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凯里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主要说明A.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B.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C.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D.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目可知,周襄王将“公田”作“私田”进行赏赐,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故A项正确。题目涉及的是土地制度改革,只是经济改革的一方面,同时维护统治才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故B项错误。题目中无法得出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故C项错误。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与题目土地制度改革不符合,故D项错误。所以选A。2.明清时期,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由此可见周村丝织业生产的特点是A.丝绸生产技艺高超且物美价廉B.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日益严格C.专业手工业作坊生产分工细致-2-D.种植业发展推动纺织业的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可知出现了专业化分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物美价廉、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和种植业发展推动纺织业,故ABD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而成为统治政权隐患时,原本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导致“海洋观念意识转向”的客观因素是A.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安全的需要B.朝贡贸易束缚了对海洋的认知C.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侵扰D.以农立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国策【答案】C【解析】面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侵扰中国本能的选择了闭关、海禁,西方殖民者侵扰才导致“海洋观念意识转向”的客观因素,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安全的需要属于主观因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束缚了对海洋的“认识”也属于主观因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自己制定的国策属于主观因素而非客观因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闭关锁国政策,又称洋禁、海禁,指闭关自守,西方殖民者侵扰是其客观因素,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由此可见,东周时期思想文化大变动的根源在于A.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B.礼乐秩序完全崩溃-3-C.学术下移导致“士”的崛起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思想家……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由此可见,社会混乱和改革推动了东周时期思想文化大变动,故A项正确;B项错在“完全崩溃”,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学术下移导致“士”的崛起是东周时期思想文化变动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源,故C项错误;东周时期小农经济开始确立,故D项错误。5.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A.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B.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C.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D.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是从西汉汉武帝以来,故A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家主张从实际出发,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争鸣。民本思想也是如此,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强调民众的作用,更有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故B正确;材料中体现出天人关系和君民关系,并不是天命观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故D错误。6.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B.察举制和征辟制的推行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D.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4-【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开国之初,出现了“布衣卿相”的局面,这是因为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且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战火及楚汉之争的影响,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趋于稳定。至汉武帝时,出现了大一统的盛世局面。汉武帝改变汉初统治者奉行的“无为而治”的政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这成为东汉中兴,诸将多“儒者气象”的根源。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无关;B选项错误,察举和征辟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以德才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但不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加强中央集权与这种现象的出现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7.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知体现了“四书”的重要地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四书”是理学的主要内容,也是科举制考试的内容,故A项符合题意;孔子权威地位动摇的说法有误,排除B项;“弃儒从商”的说法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C项;《红楼梦》没有明显的朝代信息,并不能确定反映的是宋代生活,排除D项。8.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格物致知的方法论B.唯心主义的世界观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5-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观点一致,故A项正确。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明道德之善的情怀不属于方法论,B和C项错误;朱熹的思想并不是求科学之真的精神,D错误。9.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大多主张反对君主专制,评判儒学,提倡个性。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传统文化已走向没落C.新的经济因素出现D.改朝换代的政治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强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而材料却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因此双方并未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故错误;此时的思想家多为批判继承儒学,其本身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故是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而非走向没落,故B选项错误;根源一般从经济的角度寻找,因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故主张反对专制提倡个性,故C选项正确;改朝换代的格局下,儒学却长期居于统治思想,专制制度也不断加强,为此改朝换代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源,故D选项错误。10.花钱源于汉代,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民间花钱种类繁多。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都要铸钱。其中,以“福德长寿”、“加官进禄”、“天下太平”等为内容“吉语钱”较为普遍。材料主要反映出A.币制体系的混乱B.愚昧迷信的观念C.传统文化的渗透-6-D.小农经济的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故C选项正确;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中国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不是流通钱,故A选项错误;中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更多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而不是愚昧迷信的观念,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花钱相关的内容,无法得出小农经济的是否稳定,故D选项错误。11.1872年,李鸿章支出一些官款作为启动资金,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购置轮船,设立轮船招商局。可是,入股者不多,资金缺乏,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李鸿章将这种体制概括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这一体制A.增强了与外轮公司竞争力量B.明晰了民用工业的产权归属C.保障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D.使洋务企业垄断中国航运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可以看出轮船招商局由招募私人股改为官督商办,有了政府的资金支持,这样就可以提高其竞争力,故A正确。B项,官督商办的产权仍然归属于官府,排除;C项,官督商办不是为了保障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排除;D项,“垄断”不符合史实,排除。12.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提出:“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1935年决定:“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省,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些决策的实施A.彻底调整我国极不合理的工业布局B.改变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基本方向-7-C.致力于围堵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D.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一定的物质准备【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工厂内迁的战略布局适应了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局势下的备战需要,故D项符合题意。A项,工厂内迁有利调整我国工业布局,但“彻底调整”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国民经济建设内容无关,排除。C项,1935年工农红军已突破围剿并转向陕北地区,故排除。13.1929年出版的《申报》报道了山东滕县红枪会变乱的新闻,其中提到红枪会要求给妇女“放任缠足”的权利。1933年据山西省统计,全省15岁以下的女孩缠足的还有32万2千余人。这反映出当时A.民变顺应社会潮流B.传统观念的稳固性C.民主自由深入人心D.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1929《申报》报道红枪会要求给妇女“放任缠足”的权利,1933年山西省15岁以下的女孩缠足的还有32万2千余人,说明传统观念在旧中国是根深蒂固的,故B符合题意,A项顺应社会潮流材料没有体现,故错误。C项民主自由深入人心材料也未体现。D项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综上所述本题选B。14.1944年春天,李之朴在“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问题”的调查中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关注重点差异较大,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中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时事问题”这反映出A.报纸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中学生交流的重要媒介B.美国中学更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C.中国中学更注重政治导向和学生家国情怀培养D.社会背景的不同对于学生阅读报纸的影响极大-8-【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差异的出现,是因为“美国在平时,社会升平,一切政治多上轨道,所以中学生平日对于政治并不大关心,而
本文标题: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0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