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穿插提升第二部分穿插二高考作文第五周审题——一般新材料作文1总体评说、命题概述2任务佳作欣赏3写作任务、考题升级总体评说、命题概述•【例1】(2019·高考全国汉语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9年5月1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来安中学举行“奥运我最爱”的主题班会。小华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大伟说:“我最喜欢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世界冠军,像他那样自豪地说‘IammadeinChina’(我是中国造)!”小齐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运动口号:‘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我没什么体育特长,但经常锻炼身体!”•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审题】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围绕2022年冬奥会学校举办的“奥运我最爱”的主题班会。对于这件事情不同的同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从格言、喜好到口号。要求“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你可以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去生发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根据你对奥运某个方面的理解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只要抓住了一个方面,就可以构思成文了。但不要面面俱到,那样你很难驾驭。当然,你可以赞同一种观点,不赞同另一种观点。比如你赞同“更快、更高、更强!”不赞同“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是可以的。•从文题材料本身来看,文体写议论文比较好写。但是越是比较好写的文体越不容易出彩,“文贵新”,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那么,记叙文又怎么写呢?比如说写你自己吧,题目就可以拟《我的奥运情结》《奥运精神激励着我》等等。•写作本文容易走题或题意不明的地方是:1.不明所以。写了半天不知道你说的与材料有什么关系,你自己还觉得就是谈的材料中的某个问题。所以,你得明确你所说的是什么,要注意点题。2.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尤其是写记叙文或散文,不能光讲故事,要在适当的位置(段首、段尾),通过议论或抒情来扣题。•【范文】•不问结果,重在参与•在来安中学举行的“奥运我最爱”的主题班会上,小华最喜欢奥林匹克的格言,大伟最喜欢乒乓球运动员马龙,且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世界冠军,我则更赞同小齐的观点,我最喜欢的是奥林匹克运动口号——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不要太在意结果,重要的是你的认真参与。因为参与是取得胜利的前提。•小华最喜欢“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这样的格言确实让人振奋,“更快、更高、更强”的结果也确实令人佩服。但是,参与是前提,“更快、更高、更强”是结果。如果没有参与作为前提,何以得到胜利的结果呢?没有了参与,胜利的果实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生命是不会长久的。•不要只看中胜利的结果,参与的过程也是美丽的。•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跟大伟一样的求胜心理,想成为下一个马龙,想成为下一个世界冠军,为国家赢得荣耀,赢得金牌,赢得尊严。一个好的结果,固然可以让你熠熠生辉,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星。然而,马龙只有一个,冠军也只有一个。没有成为冠军,难道我们的人生就黯淡无光了吗?没有成为冠军,难道我们的人生就没有出路了吗?非也!虽然我们不能将金牌收入囊中,不能让国歌在奥运赛场上奏响,但是我们也不是一无所获。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挑战自我的勇气,收获了面对“劲敌”的沉着与冷静,收获了过关斩将的魄力。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得到完善,能力得到锻炼,境界得到升华。人生的乐趣在于参与的过程,在于追求的过程。重视参与,重视过程,才能品味酸甜苦辣,才能更好地欣赏人生的风景,才能遇见最美好的自己。如果人们只关注胜利的结果,难免会变得急功近利,这样,不仅会错过路上的风景,而且会失去理性,甚至失去自我。•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还是想成为世界冠军的梦想,都是属于少数人的“权利”,属于有体育特长的人的专利。而不像奥林匹克运动口号那样具有普适性。•“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它属于每一个人,也适合于每一个人。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是像小齐一样没有什么体育特长但喜欢锻炼的人。因此,重在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重在参与,虽不能获得冠军,但可以强身健体;重在参与,虽不能“更快、更高、更强”,但可以乐在其中。•不要太在意结果,重要的是你参与的整个过程。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不问结果,重在参与,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最重要。•一般新材料作文,或单则材料,或多则材料,既没有“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出的“任务”,也不像“组合型材料作文”要求自己组合材料,而是要求根据材料,提炼观点,明确立意。多则材料有点像“任务驱动型作文”,因为它们一般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组合型材料作文”的材料并不全都有联系,一般是其中的两三组有联系。•(一)单则材料审题法•1.抓关键词句法•作文题的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暗示材料主旨的作用,它往往是命题者评议性的词句或主人公表明心志、揭示动因的词句。只要材料中有关键词句,考生就要毫不犹豫地将其作为立意的突破口。•【例2】(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审题】本题可以采用“抓关键词句法”,考生要抓住关键词“器”,在构思时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可以写个人的才识、气度,探究“器”在才德风范方面的含义;可以写工具的“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作文可以说理、议论,也可以记叙、抒情、描写、说明。•2.主旨倾向法•如果作文题的材料中没有关键词、关键句,那就要根据材料提炼。如何提炼?要分析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中心。其具体操作步骤是:•(1)概括材料明要点。先理清材料涉及的人或事物,如果是多个人物,要确定谁是主人公,写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多时,还要注意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提炼出关键词语或句子,明确材料说理的角度。•(2)确定性质和倾向。根据事件的结果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命题者的倾向。如果材料的结果是好的,其性质往往是正面的,命题者的倾向往往是赞成的;如果材料的结果是不好的,其性质往往是反面的,命题者的倾向往往是贬抑的;如果材料的结果不明确,材料的性质往往是隐匿的,考生应辩证分析,发现命题者的真正意图。•(3)筛选观点定主题。根据材料的主旨和倾向,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筛选出切合材料的、自己感受最深的主题。特别提示:一定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含意多角度分析,列出观点,再从中选出最能反映材料主旨和倾向的第一主题。可以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材料,再结合现实生活,列出两到五个观点,为“好中选优”做准备。罗列观点的过程就是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这也是防止写作跑题或偏题的好方法。另外,检验一下自己的审题结果能不能反映作文材料的主旨倾向,也能防患于未然。•【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钢琴王子”克莱德曼的中国巡演一结束,向他索要签名的人就排成了长龙。•“我们不要签名。”一位父亲的话让克莱德曼一愣。这位父亲说:“我想让我的孩子握一下您的手。”他向克莱德曼深鞠一躬,然后把儿子拽上前说:“这孩子很有悟性,每次比赛总是拿第一,有些飘飘然了。最近他到处炫耀琴技,根本没心思练琴。我想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怎样才算真正的钢琴家。”•克莱德曼把手伸到孩子面前,孩子迟疑地伸出手,和克莱德曼十指接触的瞬间,他似乎被克莱德曼指头上厚厚的老茧电到了一般,猛地一缩。然后,那双小手就这样久久地悬在空中,孩子明亮的双眼痴痴地望着对方。•此后,这个天资极高的少年又开始焚膏继晷地苦练琴技,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功。这个孩子就是郎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本题可以运用“主旨倾向法”来审题,材料的主要内容是郎朗天资高、有悟性,但也会在成绩面前飘飘然,父亲希望他能明白怎样才算真正的钢琴家。当郎朗握上克莱德曼布满老茧的手时,郎朗终于明白,想成为大师,没有任何捷径。材料寓意很清楚:我们学习任何技能,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便你很聪明,即便你很有天赋,要想成为大师,也需要埋头苦干。所以材料的性质是正面的,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立意为勤奋努力、付出与收获等。•3.由果溯因法•在事实类材料作文中,所列举的事件要素往往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的材料。具体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先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第二步,由果及因,具体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这样做对不对,应该怎样做;第三步,在此基础上从正面提出中心论点。•【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每逢新生入学,一位教师都会给学生讲一遍“手握青苹果”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独自到沙漠冒险,他丢失了全部行李,迷了路。他一时慌了,翻遍了所有口袋,终于在一个裤子口袋里发现了一个苹果。他闻了闻这个青苹果,觉得这是一个水库,是一个粮仓,且无比清香。他握着这个青苹果,朝一个方向走去。每每精疲力竭时,他就把青苹果看一看,闻一闻,又向前走,直到第三天黄昏时分,他突然看到了绿树红花,原来他已经走出了沙漠。•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请综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本题可以运用“由果溯因法”来审题,材料的结果是年轻人走出了沙漠,原因是青苹果激励着年轻人,这个青苹果象征着希望或者信念。所以可以立意为:遇到困难时要心怀希望;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二)多则材料审题“两法”•1.求同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内涵有相同点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例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荫。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林肯•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审题】本题可以运用“求同分析法”来审题,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在于充分说明“品格”的重要性,因此,只要考生能够围绕“品格”立意,就都是符合题意的。根据论述侧重点的不同,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品格胜于名声。品格是内在的,品格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生存意义与价值的大小;名声则是外在的,那些不符合实际品格的虚名,其实是没有价值的,有时,反而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②培养高尚的品格。品格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集中体现,古代人强调君子“修身”,“修身”就是培养高尚的品格。培养高尚的品格,需要我们潜心学习,更需要我们切实践行。③养高格,建奇功。品格与成功是密切相关的,建立伟大功业者,大多是具有高尚品格、远大胸怀的人,唯有将爱国、责任、道义融入自己品格的人,方能建立旷世伟业。•2.求异辩证法•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分歧点,这一分歧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当然,这种作文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点作为立意,但最佳立意还是将二者结合,辩证地分析问题。•【例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它被天边的彩云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
本文标题: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600分冲刺 穿插提升二 高考作文 第5周 审题——一般新材料作文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6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