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开始于春秋战国,“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出现于宋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唐代的越窑,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排除ABC,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宋代的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瓷器;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井田制2.司马迁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工程在秦统一中的作用A.都江堰B.郑国渠C.坎儿井D.大运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史地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历史地理知识,结合材料中“关中”“秦以富强”等信息判断,只有郑国渠符合题目要求。所以答案-2-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水利设施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B.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C.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D.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立春日“鞭打春牛”是一种策励农耕的民俗活动,象征着让牛辛勤耕作,勿误农时,并期盼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说明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动物的崇拜,A错误;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不符合史实。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故B错误;从材料看,周代以后,人们在春耕时节开始时“鞭打春牛”只是一种生活习俗,不能作为我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标志。故D错误。【点睛】答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主旨和古代中国的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的农耕经济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的准确把握。4.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C.抑制土地兼并D.百姓赋税过重【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政府通过颁布法令,免除年满五十岁以上人的课役,而且通-3-过均田制使老男、残疾、寡妻妾获得一定的土地,这都说明了唐朝政府比较关注民生问题,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故选B项;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故排除A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抑制土地兼并和百姓赋税过重,排除C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解答本题需要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唐朝前期”“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的主旨及正确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5.据《农业经济史研究》记载: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的佃耕制。以下关于佃耕制的解读错误的是A.佃耕制阻碍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产生B.商品经济发展是佃耕制产生的重要条件C.佃耕制侧面反映出门阀士族的衰落D.土地私有制是富民阶层形成的根本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在佃耕关系下,国家、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主佃双方订立契约,分成租、定额租以及货币地租的纳租形式,佃农获得永久租佃权利等都有助于提高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商品化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产生。故A项对材料的解读错误,符合题意;从题干“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可以看出,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佃耕制发展,故B项不合题意;依据材料“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富民并无官位爵衔,而也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可以得知庶族地主势力发展,而门阀士族相对衰落,因此C项对题干的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因为土地私有制,庶民、商人才可以买田产,而这部分人成为富民阶层,因此D项的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6.下列货币按产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4-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是纸币交子,产生于北宋;②是开元通宝,是唐玄宗时期的货币;③是秦始皇时期的半两钱;④是中华民国时期的纸币。根据时间顺序是③②①④,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各个时期的货币名称。7.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加上一个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观点强调小农经济()A.具有落后性B.具有再生性C.具有脆弱性D.具有分散性【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小农经济下简单的工具“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再生性较强,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是与题意主旨不符,均排除。故选B。8.下列两幅示意图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5-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的兴起C.宗教改革的发生D.启蒙运动的开展【答案】A【解析】【详解】观察两幅图片中的内容可以发现,1400年之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但是1600年之后在人们的认识中加上了美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使世界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是14世纪兴起的,故B项排除;宗教改革没有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故C项排除;启蒙运动从17世纪开始,故D项排除。9.“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长远来看,在这一变化中受益最多的是A.西班牙B.葡萄牙C.美国D.英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华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逐渐打败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确立了其海上霸权地位,并建立了日不落帝国,并且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所以英国收益最多。选项AB是新航路开辟早期的受益者,C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受害者,美洲文明被打断。10.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6-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五大史观的含义,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难得出A项是从社会史观角度阐释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影响,BCD三项分别是从革命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角度对新航路开辟作出的评价,所以答案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名师点睛】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影响,按照不同的史观和不同的视角去看,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了解各种不同的史观,对于我们更好的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非常有用的。目前我们用到的史观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种:1、唯物主义历史观: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一种超地区、超民族的史学观念,即用全球的视角和宏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考察、研究世界史。全球史观的主要观点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生产力与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演变。4、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5、文明史观:把文化或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认为文化或文明也是经历着生、长、盛、衰等发展阶段的有机体,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文明史观的主要观点是: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文明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如物质文明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个阶段。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7-11.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A.这支船队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B.该船队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时间“1498年”、“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达·伽马的航行,1497-1498年,达·伽马率领船队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经印度洋到达印度,首先找到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故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人沿着旧航路到达过亚洲,A项错误;达·伽马的航行是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进行的,B项不对;到东方寻求财富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C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2.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892—1894年1895—1903年商办设厂数53463资本(千元)46979080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1986资本(千元)1619619469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8-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目中时间“1895—1903年”即可知这应为清末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排除属于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A、B两项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C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D正确。【详解】13.1927—1936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史上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C.国家基本统一和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时间信息“1927—1936年”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南京临时政府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和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故A项排除,C项正确。B项是指1914—1918年,故B项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4.下列各项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建立近代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一些抵制【答案】C【解析】【分析】-9-略【详解】洋务运动学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