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概览】第14讲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影响。考点两极世界的形成【基础落实】一美苏“冷战”1.背景(1)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3.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4.表现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经济“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通过“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立“华约”对抗“北约”5.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二“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战争(1)背景: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概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考点深化】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背景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3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3.美苏“冷战”的影响(1)积极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战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典例剖析】典例1.自1950年开始,美国先后在联邦德国、摩洛哥、希腊、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以及东地中海、北太平洋航行的船只上建立大功率的转播站(船),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广播。美国此举意在()A.重塑国际形象B.强化反共宣传C.扩大海外市场D.维护地区和平【答案】B【解析】1950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故选B项。美国在二战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无需重塑国际形象,A项错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C项错误;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破坏了地区和平,D项错误。[知识拓展]二战后,因为国家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其中,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根本原因。因为任何国家对外关系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本国利益,而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仅仅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典例2.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的亨利·史汀生在1947年发表的《对美国人的挑战》一文中4认为,“美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挑战性时机,承担着领导世界走出经济萧条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和机遇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美国的领导能力,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这说明亨利·史汀生主张美国()A.遏制苏联,承担领导世界责任B.复兴西欧,提升美国领导地位C.开展援助,阻止经济萧条蔓延D.输出民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遏制苏联,故A项错误;从材料“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可以看出美国想利用复兴西欧的机会提升美国的领导地位;材料强调援助西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输出民主,故D项错误。[重点分析]漫画理解马歇尔计划以上两幅图片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深刻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实现美国的利益最大化。典例3.(2019·武汉调研)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情绪”,可以用许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这反映了当时()A.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加剧B.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C.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答案】B【解析】题干的时间点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而在此时的西方国家对外大肆殖民扩张已结束,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才有“帝国主义”等表述,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阵营对世界的不利影响,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无关,故D项错误。[知识点拨]“冷战”并不代表世界上没有爆发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冷战”局势的体现。5【真题在线】1.(2019·天津高考·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答案】A【解析】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再结合题干中“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这体现出国家的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仅是美国对付“冷战”的一种措施,不是其根本国策,排除B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美国就业人数的变化,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问题,排除C项;题干仅是提及了美国政府为了“冷战”需要,与一些国内大企业展开合作,没有提及该措施加剧了战争的危险,排除D项。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3.(2018·北京高考·22)读图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6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答案】D【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同时将欧洲作为其市场,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是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占据上风,并未对其经济造成损害,故B项错误;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属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科技成就,但是并未给美国带来经济效益,故C项错误;1955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结果持续到1975年,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导致美国财政赤字严重,故D项正确。4.(2017年北京卷2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答案】C7【解析】题目时间是1949年,与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且与漫画中欧洲自立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铁幕”演说是丘吉尔在1946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美国和欧洲无关,故B项错误;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的经济的恢复,故C项正确;欧洲煤钢联营成立于195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针对训练】1.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表明()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B.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答案】D【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不符合时间限制,A项错误;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于华约的建立,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意识形态影响外交政策走向,但其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C项错误;材料美国提出“遏制共产主义”,表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故D项正确。2.1946年初,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写道:“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这一言论()A.拉开了美苏“冷战”序幕B.导致了两个德国形成C.宣告了美苏关系破裂D.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答案】D【解析】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故A项错误;材料中“分裂的德国”仅是乔治·凯南的个人看法,不可能由个人看法导致两个德国的形成,故B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宣称“遏制共产主义”宣告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故C项错误;乔治·凯南作为苏联大使馆参赞,其主张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影响着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故D项正确。3.推动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时间事件1947年5月22日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8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答案】B【解析】表中所列的美国对外政策基本上是围绕欧洲。美国的欧洲政策主要是服务于美国的利益,美苏结束战时同盟关系不是影响美国的欧洲政策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美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历史 艺体生文化课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5.14 两极格局的形成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6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