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4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4.1条件概率一、预习教材·问题导入预习课本P51~53,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条件概率的定义是什么?它的计算公式有哪些?2.条件概率的特点是什么?它具有哪些性质?二、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条件概率(1)概念设A,B为两个事件,且P(A)>0,称P(B|A)=______为在事件发生的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P(B|A)读作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2)计算公式①缩小样本空间法:P(B|A)=______;②公式法:P(B|A)=_______.P(AB)P(A)AABBn(AB)n(A)P(AB)P(A)[提醒](1)P(B|A)与P(A|B)意义不同,由条件概率的定义可知P(B|A)表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而P(A|B)表示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条件概率.(2)P(B|A)与P(B):在事件A发生的前提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不一定是P(B),即P(B|A)与P(B)不一定相等.2.条件概率的性质(1)有界性:0≤P(B|A)≤1.(2)可加性:如果B和C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B∪C|A)=.[提醒]对条件概率性质的两点说明(1)前提条件:P(A)0.(2)P(B∪C|A)=P(B|A)+P(C|A),必须B与C互斥,并且都是在同一个条件A下.P(B|A)+P(C|A)三、基本技能·素养培优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事件A,B互斥,则P(B|A)=1.()(2)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相当于A,B同时发生.()√×答案:B2.已知P(AB)=310,P(A)=35,则P(B|A)为()A.950B.12C.910D.143.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P(A|B)=P(B|A)B.0P(B|A)1C.P(AB)=P(B|A)·P(A)D.P(A∩B|A)=P(B)答案:C4.把一枚硬币任意掷两次,事件A={第一次出现正面},事件B={第二次出现正面},则P(B|A)=.答案:12[典例]抛掷红、蓝两颗骰子,记事件A为“蓝色骰子的点数为4或6”,事件B为“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求:(1)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2)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考点一条件概率的计算[解][法一定义法]抛掷红、蓝两颗骰子,事件总数为6×6=36,事件A的基本事件数为6×2=12,所以P(A)=1236=13.由于3+6=6+3=4+5=5+48,4+6=6+4=5+58,5+6=6+58,6+68,所以事件B的基本事件数为4+3+2+1=10,所以P(B)=1036=518.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即事件AB的基本事件数为6.故P(AB)=636=16.由条件概率公式,得(1)P(B|A)=P(AB)P(A)=1613=12,(2)P(A|B)=P(AB)P(B)=16518=35.[法二缩减基本事件总数法]n(A)=6×2=12.由3+6=6+3=4+5=5+48,4+6=6+4=5+58,5+6=6+58,6+68知,n(B)=10,其中n(AB)=6.所以(1)P(B|A)=n(AB)n(A)=612=12,(2)P(A|B)=n(AB)n(B)=610=35.提醒:(1)对定义法,要注意P(AB)的求法.(2)对第二种方法,要注意n(AB)与n(A)的求法.[类题通法]计算条件概率的两种方法[针对训练]1.已知某产品的次品率为4%,其合格品中75%为一级品,则任选一件为一级品的概率为()A.75%B.96%C.72%D.78.125%解析:记“任选一件产品是合格品”为事件A,则P(A)=1-P(A)=1-4%=96%.记“任选一件产品是一级品”为事件B.由于一级品必是合格品,所以事件A包含事件B,故P(AB)=P(B).由合格品中75%为一级品知P(B|A)=75%;故P(B)=P(AB)=P(A)·P(B|A)=96%×75%=72%.答案:C2.一个盒子中有6只好晶体管,4只坏晶体管,任取两次,每次取一只,每一次取后不放回.若已知第一只是好的,求第二只也是好的概率.解:令A={第1只是好的},B={第2只是好的},法一:n(A)=C16C19,n(AB)=C16C15,故P(B|A)=n(AB)n(A)=C16C15C16C19=59.法二:因事件A已发生(已知),故我们只研究事件B发生便可,在A发生的条件下,盒中仅剩9只晶体管,其中5只好的,所以P(B|A)=C15C19=59.[典例]在一个袋子中装有10个球,设有1个红球,2个黄球,3个黑球,4个白球,从中依次摸2个球,求在第一个球是红球的条件下,第二个球是黄球或黑球的概率.[解]法一:设“摸出第一个球为红球”为事件A,“摸出第二个球为黄球”为事件B,“摸出第二个球为黑球”为事件C,则P(A)=110,P(AB)=1×210×9=145,P(AC)=1×310×9=130.考点二条件概率的应用∴P(B|A)=P(AB)P(A)=145110=1045=29,P(C|A)=P(AC)P(A)=130110=13.∴P(B∪C|A)=P(B|A)+P(C|A)=29+13=59.∴所求的条件概率为59.法二:∵n(A)=1×C19=9,n(B∪C|A)=C12+C13=5,∴P(B∪C|A)=59.∴所求的条件概率为59.[类题通法]利用条件概率性质的解题策略(1)分析条件,选择公式:首先看事件B,C是否互斥,若互斥,则选择公式P(B∪C|A)=P(B|A)+P(C|A).(2)分解计算,代入求值:为了求比较复杂事件的概率,一般先把它分解成两个(或若干个)互不相容的较简单的事件之和,求出这些简单事件的概率,再利用加法公式即得所求的复杂事件的概率.[针对训练]在某次考试中,要从20道题中随机地抽出6道题,若考生至少能答对其中4道题即可通过,至少能答对其中5道题就获得优秀.已知某考生能答对其中10道题,并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求他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解:记事件A为“该考生6道题全答对”,事件B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5道题,另一道答错”,事件C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4道题,另2道题答错”,事件D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通过”,事件E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优秀”,则A,B,C两两互斥,且D=A∪B∪C,E=A∪B,可知P(D)=P(A∪B∪C)=P(A)+P(B)+P(C)=C610C620+C510C110C620+C410C210C620=12180C620,P(AD)=P(A),P(BD)=P(B),P(E|D)=P(A|D)+P(B|D)=P(A)P(D)+P(B)P(D)=210C62012180C620+2520C62012180C620=1358.故所求的概率为1358.
本文标题:(浙江专版)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概率(部分) 2.4.1 条件概率课件 新人教A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3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