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易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河北省易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A.中书省B.枢密院C.六部D.军机处【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满、汉大学士”可知是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跪受笔录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后,经皇帝审批,即传达执行。故答案为D项。中书省、枢密院在清朝已废置,排除AB项;内阁在清朝主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不参与军国大政,排除C项。2.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美国实施这一“建议”的经济行动是A.杜鲁门主义厂B.马歇尔计划C.经济互助委员会D.华沙条约组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联合起来对付俄国”和“经济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属于政治措施,故A项错误;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是俄国对付西方的经济和军事措施与材料对付俄国不符,故C和D项错误;【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马歇尔计划为切入点考查冷战下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美苏冷战双方采取的措施:1、美国:经济上,2马歇尔计划;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苏联: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政治上,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军事上,建立华沙条约组织。3.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A.1787年美国宪法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B【解析】【详解】紧扣题干关键词“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1787年美国宪法中政府与国会互相制衡;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内阁对议会负责;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责任内阁制,议会拥有实权;故排除A、C、D三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故选B项。4.有专家发现,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对此并不重视,他们的兴趣点往往集中于文件的措辞与格式,见面时的礼仪如握手还是跪拜等方面。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A.缺乏近代外交知识B.对世界情势不够了解C.国家治理体系极为落后D.主权意识非常淡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集中于文件的措辞与格式,见面时的礼仪如握手还是跪拜等方面。”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国家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因此他们更加注重条约的内容,尽可能地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中国一直是专制主义以及天朝上国的思想,所以非常注重形式。与西方国家相比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极为落后,故C项正确。缺乏近代外交经验和不了解世界形势并不是本质反映,故A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清政府注重外交的形式,而不是国家主权问题,故D项错误。5.前396年,罗马平民阿扎伊与贵族维拉里发生财产纠纷,双方闹到当地法庭后,法官判决3会依据的法律是A.未成文习惯法B.查士丁尼法典C.《阿奎里亚法》D.《十二铜表法》【答案】D【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在此之前罗马主要依据习惯法处理公民纠纷,所以公元前396年在《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后,法官判决依据的是《十二铜表法》而非其他的法律,故本题只有选D。6.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答案】A【解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中国意在推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发展,A项正确;B项错误,中日早在1971年就建交了;C项错误,早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上海联合公报》就已经知道尼克松的对华政策了;D项错误,此时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早已破产。7.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B.《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4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御史大夫有监察职能,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清代已经没有丞相一职,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隋唐实行三省制度,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周武王时期实行了分封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1956年提出的②目的是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③根据这一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④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作为阶级的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了,所以当时为了团结更多的人人,中共对民主党派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提出,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团结,各民主党派所代表的群众共同的来建设社会主义,①②正确;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性质已经有以前代行人大的性质,转变为政治协商统一战线的组织,标志着政协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③④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政协制度的建立背景实施的过程以及发展的历程来分析解答。9.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5B.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是中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故C正确;回归时澳门依然被葡萄牙占领,故排除A;BD是有关改革开放的论述,与中国统一无直接关系,故排除。10.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宋会要辑稿》载:“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太宗实录》载:“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能分割宰相之权,应当有一定的实权。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C.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D.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A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历史叙述通过论证是可以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B项错误;题干描述的是对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不同史料有不同的解释,D项正确;不管多少种历史叙述都需要考证其真实性,C项错误。11.“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据此推断明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A.增加政府的外贸收入B.打击边疆走私活动C.有效贯彻海禁政策D.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答案】C【解析】6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明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所谓“俾法禁有所施”是指海禁政策得以有效贯彻,故选C。12.《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中国的社会性质D.当时紧张的斗争形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农民阶级要求“均田”等平均主义思想。但因为农民是小生产者,其理想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也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可以满足他们的土地要求,但“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方法又超过了其觉悟水平,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答案选B。A项不是原因;CD两项都是单方面的原因,不能决定其双重性。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名师点睛】《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平均”“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但是,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13.《唐会要》载:“(唐朝大历年间)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A.官员生活来源依赖市场B.政府对市场控制逐渐放松C.扬州位置优越商业繁荣D.商业的辅助机构比较健全7【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可知,官员暗中与民争利。结合所学知识,其根源是扬州位置优越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达。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员生活来源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政府对市场控制依然严格,排除B项;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14.钱乘旦、许洁明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A.王权受到彻底限制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工业资产阶级参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强调的是政治因素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联系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并利用控制的议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地位,使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故B项符合题意;根据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仍掌握行政权,故A排除;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中叶,而光荣革命是在17世纪后半期,时间不符,故C排除;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参政要到19世纪30年代议会改革后,时间上不符合题干,故D排除。【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法制代替专制.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广泛的选举权,参与政治,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完善。15.菲力普·肖特在《毛泽东传》中说:“在当年(1970年)国庆节那天,周恩来带着埃德8加·斯诺(美国记者)夫妇,去和毛在天安门上拍照。这是一种空前的姿态:从未有一个外国人获得过如此殊荣。‘很不幸’,基辛格以后承认,‘他们的表达方式太曲折了,我们西方人粗疏的心灵完全错失了这一关键点’,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才意识到……因此,第二年春天,毛做出一个甚至连鲁笨的美国人都能够理解的姿态”。(按——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决策,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材料表明A.中美文化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两国关系改善具有曲折性B.中美两国关系从此开
本文标题:河北省易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1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