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4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1)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3)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2.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1)背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2)内容: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3)结果: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3.苏联解体(1)过程①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②1991年底,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2)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瓦解。构图解史苏联解体的原因二、冷战后的国际局势1.原因(1)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国际关系中出现新的矛盾冲突。(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2.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3.表现(1)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①背景:1999年,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②旗号:“人权高于主权”。2③性质: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的战争。(2)国际恐怖主义泛滥:2001年9月11日,美国“9·11”事件。(3)世界各国加强反恐斗争。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2)欧盟①1992年,欧共体在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②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3)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4)俄罗斯联邦①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②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5)中国①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②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2.世界格局的特点: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特别提示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影响(1)国际格局的改变:从两极格局变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加速发展。(2)经济全球化加速:从两大经济体系——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变成了单一的市场经济。(3)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4)各种矛盾凸显:由于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原先各种掩盖着的矛盾,如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凸显。和平与发展(选修3)一、联合国1.创立(1)背景①国际联盟破产。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呼唤新的国际组织建立。(2)创立: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3)意义:联合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是世界和平的胜利。32.宗旨与主要机构(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等。(2)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等。3.作用(1)积极性①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②在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③在裁军和防止核扩散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④在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力促达成了一系列协议。⑤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局限性: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有时协调冲突时无能为力。二、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1.原因(1)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2)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3)美苏“冷战”的威胁,造成世界不安宁。(4)局部战争的存在,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5)艺术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们的努力。2.特点(1)广泛性:从运动参加者看,知名人士、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2)民主性:反战和平运动以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抗议活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3)组织性:召开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并发表宣言,提出了原则。(4)普遍性:运动范围涉及世界各国以及众多的国际组织。(5)深入性:既提出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原则性宣言,又创办维护和平的专门组织;既进行反战运动,也有联合国的实质性规定。3.意义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揭穿了战争谎言,弘扬了正义,推动了联合国维护和平的行动,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1.依据(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4(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的潮流。(4)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的需要。(5)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2.不利因素(1)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没有消除。(3)分裂势力、恐怖势力、极端势力的危害。(4)世界发展很不平衡。(5)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与“一超多强”(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基本的世界格局。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是成为多极化中一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2)“一超多强”:是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演变过程中的现状,是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一超多强示意图1.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和影响(1)直接原因: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瓦解。(2)根本原因:两极格局的基础并不稳固,两极格局的力量对比并不均衡,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趋势。(3)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对苏联来说,是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败;对美国来说,巩固了其世界霸主地位;对世界来说,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世界持久和平和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利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5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②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③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④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2)影响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针对练(2018·武汉高三模拟,24)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了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这一认识说明()A.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B.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C.“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D.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说明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故A项正确。唯物史观——经济多极化推动政治多极化两极格局瓦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力量结构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亦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在此基础上,世界形成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可见,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6材料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因而也只能有一种世界政治。它不应是对立的政治,它必须是相互依存的政治,它应是世界的内政。尽管存在地区和民族的差异,新千年的世界社会所面临的任务却应该是,使所有人都能够和平共存和共处在一个有生活价值的环境里。——[德]曼费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要求:分析材料中作者对世界政治发展的期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互依存,和平共处的政治愿望。材料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次谈话发现问题:材料作者认为新的国际关系不同于旧的国际秩序,具有多个权力中心,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思考:如何理解“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美国在军事上是超级大国,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世界上还有多个权力中心,美国“仅是一个大国”,算不上是超级大国。材料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并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摘编自《卫报》(2006年5月25日)要求:分析材料,论证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决定性”影响。7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989年,东欧剧变,促进了全球化的扩展;使美国崛起并成为新世界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世界两极格局的相对平衡被打破,世界形势局部动荡。全国卷考题统计年份考题2015年卷Ⅱ,35两极格局1.(2015·课标全国Ⅱ,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答案C解析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两国的根本利益也不相同,A项表述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故B项错误。美苏双方的敌对意识没有淡化,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长期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故D项错误。2.(2014·重庆文综,12)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即日本随着经济的崛起,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A项错误,C项正确。日本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B项本身错误;日本捐款和出资援助联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与现代的科技文艺 第41讲 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