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助读链接】背景回放秉烛夜游,畅叙天伦之乐置酒群芳,饮酒赋诗,自古为文人一大乐事。春风习习,百芳争艳,此情焉能不伸;及至秉烛夜游,可谓率性而为,雅怀至极。及至此时,“谪仙人”自然诗心大作,胸襟大开。本文即写于一个春光明媚的月夜,李白与弟兄们聚会于桃李芬芳的名园,饮酒赋诗,高谈阔论,畅叙天伦之乐。当时,诗人被贬,心有块垒,但仍慷慨激昂,诗兴大发,遂作此文。【拓展链接】一、文化常识从弟“从弟”教材上解释为“堂弟”。具体说“从弟”的含义有一个变化过程。1.“从弟”旧义唐代以前的人,习惯上将“从父弟”或“从祖弟”合称为从弟。①从父弟:指共有祖父而不共有父亲的而年幼于自己的同辈男性。即现在所谓的“堂弟”。②从祖弟:指共有曾祖父不共有祖父而年幼于自己的同辈男性。唐宋时也叫再从弟。2.“从弟”新义唐宋时鉴于原来“从弟”一词指代比较宽泛的缺憾,产生了“同辈幼于自己”的新的序列,由近及远,依次是“弟→从弟→再从弟→族弟(三从弟)”(在五服之内)。这一新序列中的“从弟”便特指“父亲兄弟之子并幼于自己的人,相当于“从弟”旧义中的“从父弟”,即现在的“堂弟”。中国古代封爵继承制度封爵制度始于西周,秦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以军功封爵,按《军爵律》,立有军功但未拜而死者,经指定的继承人又未犯“废”“耐”“迁”以上罪的,可继承死者的爵位。西汉封爵继承仅限于亲生子,有“非正”罪和“非子”罪,西汉末年后扩大了继承人的范围,养子和孙都可承袭爵位,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自唐以后有关封爵继承的立法日趋完善,继承人只限于直系嫡子孙。二、作者名片“诗仙”——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漫游中度过的。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弃官而去,仍然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成就:李白的诗歌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选取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诗歌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作品: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等。【文言归类】一、一词多义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活用(1)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_____(2)秉烛夜游()_______2.动词活用(1)不有佳咏,何伸雅怀()_____(2)飞羽觞而醉月()___________名词作动词写诗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动词作名词诗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动﹒﹒﹒﹒3.形容词活用(1)幽赏未已()___________(2)高谈转清()___________(3)独惭康乐()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作名词幽美的景色形容词作名词清雅的话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惭,感到惭愧﹒﹒﹒三、古今异义1.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义:_____今义:数学的一门科目﹒﹒多少2.大块①假我以文章②①古义:_______今义:成疙瘩或成团儿的东西,形体大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大自然锦绣般的自然景物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见证了百代的旅客。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语后置句,“以烟景”“以文章”两个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何况温暖的春天用烟柳美景来召唤我们,大自然又把锦绣风光展现给我们。3.古人秉烛夜游。()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句,“烛”后面省略介词“于”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初读思考】这篇序言表现了李白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李白的高傲蔑俗、放荡不羁、热爱生活及乐观的浪漫主义性格。【审美鉴赏】1.本文主要写了几个场景?分别有哪些意义?【明确】场景意义天地宏阔,光阴流逝写出了诗人对时空的独特认识秉烛夜游,大块文章写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及生活方式饮酒赋诗,共叙天伦写出了聚会之盛况,亲情之可贵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句中“坐花”“醉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明确】坐花:“花”是桃李之花,既照应标题,也写出了美景。诗人坐在这样的美景之中,令人陶醉。“醉月”指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开筵饮宴。就连酒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到处“飞”动,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面,让月亮都陶醉了。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充分说明了饮酒场面的欢畅。3.如何理解文中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句话?作者的思想感情到底是怎样的?【明确】尽管这篇序中出现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字句,但读完全文,并没有消极之感。一方面,这是因为本句在文章中是起句,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写与兄弟们夜宴,共叙天伦之乐而设,“欢乐”才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再加之下文写到的如诗如画的春景,众人宴饮的痛快,做诗罚酒的雅兴,无不显示出欢乐的景象,又何来消极呢?因此,读这篇小序,感觉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备选要点】1.文中是如何引出“夜宴”“春”来照应题目的?【明确】作者由“浮生若梦”和古人的“秉烛夜游”引出夜宴,作者要像古人一样抓紧时间,珍惜美好生活。而一个“况”字,直接引出“春”这一触发人诗情的美好季节,进一步表明浮生若梦而会此良辰美景,春夜设宴,实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2.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明确】《兰亭集序》和本文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素养提升】一、思想启迪本文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与诸位堂弟在桃李园聚会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运用角度】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珍惜时间、亲情。二、写法借鉴1.语言简洁凝练,句式灵活多变文章始终扣着春季、夜晚、桃李园,毫不偏离夜宴席上的咏歌、清谈、观花、飞觞痛饮,以及作诗、罚酒,写宴会,总共才用了寥寥五十几个字,句式多变,或长或短,交错运用,而且往往上下两句构成整饬、巧妙的对仗。2.巧妙化用典故,增添文章内涵有的直取其词,如“浮生”等,有的借用其语句“秉烛夜游”,有的借用古人古事,如“金谷酒数”等,增添了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三、文脉梳理
本文标题:2019-2020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6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3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