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七校联考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1.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如图中各种基因型的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该动物的睾丸中能同时发生①和②过程B.过程④结果产生的原因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C.①③④过程产生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D.与①②④过程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现象是产生了新基因【答案】B【解析】在该动物的睾丸中,精原细胞既可以通过②过程所示的有丝分裂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也可以通过①过程所示的减数分裂产生基因型为AB、Ab、aB和ab的精子,A正确;过程④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B错误;综上分析,①过程会发生基因重组,③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a基因突变为a1),④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所以①③④过程产生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过程③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D正确。2.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由①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分别偏转1、2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递质的传递【答案】A【解析】-2-【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中共有3个突触,且均为轴突-树突型,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图乙表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传递方向由左向右,刺激b点,a、b、c、d点均兴奋,刺激c点,只有d点兴奋。【详解】A、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图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A正确;B、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C、刺激图乙中b点,虽然ab=bd,由于bd需越过突触,所以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偏转2次,而刺激c点,只有d点兴奋,灵敏电流计偏转1次,C错误;D、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的有氧呼吸,因此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错误。3.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①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标记,离心结果如图中甲;②转至含14N的培养基培养,每20分钟繁殖1代;③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样本,离心。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1代的结果B.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2代的结果C.位于丁管上部的DNA含有15N和14ND.探究过程采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技术【答案】D【解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甲是重带,复制一次后出现的2个DNA都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都是中带,而乙中一条重带一条轻带,A错误。丙中都是中带,应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1代的结果,B错误。在丁的上部的DNA应是两条带都含有14N的DNA,C错误。该过程采用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技术,D正确。-3-4.假设羊毛的黑色、白色由一对基因B、b控制,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基因B和b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D.淘汰2代后b基因频率下降到2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在随机交配的羊群中,控制黑色是基因B的频率=1/2,控制白色的基因b的频率=1/2,对此羊群中BB的频率=1/4,Bb的频率=1/2,bb的频率=1/4。若人工选择,淘汰白色个体(bb),则随着交配的代数增加,b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而B基因频率逐渐增大,所以羊群中黑色个体越来越多,交配产生的白色个体越来越少。【详解】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起始羊群中黑色个体(BB和Bb)都要多于白色个体(bb),随机交配多代,还要逐代淘汰白色个体,所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永远多于白色个体数量,A错误;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由于羊群的基因频率不改变,则羊群中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也不会改变,B错误;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b基因频率逐渐减少,所以含有b基因的个体即基因型Bb的频率也会逐渐较小,C错误;淘汰F1代中白色个体后,羊群中只剩下BB和Bb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比例为1:2,此时B的频率占2/3,b的频率占1/3,随机交配的F2代中BB频率=4/9,Bb的频率=4/9,bb的频率=1/9;再淘汰F2代中bb个体,则剩下的羊群中BB:Bb=1:1,所以其中b基因频率=1/4=25%,D正确。【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弄清淘汰前羊群中各种基因型的频率,这样才便于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各代羊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5.下列生理反应中会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的反应是()A.效应T细胞与被感冒病毒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B.抗原被呈递给T细胞C.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会红肿【答案】D【解析】-4-效应T细胞与被感冒病毒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A错误。抗原被呈递给T细胞,然后呈递给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B错误。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不会释放组织胺,C错误。红肿的原因是过敏,过敏过程中会释放组织胺,D正确。【考点定位】免疫调节6.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答案】D【解析】a、b、c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三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A正确;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C正确;d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另外在下丘脑中还含有渗透压感受器,D错误。7.地里的油菜,在盛花期由于一场大雨影响了正常开花,为了防止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A.喷施B肥B.喷施N肥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D.没有补救办法【答案】D【解析】【分析】油菜要收获的是种子,必须经过受粉才能形成种子。【详解】A、硼元素不能使植物授粉,因此不能起到防止减产的目的,A错误;B、多施氮肥能为植物提供营养,但不能防止减产,B错误;C、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油菜收获-5-的是种子,所以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也不起作用,C错误;D、油菜收获的是种子,以上措施均不能防止减产,D正确。【点睛】油菜等油料作物和玉米等谷类作物收获的是种子,而西瓜、番茄等水果蔬菜收获的是果实,只要子房发育成果是即可,可以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8.下图为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四倍体植株和二倍体植株是两个物种B.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不能形成种子D.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答案】C【解析】四倍体植株和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的后代不育,因此四倍体植株和二倍体植株是两个物种,A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养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种子,种植三倍体后用二倍体的花粉刺激三倍体西瓜雌蕊获得无子西瓜,因此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C错误;有丝分裂的前期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9.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能进行的过程是①②③B.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均可进行②③过程C.H1V病毒体内可通过④⑤过程完成自身的繁殖D.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过程有①②③④⑤⑥-6-【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⑤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⑥是翻译过程,其中④、⑤和⑥过程只能发生被某些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中。【详解】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①,只能进行②③,A错误;核糖体中不能进行②过程,只能进行③过程,B错误;H1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可通过④①过程完成自身的繁殖,C错误;①DNA的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逆转录,⑤RNA的复制,⑥翻译过程中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并明确④、⑤和⑥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中。10.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的实现【答案】D【解析】【分析】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去向:血糖氧化分解为CO2、H2O并释放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7-【详解】A、②过程是肝糖元分解形成葡萄糖,只发生在肝细胞中,肌糖元不能分解转化为血糖,A错误;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抑制②和③过程,促进⑤⑥⑦过程,而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与胰岛素无关,B错误;C、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血糖含量上升,C错误;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1)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即图中⑥);(2)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即图中④⑤);(3)促进血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即图中⑦),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胰岛素降低血糖即能促进血糖的去路,又能减少血糖的来源;而胰高血糖素只能增加血糖的来源。11.某植物个体中的一个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UUC,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的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B.该突变基因进行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1个氨基酸不同D.若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定无法遗传【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详解】A、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的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A正确;B、该突变基因进行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错误;C、由于插入了3个碱基,如果插在两个氨基酸对应的碱基之间,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多了1个氨基酸;如果插在一个氨基酸对应的碱基内,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有2个氨基酸不同,C错误;D、若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一定无法遗传,如果发生在植物体细胞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D错误。12.根据
本文标题: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七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2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