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实验班地理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上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A.自北向南流B.自西向东流C.自东北向西南流D.自西北向东南流2.假设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分别是A.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绿地C.住宅区、商业区、绿地、工业区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绿地【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且发源于山谷部位,因此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据图可知,河流应自东北流向西南,故选C。(答案有误)【2题详解】据图可知,乙图例占地面积最大,可判断应为住宅区;丁位于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可判断为绿地;故选D。根据统计,美国每7秒钟迎接一个新生命,每31秒钟吸纳一名新移民。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7点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三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结合甲、乙两图,回答下列各题。-2-3.美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乙中的第________阶段,遇到的问题有()A.Ⅳ人口急剧膨胀B.Ⅳ人口老龄化C.Ⅱ人口增长停滞D.Ⅲ人口平均寿命低4.下列能正确反映美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机械增长较缓C.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缓,机械增长较快D.主要受国内移民的影响5.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是()A.使用含磷洗衣粉B.焚烧固体废弃物C.回收废电池D.用不可降解的包装袋【答案】3.B4.C5.C【解析】【3题详解】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处于Ⅳ阶段;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故B项正确。【4题详解】美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每31秒钟吸纳一名新移民,说明人口机械增长较快,故C项正确。【5题详解】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A项错误;焚烧固体废弃物会造成大气污染,故B项错误;回收废电池有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故C项正确;用不可降解的包装袋会导致环境的污染,故D项错误。【点睛】人口增长模式1、概念:又称人口在生产类型,反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随社-3-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人口增长处于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2、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下图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6.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0~14岁人口过少,需大幅度提高人口出生率B.2013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C.2005~203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7.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B.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D.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8.在应对上述问题,我们应提前做好A.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B.坚持鼓励生育的政策C.积极接纳海外移民D.放慢经济发展以减少用工需求【答案】6.D7.C8.A-4-【解析】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通过所给的材料能够确定人口问题,根据具体的人口问题能够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6题详解】0~14岁人口稍少,不能大幅度提高人口出生率,A错;2013年,16~59岁人口达65%左右,B错;2005~203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C错;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D对。【7题详解】城市化水平提高对人口的出生率和老年人口比重影响较小,A错;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对老年人口比重影响小,B错;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少儿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加,C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会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错。【8题详解】针对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前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A对;目前我们还应该重点放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不能过分鼓励生育,B错;目前我国劳动力能够满足我国的生产需要,不能积极接纳海外移民,C错;放慢经济发展以减少用工需求会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D错。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完成下列各题。9.果农避开避开2~3月份主要是为了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10.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5-11.有专家认为,对于土质粘重的土壤不宜直接在表层覆草,需深翻后再覆草,其主要作用是A.防止水土流失B.减轻土壤盐碱化C.减少土壤水分下渗D.减少土壤含水量【答案】9.C10.B1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改造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生产。结合各地的自身特点分析改造自然条件的目的。【9题详解】2~3月份大气回温,果树开始发芽,如果覆盖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土地不能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地表温度难以升高,不覆盖可以提高地表温度有利于果树生长。选择C。【10题详解】果农在果园覆草其他植物不易生长,减少地表植被,①错;阳光照射到地面少,减少水分蒸发,②对;覆草腐烂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③对;减少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调节土壤温度。④对;与果树根没有关系,⑤错,选择B。【11题详解】土质粘重水分不易渗漏,土壤直接在表层覆草导致水分积累太多,深翻后土壤空隙度大,容易排水,所以深翻后再覆草,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土壤含水量,选择D。读“某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若图中城市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不可能为A.偏北风B.偏南风C.偏东风D.偏西风1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建高级住宅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6-【答案】12.B13.D【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图中城市工业区布局在住宅区与商业区的北面,该市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答案选B。【13题详解】高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环境较好的地带。④处附近有风景区分布,同时位于图示区域河流的上游,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环境优美。答案选D。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布局的相关知识。下表为某饮料食品集团的部分工厂厂址及其主要产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表中信息显示,影响厂址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原料C.劳动力D.技术15.在新疆阿勒泰市建立沙棘果加工厂,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有①促进经济发展②增加就业机会③解决水资源短缺④防治土地荒漠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4.B1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具体工业生产的特点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4题详解】-7-表中信息显示这些加工厂的原料极易变质,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所以影响厂址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原料,选择B。【15题详解】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在新疆阿勒泰市建立沙棘果加工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沙棘种植,扩大了植被覆盖,有利于防治土地荒漠化,但是解决不了水资源短缺,选择B。当地时间(西五区)2017年6月12日20点,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宣布正式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我国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电视直播。巴拿马因其国内的巴拿马运河而闻名世界,巴拿马运河是典型的水闸式运河(如下图),这与普通运河不同。16世纪,当巴拿马还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的时候,西班牙国王就计划修建巴拿马运河,但到1920年在美国的参与下才正式建成通航。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巴拿马总统宣布同中国建交时A.北京在下午看到同步直播新闻B.直播开始时12日的范围小于二分之一C.当日巴拿马的白天比北京更长D.12日之后巴拿马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大17.结合材料信息推断,16世纪巴拿马运河并没有建成的主要原因是A.资金比较短缺B.运河用处不大C.劳工十分短缺D.技术条件落后18.据气压带风带的知识可知,巴拿马的盛行风向主要是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答案】16.B17.D18.A-8-【解析】【16题详解】当地时间(西五区)2017年6月12日20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此时为6月13日9点,为上午,A错。西五区为20点,则0点位于西一区,从西一区到180°为13日,占据了13个时区,12日范围为11个时区,小于二分之一,B对。6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纬度高于巴拿马,昼长长,C错。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巴拿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D错。故选B。【17题详解】为了方便海洋运输,16世纪就有修建的想法,但是直到1920年在美国的参与下才正式建成通航,说明当时技术条件差,故选D。【18题详解】巴拿马位于北纬10°附近,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来看,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的区域,盛行东北信风,故选A。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20.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B.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C.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麦田D.工业生产比例增加,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答案】19.A20.D-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循环农业,要求学生熟悉可持续发展,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9题详解】农业生产活动属于生态农业,农业生产活动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维护了生态平衡,不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选择A。【20题详解】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A对;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B对;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麦田,C对;图中没有反映工业生产比例增加,限制农业生产发展,D错,选择D。中国乳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21.从北京某乳品企业原有牧场的分布看,影响该牧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大城市的消费市场B.先进的加工技术C.现代化的交通条件D.雨热同期的气候22.该乳品企业在内蒙古新辟了奶源牧场此举措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是①北京到内蒙古的交通路网改善②新辟牧场周边的市场扩大③内蒙古牧草的质量变好④杀菌和冷链储运技术提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21.A22.B-10-【解析】【21题详解】北京某乳品企业原有牧场分布在城市的周围,接近广阔的市场,故A项正确;加工技术和交通条件不是主要因素,故B、C项错误;雨热同期与乳品企业的布局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22题详解】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杀菌冷链储运技术提高,可以快速便捷到达市场,故B项正确。【点睛】农业的区位因素(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某校一个地理兴趣小组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该小组绘制了某时段等压面与等温线图,以便研究山谷风(谷风指空气从谷地流向山坡,山风指空气从山坡流向谷地)的特点。
本文标题: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6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