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60分。)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数量【答案】C【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要素影响。其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增长的快慢。选择C项。2.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与地理环境等知识点的理解。【详解】产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抵御各种灾害和疾病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得人口死亡率迅速降低,B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属于记忆题,难度小。据统计,我国西部有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也十分严重,这一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3.一些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人口身体素质更好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C.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更多改善D.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4.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拉动农村消费-2-B.老龄劳动力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农村地区瞻养费用提高,农业投入受牵制D.有利于促进城市郊区化5.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是()A.控制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提高年轻人比例B.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C.增加老年劳动力就业岗位,让他们发挥余热D.实行土地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答案】3.D4.C5.D【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农村老龄化严重,主要是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出,故使老年人口的比重高,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4题详解】农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流失,导致农村土地撂荒,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BD错,C对;农村老年人消费观念较保守,不利于拉动农村消费。【5题详解】农村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在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精神慰藉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实行土地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相结合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D对;控制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提高年轻人比例的前提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不是马上立竿见影,需要时间,A错;降低农村人口老龄化比重关键是要提高年轻人的比重,农业生产对现在很多的农村年轻人的吸引力并不强,B错;老年人劳动能力降低,辛苦了一辈子,老了不一定非得要去就业,C错。6.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A.俄罗斯、印度B.巴西、古巴C.意大利、匈牙利D.日本、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主要是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意大利和匈牙利人口是负增长,选C;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A错;巴西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错;日本和中国人口自然增-3-长率都是在0以上,故D错。7.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变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①。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8.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答案】C【解析】本题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分析。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打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所以C项正确。9.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B.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了移居东南亚D.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答案】C【解析】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迁移到另一个国家的现象。A、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流动,-4-不是人口迁移现象,C选项人口由我国迁移到东南亚,跨越了国界,同时在东南亚定居,属于人口迁移,故该题选C。10.关于三峡库区的移民,正确的叙述是()A.移民的原因是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环境承载量小B.移民是为了更好的就发展,是一种自发的行为C.库区移民大部分实行外迁异地安置,小部分就地“后靠”D.是在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下发生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三峡库区的移民。三峡库区移民属于生态移民,属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导致的生态移民;库区移民实行外迁异地安置与就地后靠相结合;是在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下发生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1.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的是()A.区域的大规模开发B.洪涝灾害的发生C.严重的水土流失D.恶劣的气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大型工程建设、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等。而B、C、D都属于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的人口迁移。12.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A.工作机会多B.生活困难、质量低C.公共设施不足D.失业率、犯罪率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有: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符合的是A。考点: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5-13.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跨度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D.经济地区差异不断增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受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和跨度越来越大。下面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15.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C.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过渡型阶段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答案】14.A15.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14题详解】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三率比较,最高的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故确定a表示出生率;目前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基本稳定,故b表示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6-下降趋势,且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故c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选A项。【15题详解】A项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0时,为人口最高峰,为2025年左右;错误。B项,b表示人口死亡率,2015年之后,死亡率上升,可能是由于老龄化;错误。C项2010---2015年间,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呈现“低—低—低”的现代型模式;错误。D项202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0,之后出现人口负增长。选D项。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17.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A.四川B.贵州C.安徽D.浙江【答案】16.A17.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16题详解】读题干,理解人口迁移差额率的含义,读图观察,甲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差额率都在上升,因此,甲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乙城市人口迁移差额率下降,但仍为正数,所以仍然是迁入大于迁出;丙城市人口迁移差额率下降为负数,人口由净迁入转为净迁出;【17题详解】丁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减缓,但机械增长加快,人口增长速度不一定减慢,应该代表我国沿海-7-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下列影响我国不同地区人口环境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东北地区—水力资源B.东部地区—气候资源C.中部地区—矿产资源D.西部地区—水资源19.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从东北、西部向中部B.从内陆向东部沿海C.从资源贫乏区向资源丰富区D.从非季风区向季风区【答案】18.D19.B【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18题详解】依据木桶效应含义,人口容量大小取决于最小的那个制约因素。我国西部地区多干旱、半干旱地区,故水资源是限制西部人口容量的“木桶短板”。【19题详解】读图各区域之间人口迁移数量最大的是西部向东部和中部向东部,故选B项。20.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B.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C.环境状况的变化D.交通条件的改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影响因素。目前,我国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中西部向东部和农村向城市迁移,故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8-下图分别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1.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字母E—F反映的是()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22.“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的()A.D时段B.B时段C.E时段D.F时段【答案】21.C22.B【解析】【21题详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为城市化的反映,而从E到F阶段,城市人口比重下降,反映城市化后期的逆城市化现象。故选C项。【22题详解】根据乙在农业中的就业比重达60%左右,反映城市化水平较低,故选B阶段。DEF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可排除。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3.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基数大C.人口死亡率低D.国外人口迁入24.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之一是()-9-A.实施西部大开发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D.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答案】23.B24.A【解析】【23题详解】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但人口增长数量却多,主要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关,促使我国的净增人口数量巨大,故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24题详解】主要考查了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控制城市规模,不利于就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需要资金技术支撑,也只能增加高技术人才就业,普通的劳动力干不了,故其余选项可排除。25.下图为“某城市内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读图可知,该城市区域最可能属于()A.中心商务区B.钢铁工业区C.居民住宅区D.公园游览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心商务区则是所有城市功能分区中地价最高的。商业区人口白天比较密集,夜晚相对较少。中心商务区是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昼夜差别很大。故选A。考点:城市功能区的布局。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未出现城市环境问题,下图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26.
本文标题: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3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