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校战略规划值得重视的三个问题
一高校战略规划值得重视的三个问题陈彬MobileP:61111188;13437277188Email:binchen@mail.ccnu.edu.cn一格言的昭示两千年前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有一句名言:“不知道自己发展方向的人借不来东风。”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也有一句名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神奇”的启示作过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的周济部长曾经向朱九思老先生请教当校长的经验,九思同志认为,他当校长时创造性的工作主要是两件半事情:一是提出了发展的新思路:“走综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头”;二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半件事情是植树造林。正好对应着我们现在要做的三个规划。一领导的指示陈至立:大学校长要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善于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善于协调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善于动员和配置各种资源。周济:高等学校办学必须认真思考两大问题和作好三个规划:两个问题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学校;三个规划即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以及校园建设规划。一高校战略规划值得重视的三个问题一、作好战略规划是领导的第一要务二、切记莫让“规划”变成“鬼话”三、努力掌握战略规划的四大秘诀一一、作好规划是领导第一要务(一)管理科学关键在规划科学(二)好大学都是好规划的作品一(一)管理科学关键在规划科学1.管理科学的标志2.领导得法的体现3.社会认可的关键一1.管理科学的标志目标明确,方向正确。(首要条件)运转高效,效果良好。一2.领导得法的体现能够出好主意能够用好干部一3.社会认可的关键有社会责任感有历史使命感一为什么必须制订战略规划?总体上,就是明确奋斗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促进管理科学化。具体讲,包括四个基本方面:配置资源(人力、财力、物力)提高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成使命(培育英才、贡献智慧)促进发展(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地位提升)一(二)好大学都是好规划的作品中外高教史上的无数事例都证明:任何一所大学的崛起都与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休戚相关。一好大学是好规划作品的案例“教研统一”战略使柏林大学成大学楷模“美国化”战略彻底改变哈佛大学的命运“学科规划”战略使MIT荣登世界一流“为州服务”战略铸就了威斯康辛精神“以学为本”战略使耶鲁成为闻名世界“创建硅谷”战略使斯坦福享誉全球“有所不为”战略使卡梅大学异峰突起“跟踪CEO战略”说世界顶尖商学院的发展“兼容并包”战略使北大成为神州第一校“吸纳大师”战略使清华地位日愈显赫一“教研统一”与柏林大学在洪堡以前人们认为:“大学即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洪堡1809年筹建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和“学术自由”以及强调大学追求发展科学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是因为大学的目的是追求科学,而其他一般学校只是学习既成知识。”一“教研统一”与柏林大学柏林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哲学家费希特根据洪堡的办学理念,首批聘请的教师大多数为学有专长者,如哲学家黑格尔、谢林,自然科学家洪堡,数学家雅科比等世界级大师,并鼓励不同学派自由争鸣。于是在诺贝尔奖设立的最初40多年间,出现了普朗克、劳厄、哈恩等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美国化与哈佛大学1636年创办的哈佛大学,在最初的二百多年期间,始终是一所培养牧师的不起眼的小学校。埃利奥特于1869年35岁时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是化学家,学术成就不高,但高瞻远瞩,行政能力极强。他观察南北战争后,美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进行城市化和工业化。急需高级专门人才。一美国化与哈佛大学他以德国大学为模式:将重心由宗教性学科转移到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从本科转移到研究院。这在当时可谓雄心勃勃,风险极大,但他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埃利奥特认为,一所大学必须是自己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从英国、德国照搬来的,应是在美国的社会、政治环境下产生的美国大学,是在世界上找不到的独特的大学。40年后(1909年)埃氏退休时,哈佛成为美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他也成为教育界之领袖。一三个发展战略使MIT荣登世界一流20世纪20年代末,康普顿任校长,决定创办理科,开设理论物理、技术物理、实验物理等。20世纪40年代末,吉里安任校长,决定创办文科,提出要培养学生能从“两个焦点”看事物,创办人文社会科学分院.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大工程教育的概念,培养具有集成知识、系统方法和工程实践的人才。一威斯康辛精神20世纪初正是威斯康辛州的农业由小麦转向畜牧业和以乳制品为主的转型期,对专门技术和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范海斯校长顺应这一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范海斯校长有一句名言:“鞋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威斯康辛大学对于农民来说,就象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对于工人来说,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出入;对于制造成商来说,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之开放。威斯康辛大学开创的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被后人称之为“威斯康辛精神”。一“以学为本”与耶鲁大学斯密特德校长,在1987年的迎新典礼上说:“我非常自豪地对你们说:你们就是大学!”。正是在这一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他们强调:“教育必须为不可预测的未来培养学生。”与此相适应,他们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好环境。使这所在1701年创建时仅有一名校长、一名教师、一名学生的学校,发展成为青年们向往的学府。一“创建硅谷”与斯坦福大学1885年创办的斯坦福大学,直到20世纪40年代仍是一所默默无闻的乡村学院。土库曼就任副校长后,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大学应是研究与发展的中心;现代工业发展最主要的资源是人不是物,应紧靠大学建立科技园区。正是在这种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他于1951年领导创办科技园区——即人们所赞不绝口的硅谷。正如评论家们所说:斯坦福带动了硅谷电子工业的发展,而硅谷造就了斯坦福大学的辉煌。一“有所不为”与卡梅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卡内基发展战略”:年轻的大学应重点发展一些历史不长、但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新兴学科,走集约式、异峰突起的发展道路。计算机学院是其重点建设之一。学校加大投入,在全世界招聘最好的教师和辅助人员;设立各种奖学金从全球招收优秀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科研设备、设施;每年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计算机学术会议。计算机学院在2002年排名第一,学校排名21。一“有所不为”与卡梅大学“卡内基培养人才计划”:学生必修1/4的人文课程,并允许学生到一流大学获取本校不能提供的课程学分;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必须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术活动。“卡内基科研方式”:强调高水平和实用性。提供整合相关院系、以及联合企业共同申请大型攻关项目,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强调及时转化科研成果。一跟踪CEO与凯罗格商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原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院。唐纳德•杰克布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任院长后,一直进行改革创新:“及时了解CEO的想法,及时满足企业的需求。”“合作学习”:最早倡导不同学科的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共同学习。把学生当顾客来服务,用最快的速度提供最新最有用的知识。营造科研教学氛围,吸引刚毕业优秀博士生让他们承担最重要的课程,给他们发展空间,形成良好的群体。一“兼容并包”与北京大学蔡元培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发展战略,对北京大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聘请各种不同政治倾向和学派的著名学者,在学术上各抒己见、自由探讨,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校园学术气氛,为北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曾这样评价蔡元培的功绩:“蔡先生的一生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西良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事实确实如此,蔡元培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通过改造旧北大使之成为一所著名的大学。一“吸纳大师”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原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才设立大学部招收本科生。1931年上任的梅贻琦校长,在就职演说中阐述了他的发展战略:“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正是这种发展战略,使30年代的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群星灿烂。正如有人所形容的:“一时清华大学出现有识之士闻风景从之景象。”清华也随之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大学之一。一二、切记莫让“规划”变成“鬼话”(一)一个好战略规划的四大特征(二)“规划”变成“鬼话”的症候群一顺口溜规划规划,全是鬼话。纸上画画,墙上挂挂。骗上骗下,应付检查。一好战略规划的四大特征1、前瞻性——能够反映学校和学科发展趋势2、量力性——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能达到3、保障性——有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预算安排4、可检性——有标志性成果和时间安排一“规划”变成“鬼话”的症候群1.好高骛远,不自量力2.面面俱到,缺乏特色3.目标抽象,难以操作4.无米之炊,纸上谈兵5.官样文章,难求认同一1.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目标定的太高,短期难以实现。“宁大现象”:是一所新建的院校。在建校初期曾以“办成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学校近期的努力目标。他们对学校的重新定位达成共识:面向浙江、紧贴宁波,以为地方服务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以特色创一流,把学校建成位居全国新建院校前列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一2.面面俱到缺乏特色缺乏重点,缺少特色,没有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关于“综合化”道路的反思。故事:熊猫与恐龙的博奕愿意做熊猫还是愿意做恐龙呢?一3.目标抽象难以操作战略规划过于笼统含糊,不能说不对,可是就是不好做,也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例如,若干学科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大学。一4.无米之炊纸上谈兵规划目标与预算经费的脱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战略规划都是战略目标的展示,并没有相应的筹资方案与预算跟随。即便极少数学校也有一个形式上的概算,但是并不以此为依据来展开动员资源的工作,因此,规划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当不了真的。一5.官样文章难求认同战略规划程序不科学,没有充分吸收师生员工的参与,代表领导或者少数部门及专家的意见,缺乏群众基础,难以产生心理契约。现在的战略规划制定程序普遍是:少数人授意起草——少数人参与起草——少数人讨论草案——少数人决定规划一三、努力掌握战略规划的四大秘诀(一)审时度势(二)知己知彼(三)有所不为(四)出奇制胜一(一)审时度势1.时代和时机2.潮流与趋势一1.时代与时机经济高速增长社会逐步转型政治更加文明教育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障碍经济增长背后的问题一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05年6月2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确定我国2020年前科学和技术发展长远战略目标,科技创新能力从目前的世界第28位将提高到前15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四大障碍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在2.5%以上(我国目前1.23%);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对外技术依存度低于30%(我国为50%,而美、日本为5%左右);本国人发明专利数量和科技论文被引用数进入世界前5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06年2月3日说,2005年中国申请的专利数到达了2452宗,比前年增长了44%,世界专利排名升至第10名。美国申请专利45111宗,仍居第一位,第二、三名分别是日本(25145宗)和德国(15870宗))。2004年我国科技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一经济高速增长但背后的问题严重2006年7月18日上午,当中国国家统计局把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0.9%的消息宣布出来的时候,哗地一声传遍全世界。美联社的文章用“令人膛目结舌”来形容。路透社引用经济学家的话称,中国GDP增长“非凡出众”。连续30年高速增长非常罕见,作为一个大国来说是绝无仅有的。战后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也只持续20多年。中国GDP的高速增长也反映出了背后的结构性问
本文标题:高校战略规划值得重视的三个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