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概览】第12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过程。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3.“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的曲折发展。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5.“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与在港澳台问题上实践。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基础落实】2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条件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②政治稳定、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依据:《共同纲领》规定和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4)实施①形成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省级自治区。②建立了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5)意义①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②实现了民族平等。③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1)背景①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②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乘机兴风作浪。(2)危害①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人身迫害。②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2.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1)法制走向健全3①措施a.1978年,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b.平反冤假错案。c.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①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完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③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设。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考点深化】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三大特点(1)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2)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3)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这种领导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所公认的,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各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典例剖析】典例1、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4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解析】“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答题技巧]明立意,从人民代表大会创立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清误区,本题属于历史情境型选择题,难度较小。考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时间记忆错误,易错选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9月。典例2、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解析】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判断A错误,A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C项,得出D项。[易混提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存在本质区别。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根本组织形式和核心运行机制。在当今世界政治体系中具有保证人民当家作5主、协调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政治优势。典例3.195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答案】B【解析】1949年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故A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全国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故B项正确;政协成为政治协商的机构,故C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D项错误。[思维拓展]《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原因(1)从产生的条件看,当时全国解放的任务尚未完成,召开全国人大和制定宪法的条件尚不具备。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制定临时宪法。(2)从《共同纲领》的内容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3)从作用看,《共同纲领》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临时性。为1954年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真题在线】1.(2019·江苏高考·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答案】D6【解析】新中国刚刚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对态度,没有承认新中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前就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2019.4·浙江高考·14)请看右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答案】A【解析】根据报影“本市人民政府遵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并改名北平为北京’”,新中国定都于北京,故选A项;材料与北京市人大、政协无关,且根据所学,1954年全国范围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排除B项;同理,且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月1日前,排除C项;根据报影“已于九月二十八日通知直属各单位……自十月一日起实行……务必如期实行”,实行日期为十月一日,排除D项。3.(2019·北京高考·18)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①《共同纲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政治协商制度④民主集中制7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由材料“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可知为多党合作,统一战线思想。《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故①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故②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民主协商的制度,故③正确;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针对训练】1.(2019·重庆调研)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答案】A【解析】重大节日突出“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使之“合法化、神圣化”,强化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故A项正确。2.(2018·四川绵阳诊断)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答案】A【解析】《人民日报》是党报,材料中“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故A项正确。3.(2019·吉林长春模拟)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8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答案】A【解析】《临时约法》颁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历史 艺体生文化课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12 现代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