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素养解读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梳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三教合一的背景和过程。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从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的深远影响。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______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佛教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①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②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2)北宋:士大夫掀起__________运动。①主张: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②影响: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儒学复兴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______”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________。天理新儒学2.北宋五子的主要思想及贡献(1)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2)______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3)“______”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张载二程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____比气更根本。(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①朱熹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慎思明辨,__________”。②强调“____”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③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格物致知仁理2.主要贡献:将《论语》《______》《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即《四书章句集注》,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3.地位及影响(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大学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1)核心命题是“__________”,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提出“__________”以求理的方法,认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心即理也发明本心2.王守仁的主要思想(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是天理、本心,人人都有良知。(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________”。(3)修养的方法是要做到“__________”。3.心学的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致良知知行合一【特别提醒】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次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是思想界出现第二次活跃局面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新思潮竞相兴起,有力地冲击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儒学的发展面临一次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唐宋时期的儒学大师们开始了复兴儒家思想的运动。【名师点拨】“理学”的含义【易错提醒】“格物致知”≠实践出真知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轻巧识记】宋明理学的发展【特别提醒】不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归根到底它们都是儒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都是唯心主义哲学,也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种御用哲学。到封建社会后期,儒学越来越走向理论化和思辨化,它的唯心主义色彩也越来越明显。儒学越来越成为统治阶级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数字助记】“一、一、二”归纳宋明理学理学的世俗化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可以这样说,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葛兆光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的著作就是《家礼》。”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程朱理学1.程朱理学的共同点史料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①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二程遗书》“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朱子语类》①“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天理是随着自然界的产生而产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说明朱熹的思想属于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在对理的认识上“二程”与朱熹有何共同点?提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2.“程朱”的思想主张及进步作用史料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如①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②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①“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说明朱熹认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同样属于天理的范畴。②属于典型的“格物致知”思想。(1)据史料,分析在伦理观上,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在?有何积极性?(2)据史料,分析在认识论上,“二程”、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有何进步作用?提示(1)主张:“三纲五常”即为天理。目的: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积极性: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2)主张:“格物致知”。进步作用: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形成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3)更多地吸收了佛教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1.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阳明的不同史料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①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②如其理外在于心,则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①指“程朱”主张穷究事物的原理。②指王阳明更强调内心的自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阳明有何不同。有本质的区别吗?提示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都为封建统治服务。2.朱熹与王阳明思想的不同及相互关系史料“①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②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①指要和事物加以接触,认识事物。②是指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求“理”的方法上,朱熹与王阳明有何不同。(2)根据上述史料,分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关系如何。提示(1)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明道德之善。王阳明主张“致良知”,通过内心自省、恢复良知本性。(2)二者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是宋明理学发展的两个阶段;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和升华;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实质都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1)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积极性(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进步性。(2)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3)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局限性(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2)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3)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的风气。【对点演练】1.一改唐朝“惯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特点,宋朝逐渐形成了老成持重和细腻、含蓄、朦胧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发展B.程朱理学的影响C.专制集权的强化D.审美意识的觉醒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老成持重”等信息可知,其所要强调的是思想意识和道德伦理对服饰变化的影响,即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影响服饰审美倾向。故B项正确。二、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1.理学家们吸收佛、道思想,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哲学思维考察人伦物理,补孔孟所未备,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2.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融汇了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研究成果。3.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1)宋明理学达到了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2)它提出的范畴、命题以及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3)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4)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联系的,是以治国安民、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完善人的德性为最终目的的。4.强调个人修行,比如“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当今社会有一定道德启示作用。【对点演练】2.(2019·上高二中高二检测)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