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开封市2019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河南省开封市2019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巴西萨尔瓦多市位于丘陵广布的半岛沿海平原上,人口稠密,约350万人,是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旅游业发达。当地政府计划修建连接萨尔瓦多市与西莫兹费尔霍市之间的跨海线路。2018年5月23日我国比亚迪公司的跨海云轨线路方案成功中标。上图为云轨线路图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云轨是运行在高架梁上的跨座式单轨列车,是新兴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普通交通相比,建设云轨的优点有A.建设线路短B.载客量大C.占地面积小D.运行速度快2.巴西萨尔瓦多市跨海交通选择中国云轨主要是由于中国A.技术先进B.政策优惠C.资金充足D.市场广阔3.萨尔瓦多市积极建设跨海云轨交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扩大城乡交通运输量B.发展城市与海岸旅游C.解决城市交通拥堵D.降低车辆噪音污染【答案】1.C2.A3.B【解析】【分析】本题以巴西萨尔瓦多市与西莫兹费尔霍市之间的跨海线路修建,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因素及交通运输修建的影响。【1题详解】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材料云轨是运行在高架梁上的跨座式单轨列车,轨道交通在空中运行,不占用道路面积,且视野极佳,地面则可修建自行车道和海边休闲步道,占-2-地面积小是其主要的优点,而普通交通布局在地上,占地面积较大,C正确;【2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因素。巴西和中国相比,在修建跨海线路方面中国的高铁技术比其他国家的技术好太多,具有科技优势,因此A正确;政策优惠是巴西的优势,B错;而资金和市场不是最主要的,C、D错误。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意义,结合材料可知萨尔瓦多市人口稠密,历史悠久,旅游业发达,当地政府计划修建连接萨尔瓦多市与西莫兹费尔霍市之间的跨海线路主要为了带动城市与海岸的旅游,促进经济的发展,B正确;扩大城乡交通运输量、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降低车辆噪音污染不是主要作用,A、C、D错误。故选B【点睛】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见下表: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4:00左右。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主要原因是-3-A.饱和水汽压大B.饱和水汽压小C.实际水汽压大D.实际水汽压小5.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为A.阴雨、多云、晴朗B.晴朗、阴雨、多云C.晴朗、多云、阴雨D.多云、阴雨、晴朗【答案】4.A5.C【解析】本题以某温室大棚空气相对湿度变化为例,考查学生对影响空气相对湿度两个指标的理解情况。【4题详解】本题考查相对湿度与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可知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14:00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此时饱和水汽压最大;水汽压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水分子压力就愈大,水汽压也愈大,而在温室中由于空气中水汽含量基本没变,其相对湿度最低的原因是饱和水汽压最大导致的,故选A。【5题详解】据图可知a、b、c三条曲线的相对湿度越来越高,据上题分析导致该温室里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气温的高低,故a、b、c三条曲线代表14:00气温越来越低,因此a、b、c表示的天气状况依次为晴天、多云、雨天,故选C。光导照明系统,通过来光器获取室外的自然光线,径过特珠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浸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为了提高照明效果,室外的采光器往往需要清洗和维护。下图为我国某建筑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通往地下车库的室外采光器,最佳的安装位置是-4-A.①B.②C.③D.④7.该建筑的地上部分,应该优先安装浸射器的功能区是A.档案室B.会议室C.办公室D.走廊8.从自然条件和区域能探源况来看,光导照明系统最适宜推广的省份是A.广东B.山西C.黑龙江D.新疆【答案】6.C7.D8.A【解析】【6题详解】据材料知,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器获取室外的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漫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据图中的指向标分析可知,②位于阴面,不适合采光,①位于房顶,对地下车库的采光影响不大;④位于树荫下,采光条件也差;③地面开阔,光照充足。故选C。【7题详解】据图可知,走廊位于建筑的中间位置,自然采光条件较差,因此最需要安装漫射器。故选D。【8题详解】光导照明系统主要是针对没有太阳照射但需要光线的地区,广东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缺乏,且地价昂贵,因此空间利用率高,最适合建设光导照明系统。故选A。【点睛】光导照明系统是一种新型照明装置,其系统原理是通过采光罩高效采集自然光线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得到由自然光带来的特殊照明效果。2019年3月30日,地处我国西南林区的四川省凉山州发生了森林火灾,在救火过程中突发爆燃,导致30名扑火队员遇难。这里山高谷深,树种多样。上图为火灾发生地区域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9.火灾地区林木种类多样,与其成因关联最小的因素是A.降水B.土壤C.地形D.纬度10.这次火灾救援的难点有A.海拔高,气温低B.河谷地区,空气湿度大C.枯枝落叶少D.风力大且风向不稳定11.火灾过后,该地区A.植被蒸腾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减少C.病虫害减轻D.生物种类增多【答案】9.B10.D11.C【解析】本题以四川省凉山州森林火灾的发生为例,考查火灾发生的因素、影响火灾大小的原因及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9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根据对材料和图形进行分析,着火区域位于雅砻江河谷地区,该地区山高谷深、地形闭塞、降水稀少、气温较高、空气干燥,易发生火灾,A、C错误;该区域纬度低,气温较高,易发生火灾,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救火困难的影响因素,根据所学知识,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湿度大;枯枝落叶少,不利于火势蔓延,有利于火灾的扑灭,A、B、C错误;而风力大且风向不稳定有利于火势的蔓延,不利于火灾的扑灭,D正确。【11题详解】本题考查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火灾过后,植被覆盖率降低,蒸腾作用下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同时生物多样性减少,A、B、D错误。火灾发生会将森林中的害虫烧死,火灾过后病虫害会减轻,C正确。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47题为迭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做题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6-近年来,世界森林面积迅速减少,但竹林的面积不降反升,被称作第二森林。竹,一种常绿多年生植物,繁技再生速度快。竹子的地下茎十分发达,盘根错节,竹叶遮光蔽日。竹子用途很广,经济效益可观。春笋可入菜;竹子可制作竹接编、竹刻、竹笛,还可以造纸、制衣、创作建筑材料等。印度米佐拉姆邦位于印度东北部丘陡地区,随处可见茂密的竹林和梯田。近年来,竹子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亮点,并且还建设了竹子发电厂。下图为该地区域图。(1)说明当地梯田分布广泛的原因。(2)分析近年来世界竹林面积扩大的原因。(3)说明当地建设竹子发电厂的理由。(4)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竹子产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势起伏大(或地表崎岖),坡度陡;(在山坡上)修筑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修筑梯田可以减小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土地肥力,提高粮食产量。(2)森林面积减少,木材供应紧张;竹子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竹子可以用做食材、制作各类竹副产品、充当燃料、发电、发展旅游等,用途广泛,市场广阔。(3)当地原料充足;竹子价格低,成本低;燃烧产生有害气体少。(4)同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把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反对;竹林面积快速增长,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分析】本题以印度米佐拉姆邦位于印度东北部丘陡地区竹子产业的发展为例,考查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工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详解】(1)本题考查印度米佐拉姆邦位于印度东北部梯田广布的原因,可以从当地的地形-7-特点和梯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分析该地地形为丘陵地形,地形起伏大、平地少;梯田和坡地相比能够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等。(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结合材料可知目前世界森林面积迅速减少,导致木材供应紧张;繁殖再生速度快;竹子经济效益好,收入高;竹子用途广泛、市场广阔。(3)本题考查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当地竹子资源丰富,原材料丰富;竹子较煤炭资源具有价格优势,较水电开发成本低;并且竹子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较少。(4)本题开放性试题,观点和理由保持一致。若同意,可以从大力发展竹子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回答,如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等;若不同意,可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方面作答。如大量种植竹子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减少,植被单一等。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成,历史上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道。黄河入海河道不断演变,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山东垦利地区黄河两侧新淤地带曾经是一片荒芜之地。这片土地经过当地村民多年改造,昔日的荒芜之地变成了万亩优质水稻田。下图为黄河入海口河道变化示意图。(1)描述历史上黄河河口处发生改道的地理过程。(2)说明垦利地区黄河两侧新淤地带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3)分析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对黄河三角洲发育的影响。(4)黄河三角洲是国内外少有的资源富集区。简述其资源优势。【答案】(1)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入海口附近水流缓,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使黄河河道不断向海洋延伸;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泄洪排沙能力降低,当淤积到一-8-定程度时发生溃堤,导致河流改道。(2)新淤地形成时间短,地力消耗少,土壤肥沃;周边工矿企业少,土壤污染小;水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便于机械化耕作。(3)退耕还林、还牧,植被覆盖率增加;减少了水土流失,导致下游入海泥沙减少,河流下游沉积作用减弱;三角洲发育缓慢,甚至退缩。(4)以油气资源为主的能源资源丰富;海盐、渔业等海洋资源丰富;湿地面积广,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后备土地资源充足;三角洲自然风光、湿地、鸟类等旅游资源丰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详解】(1)考查河流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结合材料分析黄河下游改道的过程,是由于黄河含沙量巨大,大量泥沙被黄河搬运至河流入海口出;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减慢,黄河的搬运能力减弱,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在此处淤积,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河床不断抬升,河流的泄洪能力减弱,当河床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河流发生溃堤,进而导致河流改道。(2)说明垦利地区黄河两侧新淤地带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垦利地区为新淤地说明土壤肥沃;曾经是一片荒芜之地说明开发历史短,环境污染少;垦利地区位于黄河两侧,说明灌溉水源充足、方便。(3)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近年来黄河中上游地区进行植树种草退耕还林措施,退耕还林增加了植被的覆盖率,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减少,入河泥沙减少,导致下游河流的沉积作用减弱,三角洲发育缓慢,甚至萎缩。(4)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根据所需知识进行回答即可。该区域油气资源丰富;靠近海洋、海盐、渔业等海洋资源丰富
本文标题:河南省开封市2019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8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