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1-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学家白钢认为: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在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文化上则推行蒙昧主义。纠其历史根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权就有一切根源于宗法制B.家长制根源于王位世袭制C.官僚政治根源于中央集权制D.蒙昧主义根源于百家争鸣2.亚里士多德将“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视为“全称公民”,将儿童和已过兵役年龄的老人视为“偏称公民”。可见,雅典的民主更侧重于强调A.公民的年龄限制B.公民的参政能力C.公民的财富多寡D.公民的权利大小3.卢梭认为:“如果国家的生命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这一观点在美国政治体制中体现为A.保留黑奴制,平衡南北方利益冲突B.总统独掌行政权,不必受制于内阁C.国会由选举产生,掌国家立法大权D.保留各邦独立性,维护国家的团结4.右图是一张日本学校教科书中的图片。日本教科书对这幅图片的解读是: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一个日本士兵从战火中抢出一位老大娘,携带她迅速逃离危险地带。历史不容篡改,下列“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判决书B.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程瑞芳的日记本C.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和幸存者证词D.侵华日军自拍的在南京屠杀平民的照片5.一战期间,奥匈帝国加强涉外信件的抽检工作,发现1917年11月到1918年3月间,抽检的涉外信件中有三分之一表示,和平的希望在毗邻的俄国;有三分之一认为和平的希望在本国革命;还有五分之一认为和平的希望在俄国与本国革命相结合。这说明-2-A.二月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缺口B.四月提纲指明了无产阶级武装斗争的策略C.十月革命引发了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D.十月革命鼓舞了其他国家民众的进步斗争6.“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有利于A.促进民族团结与繁荣B.保障人民当家做主C.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D.民主党派参政议政7.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材料中的“发展机遇”包括A.马歇尔计划促使欧日经济复苏B.新中国始终得到了苏联的支持C.经济联系增强欧洲走向一体化D.军备竞赛促进了美国科技发展8.T·斯普拉特在《增进一般知识的伦敦皇家学会的历史》(1734)中说:“我们发现每天交给‘学会’的许多极好的奇物珍品,不仅出自博学的、专门的哲学家之手,而且来源于技工的工场、商人的航海、农民的耕地以及绅士的种种运动、养鱼塘、猎园和花园。”这表明A.工业革命方兴未艾B.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C.技工引领发明潮流D.发明创造逐渐走向平民化9.广东地处岭南,在近代历史上名人辈出,如维新变法领袖康有为、梁启超,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岭南地区A.紧靠被英国占领的香港B.教育文化事业起步较早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早D.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深10.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记载:“申江(上海)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A.开埠促进了中国丝织业发展B.该现象出现于民国成立之后C.洋货流入受到中国商人抵制D.苏杭已经成为对外贸易中心11.1890年上海《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研制飞船的新闻,但却并没有其照片,于是《申-3-报》画师参照文字所描述的飞船样子,把它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受到了当时民众的追捧,这反映了A.《字林西报》不关心民众需求B.关注国外科技成果成为国民共识C.图文并茂是《申报》办报宗旨D.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12.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PaysAmerica!(工作给美国人带来收入)。它反映了美国政府A.鼓励全国复兴工业B.兴办基础公共工程C.补贴农业确保物价D.创办工厂恢复生产13.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用改善生活鼓动人们去前线。理由是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并且,他们正计划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该时期国家获取粮食主要通过A.余粮收集制B.组织集体农庄生产C.征收粮食税D.市场购买农民余粮14.1944年至1973年,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的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稳定的汇率不复存在。上述变化源于A.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B.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D.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15.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提出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肯定人的私欲,蕴含人文精神B.肯定人的私欲,主张人性平等C.否定人的私欲,反对偶像权威D.否定人的私欲,提倡经世致用16.“它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代表了现代民族国家发-4-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文中的“它”A.进一步传播人文主义精神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C.使天主教沦为国王的附庸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美国遗产词典》将“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鉴定、描述、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最先符合该定义的科学理论成果是A.自由落体定律B.万有引力定律C.进化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8.《季羡林谈东学西渐与“东化”》指出,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近代中国人“拿来”“心的部分”的表现是A.人民有权,政府有能B.自强之策,当及早变法C.人君当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D.国人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A.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民生主义B.孙中山为其博爱思想寻求历史依托C.孙中山完全寄希望于博爱的实现D.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0.《希利尔讲艺术史》中讲述了一位画家最初坚持写实画,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非常逼真,但是不久后,他就厌倦了全然的写实,开始尝试不同的画法,比如在同一幅画中画一个人的正侧两面,从而举世闻名。这个画家的代表作是ABC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题,共60分。-5-21.(12分)老照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1)三张老照片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哪一政府?在老照片涉及的事件中,他们是如何处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问题的?(6分)▲▲▲(2)分析中国政府成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主要条件及历史意义。(5分)▲▲▲(3)同样是签约,但面对不同的场景,你的内心所产生的感受必然不同。请表达你对图3场景的感受。(1分)▲▲▲22.(13分)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的提出“一带一路”图一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于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图二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随身佩刀,以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方签字。图三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在北京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将在同时将香港交还给中国。-6-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武帝时有外国使者前来进献后,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宋朝主要出口纺织品、陶瓷、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从历史维度看,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思想家的推崇。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摘编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与汉朝相比,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有利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并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5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价值。(2分)▲▲▲23.(13分)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兴起于欧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个时候的欧洲正好处在工场手工业最发达的时候。经济一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就壮大了。愚昧是产生专制的唯一土壤,而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能够扫荡愚昧,也就能扫荡专制。……《社会契约论》一经发表,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卢梭的观点有很激进的地方,他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自由之花要不断地用暴君的-7-鲜血浇灌,才能长得茁壮”这种话,所以法国大革命时有些过火、过激的行为,就跟卢梭的这种宣传鼓动有很大的关系。——《袁腾飞讲世界史》材料二孟德斯鸠把法视为事物内在规律的体现,完全抛开了神权和特权。他明确提出“一切存在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上帝的法,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法,人类也有自己的法,立法的基础就是人的理性。既然人类的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那它的本质就应该是维护人的权利。——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5分)▲▲▲(2)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孟德斯鸠的法律主张及目的。(4分)▲▲▲24.(12分)古代中国的辉煌值得我们骄傲,古代中国的历史教训也值得我们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8-——
本文标题: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