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A.建立元朝B.统一蒙古C.修筑长城D.开发江南【答案】B【解析】【详解】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故B符合题意;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故A不符合题意;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而长城阻碍其游牧生活,且游牧民族不习惯农耕生活,故不会开发江南,故CD不符合题意。2.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刑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对皇帝负责,故答案为B项;A项丞相是皇帝的高级助手,主管行政,排除;C项太尉主管全国军事,排除;D项刑部是唐朝时期设立的,主管刑罚工作,排除。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推行郡县制B.繁重的徭役2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是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依据材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来看,这反映的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大农民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都导致了社会矛盾尖锐,促使秦朝迅速灭亡。BCD三项都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4.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铭文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策命和盟誓契约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灭商的军事行动,因此青铜器最有可能铸造于西周,故D项正确;黄帝时期、夏朝、商朝均不符合史实,故ABC错误。5.下列举措与西汉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密切相关的是A.兴修灵渠B.统一文字C.反击匈奴D.设立行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故答案为C项;A项兴修灵渠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统一文字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排除。36.“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构【答案】B【解析】【详解】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落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立金,答案为B;A建立辽,排除;C建立西夏,排除;D建立南宋,排除。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C.张骞通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使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解除匈奴的威胁,C项推论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促使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推动了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不符合题意,排除。8.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答案】C4【解析】从时间上及联系史实可以看出,“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中的“新名号”是指皇帝,掌握着最高权力,因此“这一制度”是皇帝制度,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均与“最高权力”无关,且D项宗法制度不是在秦朝时期确立,排除ABD项。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A.诸葛亮B.贾思勰C.祖冲之D.郦道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位第七位,他的研究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时间。故答案为C项。A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其贡献与圆周率无关,排除;B项贾思勰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郦道元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祖冲之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10.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C.刘子翚的《昭君出塞图》D.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画卷的原作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故答案为A项。B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刘子翚是宋代理学家,不符合题意,5排除;D项利玛窦生活于明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11.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是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且规模最大的是()A.蒙古族统一中国B.金与南宋之战C.辽攻北宋之战D.金攻辽之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统一中国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中国的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与其它三项相比规模最大,故A项正确;金与南宋的战争、辽攻北宋的战争属于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BC选项排除;金攻辽的战争属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D选项排除。12.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B.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触动了显贵的利益D.以失败而告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属于封建社会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A选项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这没有加重农民的负担,故B选项错误;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触动了当时显贵的利益,遭到其反对,故C选项正确;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故D选项错误。故选C。13.有关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开支庞大D.使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本题考查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6识可知,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故A正确,排除。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排除。北宋初年过度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开支庞大,形成冗官、冗费的局面,故C正确,排除。北宋初年过度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兵将分离,使军队战斗力下降,故D错误,符合题意。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背景14.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还确立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取二十五人的制度。这一措施A.体现人才选拔地域公平B.加速元政权封建化进程C.终结蒙古贵族特权政治D.促进元朝文化学术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把该书“作为重要考试内容”,显然是想通过儒家思想控制读书人来为政权统治服务;而且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族一直处于奴隶制社会,所以材料中的做法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过程。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民族间的选拔制度,也没有涉及地域,排除;C项,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不可能终结蒙古贵族的特权,排除;D项,材料没涉及到文化艺术的繁荣,排除。15.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刺史制度B.参知政事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代设置参知政事削弱宰相的行政权,选项B正确;刺史属于监察制度,与相权无关,排除A;郡县制和行省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C、D。16.《元史·释老传》说:“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乃郡县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7之于帝师。”此处“领之于帝师”是指A.巡检司B.宣政院C.中书省D.军机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元史·释老传》…乃郡县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结合所学可知,元代设立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故B项正确;A项,元因宋金遗制,所设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书省为元代中央行政机构,排除;D项,军机处为清代中央机构,排除。17.《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据此判断,元代行省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C.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D.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主要叙述的是行省制在行政事务和维护地区稳定方面的作用,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行省受中央节制;C项说法错误,行省制是新的地方行政体制;D项说法错误,行省制度继承了郡县制的优点。18.“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的相关记载。这项科技成就为A.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奠定了基础B.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C.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D.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以看出该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由此可知,该发明是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结合所学可知,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外传为文艺复兴8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故D项正确;AC两项是火药的意义,应排除;B项是指南针的意义,应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结合所学印刷术传到欧洲的影响分析解答。19.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军政财分权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体制变革是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军分权,在中央加强皇权专制,在地方上加强中央的控制和管理,所以北宋建立后的百余年都没有发生类似“黄袍加身”的现象,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属于宋代地方体制变革的一个内容,不能全面反映宋代的体制变革,A选项不符合题意;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
本文标题: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2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