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从下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宗法制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公元前9世纪前后,周宣王出兵鲁国,干涉其君位继承,引起当时诸侯的集体不快。经此事件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这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A.体现家国一体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3.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以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周代“间色”的紫色成为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A.礼乐制的崩坏B.齐国独立于周王室C.权力高度集中D.分封制得到有效维护4.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帝的嫡长子,天子自称“朕”,而其他人不能称“朕”,又采用了“五德之运”学说,认为周是火德,秦为水德,秦代周,符合水灭火。这反映出秦始皇()A.彻底摆脱了商周政治观念的影响B.对君主专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C.利用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D.主要采用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5.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B.专制皇权空前强化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6.“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C.有效地限制了皇权的滥用D.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7.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8.在古罗马曾流行一句谚语“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帝国初期,奥古斯丁专门指定一些法学家从事法律解答,明令他们的解答意见具有法律效力,要求最高裁判官和所有承审官的审判活动都必须受法律解答的约束。这说明()A.罗马法缺乏理性精神B.罗马并不是法治社会C.罗马法有待不断完善D.罗马重视法学家作用9.约公元前450年,“罗马平民迎来了他们的首度胜利,那就是罗马基本法律《十二铜表法》的编纂和颁布。在这部法律中,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是指()A.《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了公民权的平等B.全体公民都可依据成文法维护权利C.《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限制贵族的权利D.平民获得参与制定或修订法律权利10.1831年英格兰南部的几个郡只有326万人口,却拥有235个下院席位,而北部的6个郡已经增长到360万人,在下院只占有68席。这种现象反映了()A.两党政治正式形成B.议会成为权力中心C.议会改革的必要性D.南北方矛盾的激化11.19世纪30年代,力主改革的辉格党领袖、英国首相格雷要求国王册封50名改革派贵族进入上议院,以保证改革法案在上议院通过。但持保守态度的国王拒绝了这个请求。于是,辉格党政府集体辞职。这表明在英国政治生活中()A.国王拥有否决议会的权力B.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C.贵族势力逐渐被削弱D.改革派与保守派势均力敌12.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13.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C.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14.《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材料反映了()A.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该制度下中央对地方实施垂直管理C.诸侯要对周天子履行相应义务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割据称霸的现象15.汉武帝的“推恩令”在加强中央集权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A.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B.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C.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D.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16.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17.“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A.北宋的通判B.秦朝的御史大夫C.明朝的内阁首辅D.清朝的军机大臣18.对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办事大臣职能的描述为“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办事大臣或所在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清朝的军机处C.宋朝的通判D.明朝的内阁1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A.军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与相互制衡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20.史学界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与英国“相互妥协,渐进改革”的现代化进程特点相比,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呈现的特点是()A.政局动荡,曲折复杂B.政局稳定,和平斗争C.捍卫统一,平定内乱D.社会改革,王朝战争21.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22.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决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实际上对英王负责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决议23.下列对于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比较正确的是()①都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②都是政府首脑,实际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③都与政党政治关系密切④都受议会制约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②③24.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番话的意图是()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B.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C.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25.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6.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宰相只对皇帝负责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议会参众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总统控制议会B.总统权力大,议会权力小C.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28.“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影响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的宪法29.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30.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馆)照办”。英国据此取得的侵略权益是()A.开埠通商权B.关税协商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31.“这次历时十四年,纵横十八省的伟大运动,把历代农民运动推向最高峰……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深远影响。”这一“伟大运动”()A.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口号B.获得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C.客观上推动清政府的变革D.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32.《吴玉章回忆录》记载:“我还记得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所述战争带来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B.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33.下表是不同史料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史料出处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刘以桐,义和团民》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奉案杂存》《劳乃宣,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官员》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刚毅,主张利用义和团的官员》A.上述史料还原历史真相B.历史叙述具有主观色彩C.亲历者的叙述真实可靠D.阶级立场决定历史叙述34.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11国宣战,宣战诏书下至地方时,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廷宣战诏书扣押,并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闻此讯,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反映了()A.侵略者与地方督抚相互勾结B.地方督抚脱离清政府而独立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削弱D.清廷政治腐败导致众叛亲离35.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一规定()A.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体现防范袁世凯专权的意图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实现D.维护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36.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在此毛泽东主张中共应()A.独立掌握革命武装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实现工作重心转移D.粉碎国民党“围剿”37.湘赣某区域曾出现大量标语:“建设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苦的工农群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筹款子建立革命根据地!”这一历史场景可能出现于()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38.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这反映了()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国共双方的矛盾已经解决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本文标题: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