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题第Ⅰ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A市某中学(左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答案】1.C2.A【解析】【1题详解】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最短时,应该是当地12:00,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4:08,则根据地方时原理和计算方法可得:当地的经度=120°-(14:08-12:00)×15°/h=88°E,天津市经度为117°E,则该地位于天津市以西,排除A、B;A市冬至日昼长=(14:08-10:00)×2=8小时16分,教材上冬至日40°N昼长为9小时9分钟,根据冬至日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可知,A市的纬度较天津(39°N)高。因此,A市位于天津市西北。故选C。【2题详解】-2-日落时旗杆的影子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即由东北逐渐移向东南,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根据一年中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春秋分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地的日落方位由西南移向正西,再移向西北,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北移到赤道,再北移到北半球。结合选项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立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过程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地理位置的判断、太阳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点睛】本题以某中学旗杆影子的变化和我国的24节气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判断和太阳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6题,要能够利用时间、昼长的相关计算判断出该地的经度和昼长,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该地与天津的昼长的比较结果,得出该地与天津的南北方位;第7题,一是要明白题意,二是要掌握太阳日落方位的年变化规律,三是要根据24节气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为世界上著名的藏传佛教神山,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转山活动(步行速度约为4千米/时,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0.5千米/时)。读冈仁波齐及其周边区域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3.下列关于转山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磕长头绕神山1圈至少需要2个月B.多于夏季举行C.全程大部分在山谷中行走D.需准备御寒衣物-3-4.出发点塔尔钦与冈仁波齐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1866米B.1581米C.2256米D.2381米5.转山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b-c段位于山谷②c、f、g三地均能看到神山③e-f段坡度最大,行进困难④f-g段有沼泽地,适宜宿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3.A4.A5.D【解析】【3题详解】据材料可知,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每小时0.5千米,若按照每天行进12小时计算,每天行进约6千米,1个月行进约180千米,显然,根据比例尺,转山的线路肯定达不到180千米,因此时间应该在1个月以内,A错;冬季气温较低且多大风,转山的可能性较小,夏季气候适宜,但昼夜温差大,夜间需要保暖,因此应准备御寒衣物,BD对;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据图可知转山线路大部分位于山谷中,C对。故选A。【4题详解】据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400米,据此可推算出,塔尔钦海拔在4400~4800米,冈仁波齐的海拔为6656米,两者相对高度范围为1856~2256米(不包括两端点数值),故选A。【5题详解】根据等高线弯曲规律“凸低为高凸高为低”可知,b~c段为山谷部位,①正确;f点由于有地形阻挡,看不到神山②错误;e~f段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③正确;f~g段有沼泽,不适宜宿营,④错误。故选D。某驴友利用9月份休假时间来到我国东南某山旅游考察,绘制了该山山顶气温变化示意图和该山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该驴友绘图时忘记给等高线地形图标上指向标)。该月22日早晨,该驴友就在山顶甲地拍到了太阳从乙山头上升起来的影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4-6.在图中所示日期内(22日~29日),安装在该山山顶客栈的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的日期是A.22日B.24日C.26日D.28日7.小河①A.该季节径流量最大B.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C.水源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D.下游村庄的水热资源较其他村庄丰富【答案】6.B7.D【解析】【6题详解】据气温图可知,24日该山顶昼夜温差最小,说明该日为阴天,则山顶客栈的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故选B。【7题详解】据题干知,9月22日早晨,该驴友就在山顶甲地拍到了太阳从乙山头上升起来的影像。该日为秋分日前后,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说明甲乙分别位于正西和正东方位。据此可判断河流流向为由北向南流,B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夏季降水多,水源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流径流量最大,AC错误;下游村庄位于正南方向,为阳坡和迎风坡,因此水热资源较其他村庄丰富,D正确。故选D。日照百分率是实际日照时间与可能日照时间的百分比。下表示意亚欧大陆38°N-52°N之间四地日照百分率(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季节变化。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5-8.图中关于四地的地带性植被说法正确的是(1)①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2)②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③地为温带荒漠(4)④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A.(1)(3)B.(2)(4)C.(1)(4)D.(2)(3)9.③地7月日照百分率全年最小的原因是A.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B.受中纬度西风控制,降水多C.受东南季风控制,降水多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答案】8.C9.C【解析】【8题详解】实际日照时间与天气因素有关,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实际日照时数减少。可能日照时数即为当地昼长。据表格信息可知,图中1地常年日照百分率小,说明当地阴雨天气多,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1)正确;2、3地常年日照百分率较高,但夏季比冬季数值低,说明夏季有一定的降水,其植被应为温带草原或森林,(2)(3)错误;4地夏季日照百分率高,冬季低,说明当地降水主要在冬季,应为地中海气候,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正确。故选C。【9题详解】依上题分析可知,③地为温带季风气候,7月降水多,因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且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风向为东南风,降水多,因此日照百分率全年最低。故选C。在我国南方某地河流的曲流处有一座古桥,下图是沿桥画出的河流横剖面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6-10.在历史记录上,桥梁的b岸一侧比a岸一侧重修的次数多,主要原因最可能是b岸一侧A.河水侵蚀作用强B.河水堆积作用强C.地壳运动剧烈D.矿产开采量大11.图中三角处为枯水期河流示位,虚线为地下水位,此B时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段河水向由外向里流B.该地此时水循环最活跃C.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水D.此时河水含沙量较小【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解】读图,桥梁的b岸一侧坡度较陡,说明是侵蚀岸,流水侵蚀作用强,a岸一侧坡度缓,是河流的沉积岸,桥梁不易受损,所以b岸重修的次数多,A对,B错。图示为外力侵蚀,与地壳运动无关,C错。与矿产开采无关,D错。故选A。【11题详解】读图,图中三角处为枯水期河流水位,虚线为地下水位,可以看到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所以是地下水补给河水,C对。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图中只能判断向里流,A对。此时是枯水期,水循环较弱,B错。河流水量小,侵蚀能力弱,河水含沙量较小,D对。故选B。葡萄避雨栽培,是在葡萄的生长季节,在葡萄顶上搭架覆盖塑料薄膜,下雨时使水顺膜流下再排出园外。该技术是为了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栽培技术。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2.下列省区种植葡萄,可能采取这种技术的是A.宁夏B.拉萨C.江西D.新疆13.葡萄避雨地区栽培技术的优势不包括①降低栽培园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②提高栽培园中的气温,为葡萄生长提供更多的能量③不利于病菌繁殖,从而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④改变光照条件和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的-7-积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解】材料中提到的技术是葡萄避雨栽培,所以在降水较多的地方可以发挥此技术的优势。四个省区中福建、江西的降水量较多,因此A、C两项正确。【13题详解】材料中提到“下雨时使水顺膜流下再排出园外”,由此可以确定A的说法正确;材料中提到“该技术是以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栽培技术”,由此可以确定C的说法正确。读某地农作物灌溉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14.要实现图中的农作物灌溉模式,前提是A.与河床地势高低无关B.河床地势与两岸农作物一样高C.河床地势低于两岸农作物D.河床地势高于两岸农作物15.最可能实现图中灌溉模式的河流是A.淮河B.珠江C.黄河上游D.长江荆江段【答案】14.D15.D【解析】【14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农作物灌溉水源来源于河流,而河水自流主要受重力的影响由高处向低处流,因此要实现图中的农作物灌溉模式需要河床地势高于两岸农作物,这样水才能自流。故选D。【15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可知,要实现图中灌溉模式,需要河床高于两岸地区,长江荆江段为典型的地上-8-河,河床高于两侧农作物。故选D。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一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6.该污水处理系统最适宜处理①皮革厂污水②城市居民生活污水③水果罐头厂污水④石油化工厂污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7.该污水处理系统A.工程简单,基建投资小B.污水处理能耗高,维护不方便C.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D.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18.地面坡度要在2%-8%之间,原因是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植物和土壤充分吸收或降解污染物利于污水净化C.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利用率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答案】16.B17.A18.B【解析】【16题详解】皮革厂污水和石油化工厂污水严重污染水资源,不宜处理使用。故选B。【17题详解】由材料可以推知,该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土壤和草本植物来净化污水的,因此该系统工程不复杂,投资也不大,A正确;由于会增加水体的下渗,会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D错误;-9-由于水体地表漫流,说明有一定的坡度,污水可以自流,能耗低,维护也比较放方便,B错误,但是对气候的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A。【18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因此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原因,为了让污水自留的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使得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或讲解污染物质,地面坡度需要在2%-8%之间,故选B。下图为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上山放牧、农田轮种、大面积种植橄榄是该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下列对该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评价中,符合实际的是A.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得好B.士壤肥沃,耕地广阔C.全年多雨,灌溉用水充足D.冬雨夏干,旱涝频繁,灌溉水源不足20.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描述错误的是A.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地中海式农业B.图示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C.山地牧场放数的季节应该在冬季D.河流两岸的小麦和玉米是两年轮种【答案】19.D20.C【解析】【19题详解】据图中地理位置可判断为
本文标题: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2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