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目标导航]知识目标素养目标1.北魏经济复苏、繁荣的原因及表现2.北魏政权封建化加速的原因、表现及影响3.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及其历史意义1.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历史解释)2.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北方以鲜卑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消除了民族隔阂,为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奠定了基础(家国情怀)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农业的发展(1)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提高,重视兴修水利。(2)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人口增多。(3)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城郊种植经济作物。(4)畜牧业得到发展。2.手工业的成就(1)丝织业发展尤其显著,达到了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2)制瓷业的发展对唐宋时期北方制瓷业的繁盛有直接影响。3.商业的活跃(1)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交易活跃。(2)重新铸造铜钱,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3)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都有贸易往来。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原因迁都洛阳后,鲜卑族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2.内容措施表现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孝文帝在洛阳建立孔子庙,亲自祭拜;下诏兴办太学,广招生员,教授儒家经典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孝文帝亲自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废置鲜卑族的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要求臣民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模仿汉族官制,将北魏官制定为九品;修订律令,废除一些落后的残酷刑律,适应中原地区的法律需要3.影响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1.表现(1)鲜卑生活习惯的汉化。①内迁的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农民,鲜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②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2)鲜卑文化融入汉族文化。①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特别是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得到传播。②汉人从服饰或风度上深受鲜卑文化的影响。2.意义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要点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1.特点(1)是一次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2)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改革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改革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2.作用(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2)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探究问题]材料一见下图。图1鲜卑人乐俑图2汉人胡食画像砖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思考:(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提示:(1)信息:鲜卑族汉化,汉族生活习惯也深受鲜卑族文化的影响。原因: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促进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发展。(2)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使北魏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本文标题:2019秋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6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