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
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一、正确认识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发展战略软实力的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他生于1937年,1964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留校任教。他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及同年在《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实力》一书中,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他是国家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软实力是发展战略软实力的概念:软实力是一种能力,是作为与国家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其核心理念是:软实力要靠价值观发挥作用,而不是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软实力是发展战略一是软实力具有与硬实力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软实力是发展战略二是软实力的力量归根到底是意识形态的力量。软实力是发展战略三是软实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软实力是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软实力是一种完全彻底的国家发展战略,谁不清醒认识它,高度重视它,大力发展它,谁就会在新一轮世界竞争格局中成为失败者,成为他人的俘虏。软实力并不软一是软实力涉及国家安全。“所有的知识领域,我们都有兴趣,从人类学到艺术创作,从社会学到科学方法论,无一例外”。软实力并不软“西化”、“分化”软实力并不软是指要通过文化渗透让中共领导干部淡化马列主义理论信仰,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即好莱坞大片、肯德基的薯片、硅谷的芯片。是利用西方传媒优势及话语特权,攻击、污蔑我党领袖和社会主义中国。是通过西方话语权对其价值理念的宣传,让我们的领导干部更多地接受和认可,使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腐化”。“淡化”“丑化”“腐化”“溶化”是让马列主义在多元文化中“溶化”,取消、消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软实力并不软二是软实力就是硬发展即文化产业增加值要达到GDP的5%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以上,并有较高的市场引领度和占有率。我国的软实力发展现状一是我国目前的国际文化传播与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表现出明显的“厚古薄今”。二是我国是一个文化遗产大国,但又是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小国,更是一个文化输出的小国。我国的软实力发展现状我国的软实力发展现状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中国有这样一句断言: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二、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市市强,则省强;省省强,则国强。1、城市影响力是竞争力的基础,城市最具影响力的东西往往就是它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志。2、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必须是转型升级最早、最快、效果最好的城市,大力提升文化发展力是最契合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文化它的内容是彩色的,它的形态是绿色的,它的前景是金色的。3、有竞争力的城市必须是充满历史厚重感和人文沧桑感的城市,唯有文化才能提供这样的支撑。——文化软实力不强,城市的引领力就不强,城市不能提“神”。——文化软实力不强,城市的表现力就不强,城市不能美“形”。——文化软实力不强,城市的影响力就不强,城市不能固“本”。三、如何通过提升软实力增强城市竞争力目标层面思想层面工作层面第一个层面,目标层面做到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没有来的心向往之,这叫引得来;第二句话是,来到这里流连忘返,这叫留得住;第三句话是,住在这里安居乐业,这叫走不了。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恩格斯第二个层面,思想层面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觉的首创者是费孝通先生,主要指一个民族或者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具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具有充分的认识,也就是要达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实现文化自强。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第二个层面,思想层面第三个层面,工作层面第一句话叫善营销第二句话叫善运作第一个层次叫原汁原味第二个层次叫优势组合,第三个层次叫无中生有。第三个层面,工作层面第一句话叫善营销第二句话叫善运作第三句话叫善惠民第三个层面,工作层面泰州文化名城建设的目标任务举措主要就是“四、六、八、26”四:“四个重要突破”:是对总体要求中关于名城之“名”的具体化。在硬件建设方面,建成一批名馆、名街、名景观;在精品生产方面,推出一批名作、名剧、名流派;在产业发展方面,涌现一批名品、名企、名园区;在人才培育方面,造就一批名人、名家、名团队。六:“六个显著提升”:是对文化名城建设阶段性目标的细化。——文化凝聚力显著提升——文化幸福指数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文艺精品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人才支撑力显著提升——文化改革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八:“八大重点工程”,是对具体工作中八个重点方面的概括。26: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项目。重点解读(一)文化名城建设基础工程。主要目标: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关键词: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最伟大、最深刻的变化,不是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高楼大厦,不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不是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不是统计表上那些惊人的数字,而是中国人内心世界的变化,是中国人对自身、对世界看法的变化。人是文化名城建设之本。建设文化名城,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是解放思想、更新思维、提升境界、提振精神、增强内心的安宁感和幸福感。思想教育要得法,个体学习要持续,素质教育要超前,舆论引导要给力。重点解读(二)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工程。主要目标:提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关键词:文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方水土不仅是自然的,更是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奔流于我们的血液里,决定着我们的学识修养、气质秉赋,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保护传承弘扬。重点解读(三)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工程。主要目标:提升主题文化的影响力;关键词:可识别和广传播。城市建设就是文化建设,要坚持用文化建设城市,用城市彰显文化。在城市的大布局与小细节等方面都能充分彰显祥和、通泰、文昌、水秀的地方文化元素;围绕城市文化主题,要归纳、总结、提升,朗朗上口,入心入脑;要借助强势优势媒体,对外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对内提高全市人民对区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点解读(四)重大文化载体创新工程,主要目标:提升特色文化的竞争力;关键词:唯一性。没有文化载体就没有文化发展。发展大文化就要建设大载体,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大力实施载体创新工程。当今时代,创意是文化的生命。提升文化竞争力,必须坚持创意先行,敢于无中生有,努力打造“泰州独有”、“全国第一”的重大文化载体。重点解读(五)文化产业发展倍增工程。主要目标: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关键词:转型升级。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文化产业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文化建设要转型升级,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大力推进的重中之重。发展文化产业,主要是落实好三组数据:6%—总体目标;“1210”—实现路径;“30条”—保障措施。重点解读“一核”、“两带”、“十大园区”的产业布局。“一核”:主城区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两带”:沿江地区制造型文化用品产业带,里下河地区消费型文化旅游产业带;“十大园区”: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凤城河文商创意产业园,五巷-涵西、涵东历史文化街区,高港装饰壁纸产业基地、海军舰艇博览园,泰兴古银杏群落森林风景区、乐器制造产业园区,靖江游艇娱乐园,姜堰湿地温泉旅游区,兴化文化生态旅游集聚区。(五)文化产业发展倍增工程。主要目标: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关键词:转型升级。重点解读(六)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主要目标: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力;关键词:文化公平。实现文化公平,在目标上既要实现文化服务的城乡共进,更要实施文化福利的广泛普及;在文化活动组织上,既要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更要注重城市文化下乡、农村文化进城的良性互动;在手段上既要紧紧依靠公共财政,更要善于调动社会资本;在效果上既要让人民群众成为被服务的主体,更要引导人民群众成为提供文化服务的主体力量。重点解读(七)文艺创作生产精品工程。主要目标:提升文艺产品的传播力;关键词:泰州风格、泰州气派。繁荣文艺精品生产,我们需要有几部不简单是获奖,而是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间没有长留记忆的作品;我们需要用大资本运作的胆量决心勇气和手段推动大作品的生产;我们不仅是给贾平凹颁奖,我们更需要一个几个泰州的贾平凹形成自己的流派、写出泰州风格、泰州气派。重点解读(八)优秀文化人才培育工程。主要目标:提高文化发展的支撑力;关键词:人才梯度。用高端人才做文化名城建设的智囊;吸引在外人才回馈故乡;全力以赴推新人、出新作,从而构成文化名城建设的人才梯度。谢谢!
本文标题: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9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