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B.常温常压下,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11.2LH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C.工业制粗硅2C(s)+SiO2(s)===Si(s)+2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H>0D.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则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应的中和热也为-57.3kJ·mol-1【答案】C【解析】【详解】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构成铁铜原电池,铁作负极,加快海轮外壳的腐蚀,故错误;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值发生变化,11.2LH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错误;C.△G=△H-T△S,气体体积增加,△S>0,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即△G0,则△H>0,故正确;D.醋酸和一水合氨都是弱电解质,其电离都是吸热反应,所以它们反应的中和热不是-57.3kJ·mol-1,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C。2.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B.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备铝,电能转化成化学能C.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化学能不只转变成热能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能量的转化不一定都是100%的,所以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电能,A不正确;B、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备铝,属于电解原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正确;2C、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化学能不只转变成热能,C正确;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葡萄糖,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D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能量转化的有关判断3.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H2SO4稀释④KClO3分解制O2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石灰石高温分解⑦铝热反应⑧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⑨C+H2O=CO+H2⑩Al与盐酸反应A.②③④⑥⑦⑧⑨B.②④⑥⑧⑨C.①②④⑥⑧D.②③④⑧⑨【答案】B【解析】【分析】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8H2O与NH4Cl反应、C与H2O(g)、C与CO2的反应等。【详解】①液态水汽化,吸收热量,但属于物理变化,故①不符合题意;②胆矾为CuSO4·5H2O,胆矾受热CuSO4·5H2OCuSO4+5H2O,属于吸热反应,故②符合题意;③浓硫酸稀释属于放热过程,故③不符合题意;④KClO3分解属于吸热反应,故④符合题意;⑤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⑤不符合题意;⑥石灰石高温分解属于吸热反应,故⑥符合题意;⑦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⑦不符合题意;⑧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⑧符合题意;⑨C和H2O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⑨符合题意;⑩Al与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⑩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②④⑥⑧⑨,答案选B。【点睛】学生易混淆吸热反应和吸热过程,吸热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吸热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①液态水汽化,虽然吸热,但是此过程属于物理过程,即①属于吸热过程,不属于吸热反应。34.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正确的()ABCD强电解质FeNaClCaCO3HNO3弱电解质CH3COOHNH3H2CO3Fe(OH)3非电解质蔗糖BaSO4C2H5OHH2O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详解】A、Fe是单质,不是化合物,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NH3是非电解质,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BaSO4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故B错误;C、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碳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D、水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5.为了减缓锌和一定浓度盐酸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措施可行的是A.升温B.NaNO3溶液C.几滴CuSO4溶液D.CH3COONa固体【答案】D【解析】【分析】Zn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减缓反应速率,降低温度或降低c(H+)。【详解】A、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故A不可行;4B、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故B不可行;C、加入几滴CuSO4,发生Zn+CuSO4=ZnSO4+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C不可行;D、发生反应HCl+CH3COONa=CH3COOH+NaCl,c(H+)降低,反应速率降低,CH3COOH能与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不影响H2的量,故D可行;答案选D。6.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l,则水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H=+285.5kJ/molB.l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890kJ热量,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CH4(g)+O2(g)=1/2CO2(g)+H2O(l)△H=-445kJ/molC.已知2C(s)+O2(g)=2CO(g)△H=-221kJ·mol-1,则C(s)的燃烧热为-110.5kJ/molD.HF与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H=-57.3kJ/mol【答案】B【解析】【分析】A、从燃烧热的定义入手,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B、△H和化学计量数为对应关系;C、C的稳定氧化物为CO2;D、HF为弱酸,弱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其中和热的绝对值应小于57.3kJ·mol-1。【详解】A、根据燃烧热的定义,水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H=+571kJ·mol-1,故A错误;B、1mol甲烷放出的热量为890kJ,则0.5mol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90×0.5kJ=445kJ,热化学方程式为1/2CH4(g)+O2(g)=1/2CO2(g)+H2O(l)△H=-445kJ·mol-1,故B正确;C、C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为CO2,C(s)燃烧热的绝对值大于110.5kJ·mol-1,故C错误;D、HF为弱酸,与NaOH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且HF应以化学式保留,故D错误。【点睛】燃烧热的定义是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可燃物为1mol,C的稳定氧化物为CO2,H的稳定氧化物为液态水等。7.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min)B.v(D)=1mol/(L·min)C.v(C)=0.8mol/(L·min)D.v(B)=0.3mol/(L·min)5【答案】D【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详解】A.v(A)=0.5mol/(L·min)转化为v(B)=0.25mol/(L·min);B.v(D)=1mol/(L·min)转化为v(B)=0.25mol/(L·min);C.v(C)=0.8mol/(L·min)转化为v(B)=0.27mol/(L·min);D.v(B)=0.3mol/(L·min)对比数值,0.3mol/(L·min)反应最快,答案为D。【点睛】对比化学反应速率,需要转化为同一物质的相同单位,再进行数值比较。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42-)>c(NH4+)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32cOHcNHHO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呈电中性,所以阴阳离子所带电量相等,所以2c(SO42-)=c(NH4+),故A错误;B、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醋酸的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的两种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之比=10:1,当两种酸的电离度相同时,则c1=10c2,实际上,两种酸的浓度不等,且浓度越大,酸的电离度越小,所以两种酸的浓度关系为c110c2,故B错误;C、pH=11的NaOH溶液的c(NaOH)=10-3mol/L,pH=3醋酸溶液的c(CH3COOH)10-3mol/L,等体积的两种溶液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以向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当向氨水中加入硫酸铵时,硫酸铵中含有铵根离子,导致氨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氨水的浓度6增大,则溶液中减小,故D错误。答案选C。9.向三份0.1mol/L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A.减小、增大、减小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D.增大、减小、增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NH4+、Fe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对CH3COO-的水解有促进作用,而SO32-水解呈碱性对CH3COO-的水解有抑制作用,故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NH4NO3、FeCl3固体时CH3COO-浓度减小,加入Na2SO3固体CH3COO-浓度增大,答案选A。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盐类水解的含义以及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分析、判断即可。10.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ΔH0。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A错误;B.如缩小体积,气体的压强增大,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Z的浓度增大,B错误;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7Y的浓度不变,C正确;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1.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C.该温度下,通入HCl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升高温度,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会变大,水的离子积常数会变大,变化后不会还在曲线上,故A错误;B.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计算公式,结合b点的数据可得水的离
本文标题: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5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