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末整合提升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的条件,一般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1.区位条件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2.自然条件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1)地质条件:地壳构造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隧道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2)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或隧道。(3)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3.资源条件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有便利的交通作保证。4.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5.科学技术因素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地域联系方式及其变化,促进了世界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这也成为地理高考的常考点。它往往选取世界上某地区新交通线路的建设为出发点,对各种交通运输线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影响地域联系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论证的能力。命题视角(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m,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2)题。(1)该公路位于()A.吉林B.内蒙古C.西藏D.新疆(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A.洪水频发B.路面积雪严重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真题展示【解析】第(1)题,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m”,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不可能位于西藏;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项正确。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可能是路面积雪严重,B项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项错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且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项错误。【答案】(1)D(2)B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5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章末整合提升5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0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