字及命題來思考,右腦開始對左腦文字作反應。左、右腦的功能其實是緊密相關的。圖像式語言所敘說的生命故事也逐漸經由藝術治療及遊戲治療被編譯出來。所以在諮商心理學發展中同時也進入強調左右腦功能的紀元,於是如說故事療法、敘事諮商(narrativecounseling),比喻法也如雨後春筍大鳴大放起來(蔡麗芳,民87;翁士恒,民89;易之新譯,民89;吳慧貞譯,民90;王理書,民90;劉小菁譯,民91;Winslade&Monk,1999;Mills&Crowley,1994;Warren,1993;)。童書(圖畫書,童話)也就逐漸被借用為圖書療法(曾慧佳,民85)。或應用在對成人兒童的創造性治療技巧上(吳櫻菁,民89)。同時不同學者將其應用到對不同特殊群體之輔導如:對單親兒童之輔導(劉惕君,民90)、分離焦慮及手足競爭(Pergjin,1999;Fisher,1999)、人際關係(林意雪,民87),對弱智及困難個案(Diana,1998),建立目尊及擺脫依賴(陳柏蒼譯,民88)等等。McGowan(1987)也提出中小學兒童社會教學主要的目的在培養公民素養,因此他建議使用圖畫書、故事書、兒童小說中的人物、情節、場景、主題、關係作為社會科教學的媒介與啟發。以協助學生增進問題解決及社交技巧。綜合以上文獻回顧可以發現童書不僅在增進兒童語文認知上很重要,在兒童情緒輔導及社交技巧上也有其發揮空間。本文僅從實務經驗及文獻整理中強調小兵也可以立大功。圖畫書及童話在兒童情緒輔導上可以在下列三個場景中協助E世代的兒童具備更好的情緒智商:(1)圖畫書及童話在情感教育扮演的角色:它們是課室經驗中情感教育媒介,是發展性輔導工作的最佳教材;(2)圖畫書及童話在兒童諮商上的應用:它是一種創造性治療形式,配合敘事療法外化技巧及說故事療法,可以為幼兒帶來新的諮商策略;(3)圖畫書及童話在親職教育及親子遊戲治療上的應用:它們是鬆動成人兒童防衛機轉的最佳觸媒,是協助有共依附特質父母,發現自己內在小孩,展開成長中之旅的踏腳石。當然親子共讀是另類親子遊戲治療形式,都是間接促進兒童情緒穩定的策略。此外也從工作坊及實務經驗整理可應用在幼兒及成人兒童情緒成長及生命探索的圖畫書供兒童教育及親職教育工作者做參考。最後,也對有心應用圖畫書及童話於兒童情緒輔導的教師、諮商員及家長提供建議。一、圖畫書及童話在情感教育扮演的角色美國前總統J.F.Kennedy在其1963年的某次演講中曾說:「兒童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資源,是人類未來的希望。」(黃月霞,民73)。因此,輔導與諮商工作,尤其是預防性、教育性及心理健康之增進,需要從兒童階段做起是不容置疑的。但許多學者都注意到後現代變遷的社會中作一個兒童其實是辛苦且充滿壓力的(張玨,民80;高源令,民81;Morrow,1987)。Morrow(1987)提出一般美國家庭正面臨著許多複雜的壓力,家庭中的成人善遍為生活奔波煩惱及忙碌,以致兒童健康發展中需受到成人養育及保護的需求也常面臨失誤、接觸不足及分離焦慮是工業化社會不充足母子關係很平常現象。事實上,九二一地震後,台灣政經環境讓更多家庭在經濟及生活上有更多的壓力,可以想見的作為台灣的兒童需要更多情感教育及情緒支持,學校、幼兒園及兒童福利機構需要扮演更重要的責任。黃月霞(民73)引用猶迪.克奈普及凱特(EudickKnapp及Keat,1975)的話:「情感教育對未來二十一世紀的人更是需要。」來強調發展性輔導課程重要性。多元智能的觀點啟發我們小孩需要也希望經由不同表現法表達意見及訊息。創造性觀點使得兒童可以轉化他們知覺的世界成為圖畫、這個過程使得兒童得以發展認同感及促進成熟。鄭婉敏(民88)提出幼兒情緒輔導的建議:接納幼兒所有情緒、欣賞幼兒情緒表達的多面性,以同理心為輔導幼兒情緒的起點,情緒的輔導蘊藏在日常生活與日常活動中,成人與幼兒之問的對話是情緒輔導的重要方式,成人情緒表達有助於幼兒的情緒表達學習。童書繪本不僅有童話、文學、圖像或語言及藝術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許多童書繪本敘說了情緒、愛及生命的主題,拿來作課室經驗中情感教育的素材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國外學者McNamee(1996)曾提出兒童們成長過程有許多生活經驗對他們而言
本文标题:童话及绘本在儿童情绪辅导之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9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