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1-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6分)1、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2、《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3、《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5、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2-A.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B.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D.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8、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9、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10、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C.京剧的出现标志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京剧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11、《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12、2011年5月22日,中国嘉德春拍中,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下图)以4.255亿元拍-3-卖,这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的新纪录。下列对这幅画(下图)的认识,正确的是()A.这是一幅继承古代创作风格的文人画B.注重写实,并融书画为一体C.“天下太平,人生长寿”的字体为隶书D.画中“松柏”寓意气质高洁1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4、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15、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16、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4-17、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B.发展资本主义C.救亡图存D.反对专制统治18、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加拿大客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并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在计划经济时代,此语一出,石破天惊!这些言论()A.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C.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提出的D.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19、康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表明他实质上要求()A.改革我国社会风尚B.要向西方学习C.发展近代教育D.承认西学比中学先进20、如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21、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转变救国探索方略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倡导民主共和政体22、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5-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23、2001年,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具有()A.先导性、全局性作用B.历史性作用C.统筹性作用D.阶段性作用24、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从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这表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C.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25、有人指出李四光作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首先杰出在他是个先进的中国人,近代是先进的,现代也是先进的。下列最符合该观点的是李四光()A.具有救亡和建设中国的精神B.提出了地质力学C.创立了虫筳科化石的鉴定标准D.带队寻找到大油田26、苏格拉底在受审时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7、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2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6-29、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30、“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31、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道德制约权力C.以权力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32、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A.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33、“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34、古希腊人崇尚人体
本文标题: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