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达标(七)一、选择题左图地区全年炎热干旱,昼夜温差大。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全年炎热,原因是右图中的()A.①强②弱B.①强③弱C.③强④强D.②强④弱2.能示意该地区昼夜温差情况的是()ABCD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该系统的热量收支差额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送到宇宙空间中的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读非洲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单位:卡/厘米2·分)统计图,完成3~4题。1.A2.D解析第1题,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空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该地区全年炎热,原因是图中的①强②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第2题,该地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由于白天、夜晚都是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所以D符合。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面长波辐射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大气逆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的支出多少主要取决于地表植被状况C.云层越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2D.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4.造成甲、乙两地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C.海拔D.沿岸洋流性质3.D4.B解析第3题,地面长波辐射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地面温度,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支出越多。云层越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少。第4题,造成甲、乙两地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甲地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气系统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多;乙地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地气系统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少。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冷岛效应是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周围地区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读图完成5~6题。长沙市热岛强度分布图长沙市夏季某日午后气温分布图5.长沙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冷岛效应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A.年降水量增多B.空气对流减弱C.热量交换增强D.水汽蒸发加快5.D6.B解析第5题,热岛效应显著,说明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大。读图可知,大致在12月至次年1月城区与郊区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显著。第6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空气对流减弱,地区热量交换变弱,年降水量减少。①处温度低,水汽蒸发慢。读“北半球甲、乙两个地点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曲线”,回答7~8题。7.①②③④四点气温最高的是()3A.①B.②C.③D.④8.若甲地位于乙地以东,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A.北风或东南风B.南风或西北风C.东风D.西风7.A8.B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④位于②的正上方,③位于①的正上方,在对流层中,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则④气温低于②,③气温低于①,排除C、D。图中①气压低于②,则①处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①气温高于②。第8题,读图可知,在近地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甲地位于乙地以东,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从西向东。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右偏,故为西北风;在高空,甲地气压高于乙地,甲地位于乙地以东,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从东向西,高空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北半球右偏,故为南风。读某区域年平均等温线(单位:℃)示意图,回答9~10题。9.该区域内相对高差的最大值约为()A.1300~2000米B.1000~1300米C.500~1000米D.200~500米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出现逆温现象的是()A.①B.②C.③D.④9.B10.D解析第9题,根据温差与相对高度的关系,即高度相差1000米气温相差6℃,可计算出该区域内相对高差的最大值。第10题,④地所在区域年平均气温要高于周边,该处很可能为小盆地,在山区,夜晚山风沿山坡而下,易在山谷和盆地中出现逆温现象。11.该图,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4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11.D解析在等压线图中判断任意一点的风向的方法:首先,画出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其次,确定南、北半球,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该点的风向。根据上述方法可得到四个城市在两幅不同日期等压线图中的风向;台北市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北风,上海市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南风,首尔市前后两天都吹偏南风,北京市先吹东南风后吹东北风。二、综合题12.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相关。5(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4)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应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产生温室效应。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和。解析第(1)题,图中甲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乙表示地面辐射,丙表示大气逆辐射,晴朗的夜间,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霜冻,与丙有关。第(2)题,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比晴天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与甲过程有关。第(3)题,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距热源(地面)越远,气温越低,与地面辐射乙有关。第(4)题,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多;其次是乱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数量减少。答案(1)晴夜少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丙(2)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甲(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乙(4)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乱伐森林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主要依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水量大,冬季水量小。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指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图甲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图乙为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图甲6图乙(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热量少,且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第(2)题,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气压高)的地区吹向气温高(气压低)的区域。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第(3)题,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答案(1)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2)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夏季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3)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本文标题:(优质课堂)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达标7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8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