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昌平区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昌平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抽测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细胞中的有机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糖类可作为植物的能源物质B.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C.蛋白质变性失活是因为肽键断裂D.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比较项目糖类脂质区别元素组成C、H、OC、H、O、(N、P)种类单糖、二糖、多糖脂肪、磷脂、固醇等合成部位淀粉:叶绿体纤维素:高尔基体糖原:主要是肝脏、肌肉主要是内质网生理作用①主要的能源物质;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脱氧核糖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脂肪;②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素3、蛋白质变性:在高温等条件下,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会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2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详解】A、淀粉是植物体内主要的储存能源物质,A正确;B、脂质主要有C、H、O三种元素组成,部分还含有N或P元素,B正确;C、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不是肽键断裂,C错误;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是被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考查,比较识记这四种细胞中的化合物是本题解题的关键。2.乙肝病毒是能够侵染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细胞的DNA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肝病毒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乙肝病毒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乙肝病毒可接种到灭菌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分离D.乙肝病毒的繁殖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嗜肝DNA病毒科,即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壳内DNA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由宿主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详解】A、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B、乙肝病毒内只含有DNA一种核酸,B错误。C、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不能再人工培养基上生存,C错误;D、病毒的结构简单,只能营寄生生活,在繁殖过程中需要宿主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D正确。【点睛】提取题干信息“乙肝病毒是DNA病毒”再根据病毒的基本特征解题。3.下列有关生物分子或结构的骨架,叙述错误的是A.碳链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3C.碱基对排列在内侧构成DNA分子骨架D.微管和微丝等蛋白质纤维构成细胞骨架【答案】C【解析】【详解】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A正确;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错误;微管和微丝等蛋白质纤维构成细胞骨架,D正确。4.下列关于真核生物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B.②过程释放的能量远比①过程多C.葡萄糖中的能量经①过程全部转移至丙酮酸中D.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进行②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判断为有氧呼吸或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过程。1、有氧呼吸过程:2、无氧呼吸过程:4【详解】A、分析可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为①过程,因此①过程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可进行,A错误;B、若②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则②过程产生的能量要比①过程多得多,但若②过程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则不产生能量,B错误;C、葡萄糖中的能量在经①过程中释放少部分,大部分仍储存在丙酮酸中,C错误;D、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进行②过程,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并产生CO2,D正确;【点睛】能从题干中提取信息并联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是本题解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的二分裂与中心体无关B.叶肉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C.真菌分泌纤维素酶需要高尔基体参与D.性腺细胞合成性激素需要有发达的内质网【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2、题中相关细胞器的功能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5【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中心体,其二分裂过程与中心体无关,A正确;B、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叶肉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B错误;C、高尔基体和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真菌分泌纤维素酶需要高尔基体参与,C正确;D、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因此性腺细胞合成性激素需要内质网,D正确;故选D。【点睛】对比识记不同细胞结构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6.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待荧光分布均匀后,在细胞膜上选定需进行漂白的部位,用激光照射使荧光分子内部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从而使此部位的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漂白部位荧光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B.漂白部位荧光的恢复是因为被标记蛋白质恢复空间结构C.漂白部位荧光一定程度的恢复是因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根据荧光恢复速度可推算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文“绿色荧光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联想到“细胞膜流动性的鉴定”的实验,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取A、B两种动物细胞,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两种动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观察在细胞融合过程中两种颜色的荧光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A正确;B、题干中提到用激光照射使荧光分子内部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因此漂白部位荧光的恢复不可能是因为被标记蛋白质恢复空间结构,B错误;C、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的荧光淬灭后逐渐恢复,说明被荧光标记的某种化学成分在运动,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D、从荧光消失到恢复的这段过程可以计算出荧光恢复的速率,同时也可以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膜中蛋白质的流动速度,D正确;6故选B。【点睛】把本题与细胞膜流动性鉴定实验相联系,把陌生情境转换成熟悉的情境,是本题解题的关键。7.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A曲线代表突变型,B曲线代表野生型B.无光照时突变型水稻呼吸速率与野生型基本相同C.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D.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在光照强度较弱时,突变型的水稻的光合速率应低于野生型,在P点之前,A曲线的净光合速率低于B曲线,P点之后,由于突变型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突变型的净光合速率应高于野生型。A、B曲线与纵坐标交叉的点表示黑暗条件下,两种水稻叶片的CO2释放速率即呼吸速率。【详解】A、由分析可知,突变型在光照强度弱时光合速率低于野生型,光照强度强时光合速率会高于野生型,故A曲线代表突变型,B曲线代表野生型,A正确;B、题图中,当光照强度为0时,两种水稻叶片CO2释放速率即呼吸速率相等,B正确;C、当光照强度高于P时,由于突变型的叶绿素含量较少,而固定CO2酶的活性较高,在光照强度较强的情况下,使得暗反应强度较高,光合速率较高,C正确。D、当光照强度低于P时,由于突变型的叶绿素含量较少,在弱的光照强度下,光反应强度弱,光合作用强度也弱,此时的限制因素应为光照强度,D错误;故选D。7【点睛】结合光合作用原理和过程以P点为分界点分析题图是本题解题的关键。8.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表示基因开放表达“-”表示基因关闭不表达A.细胞呼吸酶基因和核糖体rRNA基因在细胞中均表达B.胰岛B细胞中不存在血红蛋白基因和抗体基因C.可利用基因探针检测细胞中相关基因是否转录D.上述三种细胞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内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3、基因探针即核酸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详解】A、分析题表可知,细胞呼吸酶基因和核糖体rRNA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为开放表达,A正确;B、人体内所有体细胞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B错误;C、可利用基因探针中的RNA探针检测相关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是否存在来判断相关基因是否转录,C正确;D、以上三种细胞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8故选B。【点睛】结合细胞分化的内涵分析表格是本题解题的关键。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B.衰老的细胞代谢速率下降C.细胞凋亡不利于机体维持稳态D.癌变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的全能性:2、细胞衰老的特征:3、细胞凋亡的意义: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4、细胞癌变的特征:①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癌变的成纤维细胞由扁平9梭形变成球形;③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和转移。【详解】A、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但分化程度高的细胞更难表达出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衰老的细胞酶活性降低,线粒体数量减少,水分减少,代谢速率降低,B正确;C、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其意义在于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整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C错误;D、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撒和转移,D正确;故选C。【点睛】本体综合考察细胞的全能性、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含义、特征和意义,能够区别联系它们的详细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0.下列实验不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A.花生子叶中脂肪颗粒的观察B.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观察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酒精的观察D.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观察【答案】C【解析】【分析】高中生物教材中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有:脂肪的鉴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减数分裂、探究酵母菌细胞种群数量变化等。【详解】A、花生子叶中脂肪颗粒储存在细胞中,是µm级颗粒,十分微小,需要用显微镜观察,A正确;B、有丝分裂时DNA高度螺旋化而呈现出染色体形态,其大小为nm级的,需要用显微镜观察,B正确;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酒精的检测是加入重铬酸钾后液体的颜色由灰绿变成橙色,用肉眼即可观察,D错误;D、细胞结构十分微小,质壁分离现象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正确;故选C。10【点睛】本题综合考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整理并归纳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11.紫草素具有抗菌、消炎效果,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的细胞中提取紫草素,大大加快了紫草素的生产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紫草离体的叶片灭菌后可做外植体B.愈伤组织通过减数分裂进行细胞增殖C.破碎愈伤组织细胞能提高紫草素的提取率D.愈伤组织生产紫草素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过程【详解】A、离体的紫草叶片不能进行彻底的灭菌处理,否则会失去活力,A错误;B、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愈伤组织增殖分裂属于有丝分裂,B错误;C、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快,从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可加快生产进程,C正确;D、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
本文标题:北京市昌平区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6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