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辅导测试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B.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官民比例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时期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清康熙前期全国人口(丁)5959万5238万5816万2459万官员7500人13465人22500人27000人官民之比1:79451:39271:26131:911A.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例B.官员增加大大推动了廉政建设C.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D.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3.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说明理由拒绝)。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种设计()A.使宋代君主权力受到相权的严重制约B.表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C.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提高效率D.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4.咸丰十一年(1861年),上谕命督抚要“不拘资格”保举武职人员,于是督抚纷纷借军功之名保举下属官员。《清史稿》记载称:“时督抚权宜行事,用人不拘资格,随时举措,固不能以大计举例绳其后也。”这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步削弱B.清政府适时调整用人体制C.清朝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D.国家权力转移到督抚手中5.《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据此判断()A.第一种含义的万民法能激发和调动平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2B.罗马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形成的万民法体系属于第二种含义C.万民法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D.万民法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成为了罗马成文法的起点6.古代雅典公民在公共事物案件中如果输掉了官司会被罚很重的罚款,其中很大一部分罚款将被用于支付原告的偿金,公民为了赢得官司,经常反复上诉,于是法庭开庭时间由每年150天左右变为几乎天天开庭。这种现象说明()A.雅典司法审判注重维护原告的利益B.雅典法庭坚持了公平正义的原则C.雅典法庭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D.雅典民主制度与运行机制有待于完善7.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案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C.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D.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8.美国总统威尔逊称:“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关系是我们宪政制度中最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哪一代人都不可能解决,因为这个问题是不断发展的,每一个新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都给它增添了新内容,使它成为一个新问题。”文中的“新问题”是指联邦政府()A.与州政府分权导致联邦的地位不稳定B.与州政府的权力均相互来自对方C.与州政府的关系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D.与州政府均直接向人民行使权力9.阅读下表,下列各项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国家标志性事件政体英国《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民主共和制德国1871年宪法的通过君主立宪制法国1875年宪法的通过民主共和制3A.美、法两国政体优于英、德两国B.英、德两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美、法两国C.四国均通过立法方式确立代议制D.德、法两国分别全盘接受了英、美两国制度10.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认为:“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以如图片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B.C.D.11.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它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大大加深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依赖,只能大量举借外债来支付赔款。这便成为列强借以在华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发端。”材料中的“它”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民国七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结束B.民主共和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没有办法开启民智D.专制遗毒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13.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是()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评论二:(此次革命运动)的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4A.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B.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14.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15.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人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B.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16.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A.国民党放弃正面战场的抵抗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D.国民政府重视敌后抗日作战17.读图①到图④,下列根据图中的口号概括的主题,最准确的是()A.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历程B.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D.近代民主革命的风起云涌18.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5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19.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反映出恩格斯()A.借鉴资本主义私有模式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C.对共产主义理论自我反思D.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20.法学家在评价某部法律文献时指出:“(它)既传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内容与精神,又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大法,开启了新中国人民民主宪政的基础。”这部文献()A.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B.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C.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1.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B.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C.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D.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22.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C.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23.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它()①突出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丰富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③提供互利协作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④培育了尊重多样性文明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4.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A.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6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25.观察如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1949年出现建交高峰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B.1972年建交高峰的原因是因为中美关系正常化C.三次建交高峰都坚持了不结盟的原则D.建国以来我国外交取得显著成就二、材料分析题2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一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摘自完颤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7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大学校长也住“官邸”。——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12分)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列强在中国放弃领事裁判权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俄、奥先后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1930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掀起了改订新约运动,要求废除所有外国的领事裁判权,但是在列强的抵制下新约迟迟不能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1943年1月,中国政府同英美签订协定,废除了此两国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以后几年,其他国家的类似权力亦被废除。——来自互联网材料
本文标题: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辅导测试试题(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1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