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系列写作案(四)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写作目标】1.从新颖的角度入手,训练片段写作。2.理解高考要求中“有创新”的内涵,掌握作文创新的技巧,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佳作呈现追梦之光,代代传承——给新时代青年的一封信2018·广东考生致18岁的你:展信佳!祝贺你来到美丽的18岁。2018年,是我的十八岁,不禁感慨万千——我看见追梦之光在代代传承,中国亦一路前行,一路发展。谨以此信,抒发己怀;同时愿追梦之光,因你们的传承,祖国更精彩更动人!佳作呈现十八年前,千禧之年,我们出生在刚步入新世纪的中国,被称为“世纪宝宝”,身体里流动着华夏民族“龙”的血液。八年后,也就是难忘的二○○八年。那一年,我们在上小学二年级,空气中氤氲着北京奥运的喜悦氛围。突然,如同雷声撕破天际,汶川发生大地震——家园瞬间被震碎,毁万千生灵于一旦,举国悲恸。然而,我亦在此时看见中国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解放军不畏余震,只争朝夕,高举救灾的大旗;幸存者克服悲伤与恐惧,眼里充满笃定与坚强;孩子们怀抱感恩之心,眼里依旧闪耀着希望……十年前的汶川,地震震碎一切,而仅仅十年后,这里又神奇地诞生了一座新汶川!——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灾难可以毁灭一切,但却永远无法动摇我中华民族追求完美、追求幸福的中国梦想。愿今日的你,无论遇到任何困境,都能怀追梦之光,不断前行!佳作呈现顺着时间的轨道,我们一起走近2013年。那年我成了一名初中生,国家发射了“天宫一号”,并且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那时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到了2017年,我来到高中,国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也因为那时的扶贫政策,今日我国恩格尔系数进入了全球0.2%~0.3%的富足区间——中国更好了,人民更幸福了!正是一代代人怀揣的追梦之光,才得以照耀今日之中国,逐步圆梦。你看看我的时代,是上海洋山自动化码头那些平均年龄不超过22岁的青年工匠之梦,是以宋玺为首的90后赴亚丁湾青年的维和之梦……正是这些青年的追梦之光,照耀九州,促祖国发展。愿你怀揣追梦之心,以青年的热血与奋进之力,不断前行!佳作呈现今日,我们长大,手持前辈交付的历史的接力棒;明日,手上的接力棒将交付给你们。今日,我们从未如此接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但困难与挑战依旧存在,国家发展仍需我辈青年砥砺前行;明日,你们的2035年,国家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挑战与竞争会更激烈。期待你们这一代青年,继续传承追梦之光,护祖国一路前行!追梦之光,今日将来到你们手中,愿新时代的你们代代传承!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愿我们青年以追梦之光照耀前路!正如青年时期的周恩来先生所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之时!”18岁的我2018年6月7日创新剖析本文“新颖”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见解新颖。文章以“追梦之光,代代传承”为中心,分两个层次展开论述,第一层能针对“我辈”“抒发己怀”,第二层能针对“你辈”“表达祝愿”;这两层相互交融,且都立足于“追梦之光,代代传承”这一着眼点,中心突出,文字驾驭力好。集中表达自己的“联想思考”。第二,构思新巧。文章采用书信体来完成“任务”,并且“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作者的角色与阅读对象把握准确;在行文中,能紧密结合原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合情合理的“联想与思考”。能够切实按照高考作文的“情景驱动”来结构全文。创新剖析第三,材料新颖。文章或排比,或整句,或对照,或比较来展现当今社会中的重大事件,材料新颖,行文有气势且富有文采。第四,在行文中富有个性特色。文章紧紧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由“小学、初中、高中”三个自身的成长时期与同期的国家发展相结合,在谈自身“际遇与机缘”的同时,也在谈与国家“共同发展”。这种构思,既切合命题要求,又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我辈”对“下辈”的真挚感情。关于这一点,也可从全文众多的“感叹符号”中可见。佳作呈现一个老人的穿越故事2017·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一)“所以您终究还是要回去了,是吗,爷爷?”眼前的男孩已长大成人,但眸子里的真诚始终没变。“孩子,我已经没有遗憾,因为,我从这里人们的身上看到了我所在的世界中人们丢掉的最重要的东西——对阅读的热爱。”老人缓缓回过头,手扶着时光机的舱门,微笑着说。佳作呈现(二)在老人生活的A星球的22世纪,人类的寿命已经突破自然极限,退休不再被提起,老人已经担任了70年的图书馆馆长。70年间,老人醉心于阅读的同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被时光摧残的不仅是书页。70年来,老人每天都虔诚地拂拭图书馆的每一本藏书,可这些书的读者们,像入冬的梧桐树叶,一天天地消失不见了。满屋窸窣的翻书声,渐渐变成了窗外的聒耳蝉鸣;被踩得掉毛的绣花地毯,渐渐积起了寂寞尘土。天蒙蒙亮老人便打开馆门,可直到夕阳的余晕染红了书柜,登记簿上也只有寥寥几个名字,孤单地躺在那里。于是,老人乘坐时光机穿越到了中国的一个小镇,并开了一家书店。时间是2017年。佳作呈现(三)面对来历不明的书店,小镇上的人们露出惊异的目光,却不约而同地被招牌吸引——“24小时书店”。书店内,来自A星球的老人正在整理书籍。忽然一声弱弱的“爷爷”传到耳中,他转身,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站在门口。可那脏兮兮的脸上,却生着一双明亮的眸子。孩子怯怯的目光如水,触动着老人的心。“我可以进来看书吗?我,我认识字。”老人走到孩子身边,蹲下身,说:“进来吧,爷爷给你书读。”佳作呈现男孩的聪颖让老人欣慰,在男孩身上,他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一样渴求知识,一样热爱思考,一样不知疲倦。更让老人欣慰的是,小镇上的人们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无事便踱到书店,坐下来安静地读书。读书的人里,有穷困的学生,有上班的工人,有卖菜的农民,甚至有流浪汉和拾荒者。老人不在乎他们的身份,他知道,只要他们在阅读,哪怕只读一页、一行,也是有价值的。小镇成了全国读书模范镇,国家领导人对此大加赞扬,并提出全民阅读的倡议,让书香弥漫整个国家。创新剖析本文标新立异,构思新巧,很好地体现出作文发展等级中的“创新”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体裁新颖,构思巧妙。现在的考场作文,多为议论文,本文考生却另辟蹊径,写了一篇小小说,不仅如此,还避开一般小说的写法,玩起了时髦的穿越,令人耳目一新。同时,还用“镜头剪辑法”构思全文,紧凑新颖。第二,主旨展现新颖。两相对比,讴歌礼赞。老人生活的A星球和中国小镇形成了鲜明对比,对现在社会提倡的“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进行了讴歌礼赞。第三,巧用倒叙,表现新颖,吸引读者眼球。作文开头写老人要乘坐时光机回到自己所在的A星球,并且巧妙道出主旨:热爱阅读。接下来才讲老人穿越的故事,倒叙手法给人以悬念,吊起了阅卷者的胃口。“有创新”是就文章总体而言,它既是对文章的要求,更是对创新精神的一种倡导。高考作文设立发展等级,尤其是设立“有创新”的条目,目的就是想通过一个侧面,改变考生作文的保守状态,鼓励考生的创新思维。“有创新”,在写作中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总要求,具体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一、见解新颖(一)“见解新颖”的内涵见解新颖主要指文章表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论点新鲜、别致、独到,也就是立意新颖;也包括文章内容当中有某些新鲜、别致、独到的看法、观点或主张。它不是无中生有的标新立异,从本质上说,它是对事物某种固有本质或特点的最新发现和认知,甚至是对人们在生活中早有觉察的东西首次做出的明确揭示。常事见常理,这是“正常”的思维。常事见新义,换一种角度思考,换一种眼光看问题,这是创新思维。文章常因新颖的见解而高出其他文章一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的“新颖”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别人只看到人所共知的,他却看到其他角度的,这可谓之“博”;二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到的深度,别人只看到表面,他却看到实质,这可谓之“深”;三是于常事中看到与别人看到的相反的事理,别人按“正常”的思维想,他却看出蕴含在“正常”之外的意思,这可谓之“新”。见解新颖,就是要能“言他人之所未言”,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出“新”来,而不是老生常谈。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要求新。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标新立异”,才容易吸引人,打动人。古人的“千古文章意为高”就是此意。(二)“见解新颖”的方法1.多角度分析法我们可以在把握主旨的前提下,从题目或材料的各个意义点去分析、探究原因,从而提炼出不同的观点或主题来。比如对于“东施效颦”的故事,至少可从三个角度来分析:①西施角度。这是常规的角度,此处不再赘述。②东施的行为角度。东施去模仿西施后,为什么会更丑?可见,盲目模仿要不得。东施模仿西施后,乡邻们都避开,可她仍在模仿,可见东施无自知之明。③东施乡邻们的行为角度。东施乡邻们像对待瘟神一样避开东施,为什么就不去帮助她,向她指出问题所在?可见我们不能像东施的乡邻那样,我们应该热情地帮助、关心他人。2.逆向分析法即从常人思维的反面去思考分析。仍以“东施效颦”为例,我们可以从常人的观点“东施无自知之明”出发,作逆向分析:东施为什么要去模仿西施?因为东施知道自己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模仿的愿望是好的。这比那些生得丑却自以为不错,不采取措施去改变的人,不是更有自知之明吗?可见,东施是有自知之明的,值得赞颂。3.假设推理分析法假设某种情况成立,然后推究可能产生的结果。仍以“东施效颦”为例,我们不妨这样假设:假如东施也是个美人,去模仿西施,那会怎样?这样东施自然不会被人嘲笑,但绝对不会变得更美,因为美需要创新。一味模仿别人,只会永远停留在别人之后。4.引申拓展分析法即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这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是向纵向发展;二是扩展地想,是向横向发展。这样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的观点。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有一篇文章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讲真话是一个人基本的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扭曲。二、材料新鲜(一)“材料新鲜”的内涵材料新鲜,是指在选材时,除了要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吸引人眼球的新颖、鲜活、别致的材料。不少考生写记叙文,材料陈旧,有骨无肉,难以以情动人;写议论文,往往多是程式化的“观点+例子+结论”的保底文,面目可憎,缺乏时代气息,难以以理服人;或者舍本逐末,盲目追求形式的新颖,花里胡哨,玩弄无聊的文字游戏。这样的作文怎么能够拿到高分呢?究其原因,乃是选材“撞车”所致。高考作文的命题,越来越富有时代感,它要求考生平时要“事事关心”,要注意收集热点问题和相关的素材。著名作家浩然的一段话颇值得参考。他说:“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没有想到,你看到又想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没写到,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还是新。”所以应从自己周围生活里及阅读的书刊里选取新鲜材料,去思索新的问题。(二)“材料新鲜”的方法1.选择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材料。如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电视新闻素材等都应予以关注。2.选择富有时代特色的材料。如道德模范、新闻时政等。3.对“旧材料”加工创造。旧瓶新酒,酝酿新意。在旧材料、故事、人物里,冷静发挥,大胆构思融入有时代感的新思想,创造性地编写富有新生活、新情节、新思想的故事。如高考满分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考生选取三国中一个历史片段,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巧妙剪辑,恰当组合,演绎了一出邓芝“提篮春光看妈妈”的绝妙故事。对于人家已经用过的材料,只要我们对它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还是可以达到借人之物抒己之情之目的的。4.托物言志,拓展题材范围。如《奔腾的海洋》:“无论高山积雪,还是地底清泉,相同的生存理念将它们紧紧凝聚在一起……”首先点出水在永不停息中壮大和充实自己,紧接着展示自信、勇气和意志,唱出了奋力奔跑、不懈追求的生命之歌。水犹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由物及人,点睛升华,表达出“青春的本质、生命的真谛在于永不停息的奔跑”这一主题。5.语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系列写作案(四)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