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部)
-1-河北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文艺复兴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因此,它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情况和价值观。以下不能佐证此观点的是()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形成了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C.世俗政权的发展与此密切相关D.市民反对基督教,提倡人文主义2.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3.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B.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C.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4.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由此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新教在文化政策上比天主教会更反动B.宗教和自然科学两者对立统一-2-C.宗教改革是阻碍自然科学发展的元凶D.应理性地看待宗教改革的影响5.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6.中世纪,欧洲圣诞老人的形象人是主教圣·尼古拉斯,由他负责赠送礼物给民众,也负责拿鞭子和棍棒抽打异教徒和为恶者。16世纪后,人们彻底摒弃尼古拉斯的存在,将妖怪、女巫等神话人物,塑造成了民间新的“圣诞礼物赠送者”.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文艺复兴的兴起B.宗教改革的推动C.自然科学的勃兴D.启蒙运动的传播7.法国人拉法耶特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他20岁时志愿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成为华盛顿的好友,1789年他在美国《独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逊的帮助下起草了《人权宣言》,宣言强调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结合所学判断()①美国革命影响法国革命②法国革命影响美国革命③美国革命开启启蒙运动④启蒙运动影响法国革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3-9.洛克的著作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不久出版,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到18世纪中后期,美国革命者利用洛克的理论为反英运动辩护,英国国内也借助他的理论来阐述改革的主张,使它成为了一股社会思潮。洛克的理论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是因为()A.洛克理论内容的不断丰富完善B.思想理论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C.洛克理论对英国革命影响巨大D.革命性质影响理论选择标准10.1761年法国新教徒卡拉斯之子上吊自杀,狂热的警察和民众臆断“卡拉斯欲阻止儿子改信天主教”实施了谋杀,卡拉斯被判有罪,折磨至死。深感震惊的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撰写并出版了《卡斯拉先生之死的原始文件》,震动欧洲,三年后该案平反。该事件()A.导致了法国宗教改革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C.传播了平等法治理念D.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11.1875年,总理衙门官员郭嵩焘认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法”。这一观点()A.代表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B.批评了师夷长技的认知缺陷C.反思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D.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迫切要求12.长久以来在中国社会形成的“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被冲破,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的眼光主要“新”在()A.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B.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D.“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13.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A.“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思想B.洋务派能理性看待西方科技的影响-4-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D.官绅阶层已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14.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了淸政府所賜“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严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B.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淸末新政符合历史潮流D.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15.容闳,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847年赴美、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60年底他来到天京,向干王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学制,办洋务等七项建议。1863年湘军主帅曾国藩也接纳了他,并委以重任,其部分主张转化为现实。这反应出()A.三人阶级立场基本一致B.洪、曾为增强实力网罗人才C.三人对时代主题有共识D.容闳为理想而放弃道德原则1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近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这正如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演变②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旨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宣传民主和科学,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继续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7.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5-并包”的教育方针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18.“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赫伯特·斯宾塞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1898年,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出版,他认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严复所宣传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A.是严复为首的留学生不明是非,为西方列强侵略的辩护词B.是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安于现状忍受列强侵略的安慰剂C.是维新派批判頑固派,激发入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D.是革命派批判頑固派,激发入们要求推翻淸朝的思想武器19.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20.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21.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6-A.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22.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深深根植于两者之中。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孙氏学说是有目的的对儒教文化、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和西方民主这三个传统的结合。孙氏相信一个独特和自豪的中国,只要以儒教文明为基础,就会在文化上复兴。”这表明了()A.孙中山对美国文化情有独钟,所以推崇三权分立B.孙中山坚信只有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C.孙中山的思想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一定关联D.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脱离社会实际,无法实现23.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B.“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24.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A.已经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B.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C.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对中国革命策略有所调整25.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条例中的某些条款,“允许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组织工会,工会在其范围内,有言论、出版及办理教育事业之自由”“工会在必要时,得根据会员之多数决议,宣告罢工等。”这些规定()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C.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7-26.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材料主要反映了()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C.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要同时进行D.经济的平等就可以消除阶级冲突27.一位美国学者评论说,1956年,毛泽东向政治局提交了供选择的建议,即他的《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对“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的正确理解是()A.根据国情自主探索建设之路B.完全抛弃苏联的发展模式C.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28.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A.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29.“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
本文标题:河北省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