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三遗传点清·线明·面广——专题主干知识整合理清—知识联系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侵染实验现象(1)第一次标记大肠杆菌: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2)第二次标记噬菌体: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3)侵染实验现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记清—主干术语2.探究遗传物质实验的三个结论(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DNA三个结构特点(1)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2)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3)DNA上的碱基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有关。4.DNA复制(1)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DNA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3)复制的“四要素”:①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③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④能量:细胞呼吸产生的ATP。5.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两点比较(1)位置: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2)数目:密码子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反密码子有61种。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7.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表现出连续遗传;男性患者的母亲、女儿都是患者。(3)伴Y染色体遗传:表现出男性都是患者。8.三种生物变异的实质(1)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原因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2)基因重组的实质是基因的重新组合。其主要来源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转基因技术也属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的实质是基因数目和位置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9.五种育种方式的优点(1)杂交育种能将多个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到同一生物个体上。(2)诱变育种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3)基因工程育种能定向地改造生物体的遗传性状。(4)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的年限。(5)多倍体育种能提高产量和营养物质的含量。10.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11.生物进化的两个必清(1)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2)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关注点1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问题认识不清[澄清](1)实验中不能用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进行标记,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2)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个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澄清—思维误区关注点2不会对上清液与沉淀物存在的放射性进行正确分析[澄清](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关注点3对DNA复制过程中“第n次”还是“n次”复制所需某种碱基数量的计算原理不清[澄清]第n次复制是所有DNA只复制一次所需碱基数目,计算公式为m×2n-1;n次复制是指由原来的DNA分子复制n次所需碱基总数目,计算公式为m×(2n-1)。关注点4误认为“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相同[澄清](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①男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②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1/2。(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①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占的概率;②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群体中患病者占的概率。关注点5误以为自由交配等于自交[澄清](1)自由交配: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Aa(♀)×AA(♂)]。(2)自交:强调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关注点6误认为只要是“男性患者数目≠女性患者数目”都属于伴性遗传[澄清](1)在一个个体数目较多的群体中,某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人数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则可以确定是伴性遗传。(2)如果只在一个遗传系谱中某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人数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往往不能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这是因为个体数目太少,具有偶然性。(3)某些从性遗传也会造成男女患者数目不等现象。关注点7误以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相同[澄清]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真核生物的核基因是先转录后翻译。关注点8误以为非等位基因均可发生自由组合[澄清]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自由组合。关注点9误以为伴性遗传不遵循遗传规律[澄清]伴性遗传属于现象,其遗传遵循分离规律或自由组合定律。关注点10误以为变异均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澄清]可遗传变异包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可遗传的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判一判]下列说法正确与否?(1)格里菲思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解析:格里菲思的体外转化实验没有采用物质鉴定技术。(2)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3)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4)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可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7)动物细胞内的mRNA均需要通过核孔后才能进行翻译。()(5)洋葱根尖细胞合成DNA的场所都在细胞核。()×解析:洋葱根尖细胞的线粒体内能合成DNA分子。(6)神经细胞能发生转录而不能发生复制。()√×解析:线粒体内产生的mRNA不需要通过核孔就能进行翻译。(8)杂合子Aa自交后不一定表现为3∶1的性状分离比。()√解析:A对a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条件下,Aa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2∶1。(9)生物的性别一定只由性染色体决定。()×解析:蜜蜂的性别是染色体数目决定型,雄蜂是单倍体,雌蜂是二倍体。(10)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患遗传病。()×解析: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不患色盲。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患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11)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12)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就会变短。()×解析:若碱基对转录后的碱基不使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不会变短。(13)经低温处理的幼苗体内并非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会加倍。()√(14)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解析:细菌种群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存在抗药性的突变个体。(15)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22个常考点专攻 专题三 遗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1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