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0 写作2课件
第四部分写作专题十文体鲜明,行文流畅高分技法1:议论文体,中规中矩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判断推理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观点或阐明主张。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一、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与主帅。一篇文章往往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可以有多个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正确、有概括性,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看一篇文章是否是议论文,首先要看其有无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定要鲜明突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应明确地表达出来,不能含混不清,也不能罗列各种看法和见解而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一篇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要有对中心论点起证明、补充和发挥作用的分论点。分论点是由中心论点统率并为中心论点服务的。中心论点是文章的基本观点;分论点则是为了有力地阐述中心论点而设置的,它是支持和论证中心论点的论据,所以称之为分论点。中心论点就好比文章的纲,分论点为目,它们是纲与目的关系,两者紧密结合,协调得当,就能使文章言之成理、纲举目张。“纲”具有概括性,才能根据它扩大引申而分化出具体的分论点。在分解分论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扣得住。分论点不宜过多,三四个即可,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②分得开。分论点应按照统一分类标准划分,它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或交叉。③排得顺。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如:个人—集体—国家。分论点之间的句子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④语言靓。分论点既要形式整齐,又要有变化,最好有文采(采用排比、比喻、化用名句等手法),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以内。如中心论点是“摒弃浮华,求真务实,成就梦想”,我们可以这样分解:摒弃浮华,求真务实,成就艺术家的梦想;摒弃浮华,求真务实,成就文学家的梦想;摒弃浮华,求真务实,成就政治家的梦想。二、议论说理在高考中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即给一个观点,能立刻找到两三个,甚至四五个例子,但他们只会把材料简单组合,观点和材料之间缺乏联系。这样的文章不能让人信服,给人的感觉是材料的简单堆砌,缺乏说理性,只能叫证明文,而不能叫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如果能够在观点与材料间搭建一座理性的桥梁,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增强文章的“理”趣,那么你的议论文就能做到以理服人。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推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往往更能获得高分。分析说理就是这样一座理性的桥梁,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说理方法,考生可以在作文中灵活运用。1.假设说理法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读者信服。即假设所举事实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从反面达到论述的目的。标志性的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假使)……怎能……”等。在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时,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例:正例反说:只有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地做事,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在杂交水稻问世的辉煌的背后凝聚着袁隆平辛勤的汗水,忘不了他对学生“仅仅埋在实验室里是种不出庄稼的”的教导,忘不了他在烈日下黝黑的皮肤沁出的豆大汗珠,忘不了他躬耕陇亩时刚握过奖杯的手又沾上了泥土。试想,如果袁隆平不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地做事,他怎能演绎一个又一个田间的神话?又怎能解决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可以说,袁隆平正是因为在心怀梦想的同时脚踏实地,讲求实干,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成功。例:反例正说:可若分不清主次,陷入迷茫,一味苛求细节,终会被困在失败的沙漠里深陷绝望而死。王莽,西汉王朝衰颓之际,他以救世者身份篡位称帝,托古改制,推崇古书,改动地名,或依古书或凭祥瑞,三番五次,树立王威,削减爵位,贬少数民族称号地位。因而人民奋起反抗,王莽以失败者的身份黯淡地退出历史舞台,究其原因,却是苛责细枝末节,于甚微处穷追不舍,最终放弃了改革大局,没有了主次之别,失败在所难免。试想,如果王莽理清头绪,改革根本,谁又能断定他不会开创一个中兴局面呢?如果王莽放弃苛求烦琐小事,着眼改革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怎有新朝时期的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如果王莽分清主次,那么柳暗花明,力挽衰颓狂澜,完成一代明君之夙愿,又怎不可能?2.因果说理法因果关系存在于一切事物和事理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说理法是使论述的道理深刻的最基本的方法。因,就是事物的原因;果,就是道理,即要证明的论点。在体现结果的事实论据后揭示原因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推因法。添加因果分析的议论文字时,最好用上导引词“之所以”“是因为”等,这样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的层次分明。例:直接陈述原因:做一个坚守自我的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的理性思考,我们就可以避免盲从。正因为不能坚守自我而选择盲从,燕国人便在历史上留下了邯郸学步的笑话;正因为不能坚守自我而选择盲从,东施效颦终究贻笑千年;因为盲从,人们轻易相信了“养生大师”张悟本;因为盲从,在日本核泄漏时,一些中国人忙着抢盐……从古到今,历史的天空记录了许多盲从的故事。面对这些盲从的故事,我们更应该在世事纷扰处,耐得住喧闹,不要随波逐流,随意改变自己。孔子周游列国,虽然处处碰壁,他却用执着表达自己对于理想的坚守,最终造就了绚烂的儒家文化。身处动乱之中的钱钟书坚守“寂静”“两耳不闻窗外事”,虽然有人指责他是“龟缩哲学”,但我们应该清楚,钱钟书的沉默绝不是放弃,他恰恰是以一种卑微的方式坚守自己的信念,表现了大师的睿智与可敬。例:自问自答: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靠奋斗冲破“埋没”,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被“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靠奋斗冲破“埋没”,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所建树?因为他们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都没有丧失向上的奋斗信心。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被“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3.对比说理法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两种相反的观点对举出来,进行分析比较,以阐明正确观点或驳斥错误观点的论证方法,称为对比说理法。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给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例:对比:“进步就高兴,退步就打骂”的做法,也让人联想到创造了“一门三北大”奇迹的香港狼爸。然而,在我看来,这不是奇迹而是悲剧。让孩子进了北大,却让孩子丢了童心,失了朋友,没了个性。没了对父亲的敬重,只剩下畏惧,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悲剧。相比之下,亲子教育专家周虹的鼓励教育,“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以身作则的教育,不仅充满浓浓的人情味,让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更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他们不以分数为标准,而是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德行优良、创造力的迸发、情商的培养和自我人格的建立。试问,当一个人内心花开半夏,他的人生又怎会有沙漠和冰冷?►例文印证有多条路通往星辰大海一考生“世事难穷,人生无定,偶然蓬转萍浮。”在这千变万化纷繁芜杂的世间,有的人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静度日月长;有的人选择顺应潮流,欢唱风云变。这两种选择并无对错之分,因为它们是两种通往星辰大海的方式。毕淑敏曾说:“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诚如斯言,不少作家将拥有“优等的心”作为人生信念。阎连科发表中篇小说《年月日》引起文坛关注,但他摒铜臭之扰,弃名位之争,不在读者的追捧中迷失自我,以一部《日光流年》再现中国农民的拼搏与奋斗,登上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再如作家路遥,他写作的时代正是中国文坛风云际会、旗帜如云的年代,一名作家很难在那舶来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先锋思潮中坚守自我,但路遥以其独具的文化定力捍卫了自己的创作品格。一部《平凡的世界》充满了路遥式的人物特色,平凡的人物依然创造了不平凡的世界。每个作家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写作特色,如果完全按照读者的意愿创作,作家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的创作初衷。与此同时,由于读者的意愿与呼声容易产生群聚效应,那些被读者左右后产生的作品难免会千篇一律,最终都将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可是,我们是否就应该对读者的呼声充耳不闻呢?这种做法未免太过极端了。作家的作品是为读者们呈上的一道道精神菜品,而读者是这些菜品的品鉴师,他们的一些想法与意见能助作者改善这些菜品的味道、营养、卖相等。所以作家在写作时,既要坚持初心,保持自己的创作风格,也要偶尔倾听读者的呼声,选择那些对自己有益的呼声去填补创作中的漏洞,最终让自己的作品成为被后人珍视的经典。如果说生活是一部作品,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作家。对于我们的作品,有的读者会大加赞美,有的读者会恶语相向。在此情景下,我们对待生活这部作品就要像作家对待他们的作品那样,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被他人一句轻飘飘的话而牵着鼻子走,也不必纠缠于那些人云亦云的言论,更不必沉溺于那些不善的言辞。同时,我们也需要倾听那些美妙箴言,它们会助我们走出生活的迷茫,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最终使我们通往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大海。(2019年浙江卷高分作文)►名师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规范议论文,整篇文章呈“总—分—总”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论证充分有力。文章开头用毛幵(jiān)的词句引出关于“通往星辰大海的方式”的选择论题。正文部分围绕论题展开,先是运用正反论证的方式,用毕淑敏之语和阎连科创作《日光流年》、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之事例,阐述作家不应“被读者左右”,而应“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通往星辰大海;而后又以譬喻的论证方式,辩证地阐述了作家也要注意“倾听读者的呼声”的道理。结尾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收束,运用假设、譬喻论证的方式指出生活中的“作家”——“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么做,才能“通往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大海”。►针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万物共同在一起生长而不互相残害,道在一起施行而不相违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习近平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显示出对待文化多元性的传统智慧。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大同,但当今世界,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立意:三则材料由古及今,虽然时代不同,但其核心都指向了尊重差异与共同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大的方面可以谈国际关系中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求同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也可以谈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是人与人和谐相处(大同)的基础;还可以纵向谈中国人对待多元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写作时要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结合身边的事例或见闻表达观点。题目提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即当今世界也有不赞同追求天下大同的人,写作时应该以这类人为对象,以说服或感染他们。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管住嘴,迈开腿,轻松减肥不用愁!”“学会接受孤独,你才能够过得更好。”“只有好好学习,你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啊。”“会分享的人才快乐,微笑的人运气一般都比较好。”正如《后会无期》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可我这一生,听过无数的大道理,却仍然无法变成他们所期望的、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同学,也许你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同学甲的观点是,必须把自己看作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而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0 写作2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3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