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班级。2.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5个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7个题。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He4C12N14O16Na23S32Cl35.5Fe56Cu64第一部分选择题1.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成语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木已成舟B.蜡炬成灰C.铁杵成针D.滴水成冰【答案】B【解析】【详解】A.木已成舟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则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A错误;B.蜡炬成灰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且碳、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铁杵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则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C错误;D.滴水成冰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则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蔗糖溶液B.氯化钠溶液C.Fe(OH)3胶体D.NaOH溶液【答案】C2【解析】【详解】A.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不选A;B.氯化钠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不选B;C.Fe(OH)3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选C;D.NaOH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不选D。3.国家质检部门检出人们端午节包粽子的“返青粽叶”多以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为添加剂,长期食用有害健康,请问胆矾是一种()A.氧化物B.盐C.碱D.酸【答案】B【解析】【详解】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胆矾是硫酸铜的结晶水合物,属于盐,故答案为B。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CuB.H2SO4C.MgCl2溶液D.NH3【答案】B【解析】【详解】A.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不选A;B.H2SO4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2SO4是电解质,故选B;C.MgCl2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不选C;D.NH3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NH3是非电解质,故不选D。5.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NaB.AlC.SD.Cl【答案】D【解析】【详解】Na、Al、S、Cl为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答案选D。6.在0.5mol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A.3.01×1023B.6.02×1023C.0.5D.1【答案】B3【解析】【详解】根据化学式Na2SO4可知,0.5molNa2SO4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则由N=n×NA得钠离子的个数为1mol×NAmol-1=NA≈6.02×1023;答案选B。7.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A.单质碘B.HClC.水D.氯化钠【答案】D【解析】【详解】A.单质碘中2个碘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碘分子,单质碘含有共价键,故不选A;B.HCl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不选B;C.水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不选C;D.氯化钠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选D。8.铯(13755Cs)可用于医学、工业测量仪器以及水文学。下列有关13755Cs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55B.质子数为82C.质量数为192D.中子数为137【答案】A【解析】【详解】13755Cs的质子数是55,质量数是137,中子数是137-55=82,核外电子数=质子数=55;故选A。9.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项,在化合反应中,只要有单质参加反应,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A项错误;B项,在分解反应中,只要有单质的生成,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B项错误;C项,在置换反应中因为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项正确;D项,在复分解反应中,因为是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新的化合物,所以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D项错误。4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0.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它是一种金属元素C.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D.其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答案】C【解析】【分析】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该元素为Al;【详解】A、原子有13个质子,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上的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A正确;B、该元素为Al,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C、该元素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时,质子数不会变化,依然有13个质子,C错误;D、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其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D正确;答案选C。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铁是铁的一种合金B.合金是混合物C.一般地说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高D.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答案】C【解析】【详解】A.生铁是铁和碳的一种合金,故A正确;B.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混合物,故B正确;C.一般地说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低,硬度比成分金属的大,故C错误;D.铝与酸、碱都能反应放出氢气,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故D正确。答案选C。51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A.Ba2+、-3NO、H+、24SOB.K+、Cl-、23CO、Na+C.H+、-3NO、Na+、23COD.Mg2+、24SO、K+、OH-【答案】B【解析】【详解】A.Ba2+、24SO生成沉淀Ba4SO,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A;B.K+、Cl-、23CO、Na+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B;C.H+、23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C;D.Mg2+、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D;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或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1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CO2的结构式O=C=OB.H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H++24SOC.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答案】A【解析】【详解】A.CO2中碳氧原子通过双键连接,CO2的结构式O=C=O,故A正确;B.H2SO4是二元强酸,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24SO,故B错误;C.Cl-的核外有18个电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故D错误;答案选A。614.下列关于钠、铝、铁、铜和氧气的反应,不正确...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为Fe2O3B.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所以应该保存在煤油中C.铝表面很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D.铜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答案】A【解析】【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为Fe3O4,故A错误;B.钠在空气中易与氧气、水等物质反应,所以应该保存在煤油中,故B正确;C.铝表面很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C正确;D.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D正确。答案选A。1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键是一种力B.任何物质都含有化学键C.加热熔化氯化钠固体和加水溶解氯化氢时,均发生化学键的断裂D.化学反应的过程,从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A.化学键是一种静电作用力,故A正确;B.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没有化学键,故B错误;C.加热熔化氯化钠固体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加水溶解氯化氢时,氯化氢电离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均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故C正确;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故D正确。答案选B。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2.4LN2中一定含有2molNB.在标准状况下,20mLNH3和60mLO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3C.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7D.80g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答案】B【解析】【详解】A、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22.4LN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故A错误;B、同温同压,气体的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所以在标准状况下,20mLNH3和60mLO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3,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所以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是22.4L,故C错误;D、80g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2mol/L,故D错误。1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被提纯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或方法AFeCl3溶液FeCl2通入适量Cl2BCl2H2O(蒸气)通入浓硫酸中C铜粉铁粉加入过量盐酸并过滤DCO2HCl通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FeCl2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通入氯气可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故A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故B正确;C、铜与盐酸不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可用盐酸除去铜中的铁粉,故C正确;D、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能用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D错误;答案选D。818.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编号ⅠⅡⅢ实验现象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无色有沉淀生成,溶液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Ⅰ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两溶液不反应B.Ⅱ中的白色沉淀为BaSO4C.Ⅲ中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Zn=ZnCl2+H2↑D.Ⅲ中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Ⅰ中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A错误;B.Ⅱ中氯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BaSO4,故B正确;C.Ⅲ中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Zn=ZnCl2+H2↑,故C正确;D.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Zn=ZnCl2+H2↑,锌元素、氢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19.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氯水分别与右图中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a、b、c、d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可反应,且氯水足量)。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A.aB.bC.cD.d【答案】D9【解析】【分析】氯水中存在HClO,HCl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而体现漂白性。【详解】A.氯水中含有Cl2,能将Fe2+氧化为Fe3+,与漂白性无关,A项错误;B.氯水中存在H+,能与CO32-反应生成CO2和H2O,与漂白性无关,B项错误;C.氯水中存在Cl-,与Ag+结合生成AgCl白色沉淀,与漂白性无关,C项错误;D.氯水中存在H+和HClO,H+具有酸性,HCl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而体现酸性和漂白性,D项正确;答案选D。20.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实验室制备Fe(OH)2制备氧化钠比较NaHCO3和Na2CO3溶解度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元素的焰色,故A正确;B、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应把胶头滴管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故B错误;C、钠与氧气加热生成过氧化钠,故C错误;D、溶解度与溶解放热多少无关,故D错误;答案选A。21.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10A.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红色的铜B.在Na2O2与水
本文标题: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5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