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其在维持稳态中的功能。2.概述人体的三道防线和体液免疫的过程。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知识梳理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组成:□01、□02、脾、淋巴结、扁桃体等。作用:免疫细胞□03、□04或□05的场所。骨髓胸腺生成成熟集中分布(2)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①吞噬细胞等②淋巴细胞a.种类T细胞:□06骨髓中产生,□07胸腺中成熟□08B细胞:□09骨髓中产生和成熟b.位于:□10中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3)免疫活性物质组成:□11等。来源:□12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问题思考]1.淋巴细胞的最初起源是什么?提示:骨髓造血干细胞。提示2.泪液、胃液和唾液都含有杀菌物质,它们属于第几道防线?提示:泪液、唾液和胃液等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因此不属于第二道防线而是属于第一道防线。提示3.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吗?提示:不是。例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提示4.溶菌酶属于第几道防线?提示:溶菌酶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提示典题分析题型一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比较[例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C.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答案]C答案[解题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的,先天具有的,能够遗传给后代,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正确;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而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对某种病原体发挥作用,所以作用范围小、出现慢,但针对性强,D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解析知识点二体液免疫知识梳理1.抗原和抗体(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01反应的物质。特点:大分子性、异物性、特异性。(2)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产生的□02抗击这种病原体的□03。特异性免疫专门蛋白质2.体液免疫(1)体液免疫: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与病原体“作战”的方式。(2)免疫过程(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①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09。②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10、再次入侵时,□11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12,快速产生大量□13。③二次免疫的特点:□14、□15、□16。可用下图表示:记忆抗原记忆浆细胞抗体反应迅速产生的抗体多可大大降低患病程度总结:①能产生抗体的细胞:□17。浆细胞②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18、□19、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③能识别抗原的物质:□20。抗体T细胞B细胞[问题思考]1.结合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分析吞噬细胞参与了哪些防线呢?提示:第二道、第三道防线。提示2.如果把T细胞完全摧毁,免疫功能会不会全部丧失?提示:不会,非特异性免疫会保留,体液免疫会保留一部分,原因是可以通过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而产生浆细胞。提示3.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彻底清除抗原吗?提示:不能,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需要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提示典题分析题型二免疫细胞的起源[例2]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C.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淋巴细胞直接分化形成D.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产生淋巴因子[答案]C答案[解题分析]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可以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C错误。解析知识拓展1.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解读免疫活性物质(1)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球蛋白,与其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血浆、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乳汁)中。(2)淋巴因子种类较多,其化学本质有的是蛋白质,也有的是糖蛋白(干扰素);由T细胞分泌的有些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属于信息分子,作用后被灭活。(3)溶菌酶是由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均起作用。题型三体液免疫的过程[例3]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Ⅰ、Ⅱ均能识别抗原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答案]A答案[解题分析]该图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可知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分别是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A正确;⑥过程是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⑦是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免疫效应⑦比⑥更强,C错误;细胞Ⅲ为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指抗体,D错误;⑨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不需要吞噬细胞参与,B错误。解析题后归纳体液免疫过程易错点(1)浆细胞形成途径①淋巴因子+抗原→B细胞→浆细胞②抗原――→直接B细胞→浆细胞③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浆细胞(2)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不同的浆细胞产生不同的抗体。(3)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4)区分吞噬细胞在不同免疫中的作用: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不针对某一种抗原,故没有特异性。若吞噬细胞摄取并消化病原体、吞噬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若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但却无法消化掉,则会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题型四二次免疫反应[例4]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A的形成主要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有关C.再次注射抗原发生的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D.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答案]A答案[解题分析]图示过程是依靠抗体发挥作用的免疫方式,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A的形成是因为二次免疫应答,即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B正确;二次免疫较初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C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D正确。解析课堂小结当堂检测查漏补缺巩固提升1.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C.B细胞和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D.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答案C答案解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A正确;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B正确;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错误;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D正确。解析2.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胃黏膜起保护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答案C答案解析皮肤和黏膜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因此,A、B两项属于第一道防线,C项属于第二道防线,D项属于第三道防线。解析3.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答案B答案解析大面积烧伤严重破坏了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护理不当极易受病菌、病毒感染,B正确。解析4.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A.抗体B.淋巴因子C.溶菌酶D.吞噬细胞答案D答案解析抗体、淋巴因子只参与特异性免疫,不能体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紧密关系,A、B错误;溶菌酶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不能体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紧密关系,C错误;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能体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紧密关系,D正确。解析5.如图是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3)浆细胞一般停留在淋巴结中,每秒钟约能产生2000个抗体。浆细胞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B、细胞C、细胞E细胞B、细胞C、细胞E(2)抗原――→④细胞E――→⑦细胞D――→⑧沉淀或凝集反应(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答案解析(1)细胞A、B、C、D、E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其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2)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进行二次应答,以更快的速度消灭抗原。(3)浆细胞是一类分泌细胞,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以适应分泌功能。解析
本文标题:2020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5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