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 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1第3课囚绿记开卷有益绿色的生命大自然赋予绿色的神韵是神奇无限的,它是我们梦幻的天堂!绿色美在朴实无华的外表。它没有表层的妩媚炫耀,而是透着骨子里的强硬和浩然正气!它天然去雕饰,素面朝天,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依然执着坚定;如清水出芙蓉,一如初装,淡雅的氤氲之气,如雾如露,一如仙尘;它不依恋繁华,也不需要衬托,不怕抛弃和遗忘,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和理想,坚守着一生与之共存的追求。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了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那就是“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是光明,是自由”,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黄金的心”。正如陆蠡自己所说:“世界上,应有高贵的东西。”这高贵的,应是人的心灵。,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基础导学1.文学常识知人论世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译著有《罗亭》《鲁滨孙漂流记》等。他也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引渡到日本宪兵部,屡遭酷刑,年仅34岁的他吐血而亡。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政府,他回答不赞成。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一般的心。”2.写作背景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的一株常春藤。这常春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2被“囚禁”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一天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祝福它繁茂苍绿。这篇散文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在言外。3.名家评价巴金在写于1946年11月的《怀陆圣泉》一文中说:“在我们中国每天有千千万万人死亡,许多家庭残破,生命像骨头似的被随意抛掷。一个读书人的死活,更不会有人关心。然而就在这样中间,也有人爱理想,爱正义,恨罪恶,恨权势,要是他们有一天读到圣泉的书,知道圣泉的为人,明白他的爱和恨,那么他们会爱他、敬他,他们会跟着我们呼唤他,呼唤他回来,呼唤那个昙花一现的崇高灵魂重回人间。”唐弢在写于1946年12月20日的《圣泉纪念》一文中说:“用文字来纪念圣泉,伸纸落笔,终觉得一无是处。他的生命是短促的,但他用短促的生命写了人生这部大书里最伟大、最动人的一章,我们又如何能再着一字。”诗人柯灵在1946年12月20日写的《永恒的微笑——纪念陆蠡》一文中说:“在文人传统中有宁静澹远的一路,圣泉正是这一类。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户劳作,劳作所得,殷勤地献与世人。他决不‘孤芳自赏’,或者‘顾影自怜’。他是淳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终于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根基。”,抗战中我们失去了许多朋友,陆蠡(圣泉)先生是为很多人深深悼念的一位。生平如此敦厚,如此温静,结局又是如此不可究诘,想来真是使人惆怅,有如心里受着蛀蚀,而又无从搔摸。——柯灵“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巴金我们的时代需要陆蠡的精神,需要陆蠡那样的硬气和实干,需要那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信念。陆蠡是一个地道的天台山人,他的血脉中涌动着天台山人特有的激情。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镶嵌.()猗.郁()瞥.见()茎.叶()婆娑..()()涸.辙()蕈.菌()移徙.()急不暇.择()揠.苗助长()答案:qiànyīpiējīngpósuōhéxùnxǐxiáyà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系蠡3角禁重朝答案:系①xì囚系②jì系鞋带蠡①lǐ陆蠡②lí以蠡测海角①jiǎo角落②jué角色禁①jīn情不自禁②jìn禁止重①chóng重新②zhòng重量朝①cháo朝拜②zhāo朝晖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暇瑕遐娇骄矫辙撤澈络烙恪茏笼徙徒揠偃烽锋答案:暇(目不暇接)瑕(瑕不掩瑜)遐(遐迩闻名)娇(娇弱)骄(骄傲)矫(矫健)辙(车辙)撤(撤退)澈(清澈)络(脉络)烙(烙印)恪(恪守)茏(葱茏)笼(牢笼)徙(移徙)徒(徒劳)揠(揠苗助长)偃(偃旗息鼓)烽(烽烟)锋(刀锋)4.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1)困倦·困窘A.感觉时走出室外,仰望蓝天白云,或者到高处举目眺望。B.他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解析:两词都有“困”字,但是意义截然不同。“困倦”侧重疲乏,“困窘”则侧重贫困窘迫,如“家境困窘”,有时候也指为难,尴尬,不好意思。如B句中的语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说明他很为难,所以要选择“困窘”。答案:A.困倦B.困窘(2)简陋·简朴A.前些年,当母亲参加朋友的葬礼回来后,给我们立了规矩,一定要办后事。B.小店很,跟周边豪华装潢的门面相比显得格格不入。解析:两词都有“简单”的意思,两词的适用范围不同。“简陋”侧重“陋”,指的是(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简朴”侧重“朴”,指的是(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答案:A.简朴B.简陋(3)损害·妨害A.近日,曹某因公务被怀柔法院依法判处拘役五个月。B.打击批评自己或自己利益的人,这是报复。解析:“损害”指的是使人或事物遭受不幸或伤害,或指使受损失。如“庄稼免遭损害”。“妨害”指的是有害于,阻碍。答案:A.妨害B.损害(4)留连·留恋A.名山大川的绮丽风光吸引了文人墨客的往复和佛道徒的结茅修行。4B.故乡的山水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并不感到。解析:两词都含有“舍不得”的意思。“留连”同“流连”,舍不得离开,如“流连忘返”。“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如“留恋故土”。两词适用范围不同,“留连”适用于风景、人文胜地或其他有观赏价值的场所,范围较窄;“留恋”适用于对人、物、故地、某段经历或生活过的集体等的怀念,范围较广。答案:A.留连B.留恋课堂探究一、文本导学1.作者插叙以前友人替他拔草的小故事是否远离了眼前写作对象,游离了文章主题?这样写有何作用?答:答案:没有。床下无意长出的芽苗也是嫩绿色的,作者一样喜欢,不予清除。这补充说明了作者对绿的一贯喜爱,切合文章爱绿的主题。2.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又将“绿友”释放?答:答案:抗战爆发后,“我”被常春藤那顽强的抗争、永向光明的执着精神感染,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答:答案: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4.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答:答案: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5.常春藤到底是象征自己呢,还是象征整个中华民族?文章是表达自己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呢,还是“渴求民族解放的信念和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认为呢?5我的观点:答案:观点一: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信念和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观点二: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才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观点三: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主题一:个人境遇的隐喻,民族命运的象征。“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陷,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地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主题二:爱的误区。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爱绿,爱常春藤,爱我喜欢的事物,这没有错。爱是人类的天性,可是,《囚绿记》却形象而理性地警示我们:在一定的情况下,爱是自私的,爱是魔念,爱是毒药,爱是囚笼,爱是死亡。爱有误区。你看,那株被我的爱牵进窗口、引向书案的常春藤,不是“渐渐失却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吗?爱,使它奄奄一息了!为什么?爱不是占有,爱是放手。爱是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相互关怀、相互支持和相互欣赏。——这是《囚绿记》对人性误区的深刻揭示。三、技法学习象征手法《囚绿记》用得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他的眷恋,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要注意和比喻的区别。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另外,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6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写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读写迁移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一)素材这样积累1.在教材中提炼(1)热爱自由,追求光明热爱自由、追求光明的陆蠡,巧妙地借爱恋绿色——这生命的象征,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写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陆蠡在散文诗《黑夜》中曾表示要“怀着无限的希望,从心灵一点的光辉中开始进取”。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 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2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