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受我国40年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设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创办“经济特区”。(2)1988年,设立经济特区。海南厦门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2.含义:“特”指国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1)建设资金:以为主,并对外商投资在税收、土地使用、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2)经营形式: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即“三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3)产品销售:以为主。(4)经济活动:以为主。管理体制吸引外资外销市场调节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3.意义(1)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三资”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2)深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外向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误区警示]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2)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了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3)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知识点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港口城市(1)背景:发挥了“窗口”的作用。(2)设立: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政策①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对外商实行优惠政策,以便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②设立,建立外向型的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知识点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2.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立①1985年以后,国家决定将、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地区相继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②到1992年,形成沿海开放地带。(2)意义:对促进开放区经济的发展、带动的开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内地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知识点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3.浦东的开放和开发(1)时间:年。(2)意义:浦东成为上海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的新兴基地,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1990知识点三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1.形成过程(1)经济特区的创办和沿海地区的开放。(2)沿江城市的开放:1992年,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重庆5个城市。至此,长江沿岸的中心城市全部对外开放。(3)内陆城市开放:批准合肥、南昌、长沙、成都等17个省会(首府)为内陆开放城市。(4)内陆边境城市的开放。知识点三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开放格局(1)形成体系:“—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2)体系特点: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多层次经济特区沿边开放城市知识点三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3.开放意义(1)使中国改变了长期封闭、半封闭状态,促进了大量外国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引进。(2)促使中国的经济向经济转变,大大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开放型管理经验合作探究攻重难全面认识对外开放史料一1984年2月,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1984年,大连、青岛、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年》[解读]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是史料一要说明的主要史实。[思考]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史实?【提示】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史料二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解读]抓住引号中的信息,其余内容是对这一信息的进一步解读。[思考]史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提示】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全面认识对外开放(1)根本目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2)内容:主要是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和利用外资,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引进人才等。(3)途径:主要是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开辟经济开放区,进一步开放内地城市等。(4)特点①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②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③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④点、线、面结合a.“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b.“线”是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c.“面”是指中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面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具体形式和发展阶段(1)具体形式①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②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③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2)发展阶段①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②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③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2.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当堂达标固双基32145671.1979年3月15日,瑞士雷达表首次在中国电视上播放了一条长达1分钟的广告。同一天,上海《文汇报》上也登载了瑞士雷达表手绘插图的通栏广告。这说明了()A.中国已经开始经济体制改革B.中国企业开始面向国际市场C.中国已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中国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制C[改革开放之前不允许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中国市场,电视和报纸登载瑞士雷达表广告,说明中国当时已经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故选C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内改革,故A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全面开始,故B项错误;中国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故D项错误。]32145672.为降低对外开放的成本,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对外开放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首先()A.设立了经济特区B.开放了部分沿海城市C.设立经济开放区D.建立了沿海开放地带A[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首先设立了经济特区,故选A项;然后设立了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故排除B、C、D三项。]32145673.根据下图推断该城市是()A.广州B.厦门C.福州D.上海B[《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城市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二者交集是厦门,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经济特区,故排除。]3214567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属于这一格局中的()A.经济特区B.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开放港口城市D.经济技术开发区B[长江三角洲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故选B项;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为经济特区,故排除A项;大连、青岛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故排除C项;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故排除D项。]32145675.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以后中国进出口总额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发生的重大事件,符合题意,故选B项;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故排除A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是在1990年,故排除C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排除D项。]32145676.以下关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步骤的表述,正确的是()A.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内地B.开放内地——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C.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内地——设立沿海开放城市D.设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D[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4年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90年代后,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D项。]3214567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解析]第(1)问“目的”要从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等方面回答;“关系”要紧扣“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这一要求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目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关系: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可能会带来一些暂时的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2)过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Thankyouforwatching!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