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涂卡。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1.唐朝女皇武则天曾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为太子,遭到大臣狄仁杰和王方庆的反对,其理由是:“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武则天经过审慎思考后立李显为太子。上述材料表明武则天A.沿袭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传统B.重视家族血缘关系C.遵循了“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D.重视祭祀祖先观念2.“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A.农耕生活B.传统观念C.儒家思想D.自然现象3.“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经过各种议论后,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普及了。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科举制使中国的官吏制度一直优于英国B.科举制推动了现代英国官吏制度的变革C.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对中国已经全面了解D.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5.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6.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7.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反映了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B.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8.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2-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9.19世纪末,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武汉地区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劝农桑。1890年创建两湖书院(黄兴毕业于此),1896年开始编练湖北新军。这表明张之洞()A.支持孙中山革命运动B.赞同维新变法运动C.顽固手段维护清统治D.顺应潮流推行政策10.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以下不属于“重新评价”表现的是A.更新观念,学习西方B.民族觉醒,一致对外C.兴办实业,挽救危亡D.崇尚理性,倡导民主12.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这说明城邦制度有利于A.公民直接参政B.摆脱法律束缚C.公民张扬个性D.自由主义产生13.卢梭在《爱弥儿》里写道:“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这表明卢梭A.要求重订社会契约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C.宣扬人民革命的理论D.要求实行均贫富1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B.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1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16.对下列图片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这些经济现象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阶段特征C.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D.生产的工业化和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3-17.“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下列不符合“更加深刻、更加广泛”表现的是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D.世界经济全球化畅通无阻18.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还是觉得,他们不能正确地划清个人和社会的界限。他们忘记了,削弱个人,不可能加强集体,如果束缚个人,那么集体也不可能获得自由。”其言论是针对A.罗斯福新政B.凯恩斯主义C.斯大林体制D.欧洲联盟19.新中国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20.《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的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增加收录的有“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这主要反映了我国A.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21.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11月14日——16日12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C.冷战格局中孕育着新的力量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开始出现22.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23.一位学者曾对某种理论感叹:“谁还能继续相信自然界中有一种和谐的秩序?它岂不只是-4-不同物种不断斗争的战场?在这战场上,一切都在不断运动,善和恶的范畴已经没有意义,唯一的标准只是生存和前进。”这种理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进化论C.相对论D.量子理论24.阅读下列有关极端全球主义者的描述:极端全球主义者新在何处突出特征国家政府的权力历史轨迹总的观点全球时代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衰落或者削弱全球文明民族国家的终结请判断以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A.“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B.“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C.“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D.“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号。”第Ⅱ卷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包括2个大题,共37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见下图)——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二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做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材料三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结构的演进造成滞后效应的主要制度和政策有哪些?(8分)-5-(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26.观点评述题(12分)材料伦理一般指指导行为的观念,它不仅包含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蕴含着行为规范背后的道理。关于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基本观点:一种是认为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根本对立、难以相容的,完全否认儒家伦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一种则认为儒家伦理完全可以与现代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市场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甚至认为只有儒家文化才是拯救当代世界的良药;还有一种观点则对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持分析态度,认为儒家伦理从总体上己不可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其封建性的糟粕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同时又认为儒家伦理中一些积极因素可以融合于市场经济中,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三.选做题(本题包括27,28,29三个大题,任选其一,计15分,选做题号在答题卡上做相应填涂)27.选修一改革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
本文标题: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