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测试试题
-1-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搽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写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25.下表反映了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据此可知项目数量(钱)备注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支出赋田租(上交实物)283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人头税(上交货币)406役徭役与兵役2200部分兵役,农民亲身应役,其他以货币代役开支食4918以战国时期的数据为参考衣2732祭祀等300A.西汉农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B.西汉农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C.西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D.西汉农民的收入主要供给官府-2-26.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7.“(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28.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强调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B.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C.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29.《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材料和罗斯福新政的不同之处在于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B.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D.政府限制垄断资本主义30.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1953~19571958~19621963~1965-3-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A.国家经济政策B.经济发展规律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31.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加人世贸,融入全球经济32.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33.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改革D.斯大林模式34.英国历史学家埃尔顿说:“历史学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千万不能降低到布道者的水准;一个好的布道者必须有某种信仰,而一个好的历史学家则必须质疑自己的信仰,并承认他人的信念也有价值。”他强调历史学家A.不能拥有宗教信仰B.应具有全面客观的眼光C.尽量避免价值判断D.应尽可能多地占有史料35.某校举办文化艺术节,内容有讲座《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名画鉴赏《自由引导人民》,音乐会《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这些作品所涉及的主要风格依次是-4-A.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民族乐派C.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D.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古典主义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考生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世界各地区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没有能够提高它的个人生产力,从而打破所谓“高度平衡的圈套”。这种情况就是蒸汽机以前技艺水平相当高,足以保持生产和消费循环往复的平衡,以致阻碍了工业发展投资。这个圈套的另一部分,就是巨大的人力供应,使机器成为不必要。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信贷办法为投资之用。朝廷和统治阶级靠收租纳税过活,而不靠贸易。——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到19世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到19世纪,他们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的典范。西方文化被等同于文明,而非西方文化天生就下贱。这种西方的霸权在19世纪时不仅欧洲人而且非欧洲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对华贸易在18世纪开始深入中国腹地。随着欧洲需求迅速增长,茶园的-5-面积不断扩大,这就往往损害棉花种植,造成棉花匮乏。到19世纪,棉花需由印度供给,这对印度,即对英国,是个平衡对华贸易差额的机会。致命的打击从1780年开始,印度鸦片运到中国。中国贸易收入从此化为袅袅青烟。可这是什么样的烟哪!大致在1820年左右,贸易盈亏颠倒了过来,鸦片战争确定了一演变方向,从此开始的多灾多难的不平等条约时代将延续整整一个世纪。——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文化”有哪几方面的内涵?(8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促使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9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当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6-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美。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请考生从42、43、44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2.【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一带一路”的火热兴起,必然会给海南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色歌舞、滨海风光、地方特产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等,会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休闲观光。-7-结合图文资料,简要评价海南岛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优势条件。43.【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在气象学上,降水等级的划分是根据降水量确定的,一般在24小时内,降水小于10毫米为小雨,10~24.9毫米为中雨,25~49.9毫米为大雨,50~100毫米为暴雨,大于100毫米为大暴雨。2014年6月26日,四川省气象局根据19~25日累计降雨量绘制上图,提醒川西地区警惕地质灾害的发生。说明2014年6月26日后川西地区需警惕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44.【环境保护】(10分)兰州市大气污染以扬尘、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为主,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春季以从西北部沙漠刮过来的沙尘和浮尘污染为主,夏秋以城区扬尘产生的泥尘污染为主,冬季则以工业和民用产生的烟尘污染为主。截止2014年12月24日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达到310天。这是兰州市自2001年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近年来,兰州市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成效显著,使兰州市已经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断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可能采取的有效措施。-8-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选,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武帝(刘裕)吸取东晋灭亡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寒门,压抑豪门士族,限制士族地主兼并土地;并省许多侨州郡县,扩大了政府的赋役对象;“绌华屏欲,以俭抑身,左右无幸竭之私,闺房无太绮之饰”。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由是“三十年间,氓庶繁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壑,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宋书·良吏传序》)宋武帝、文帝时期,是东晋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史称“元嘉之治”。——摘编自高尚志《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嘉之治”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嘉之治”出现的原因。(8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专制与民主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有无国会,而且在于国会在国家政治活动中处于何种地位。正式国会成立后,国会议员坚决排除袁世凯插手起草宪法的企图,牢牢控制制宪大权,在讨论宪法草案过程中,严格规定了总统的权限,并将总统置于国会控制之下。无-9-论民初的政党斗争多么激烈,
本文标题: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测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3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