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最新考纲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理解我国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对我国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的认同科学精神结合事实,正确区分各种分配方式、各种推动公平的措施,准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法治意识依法获得各种收入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公共参与积极参与扶贫、慈善等公益性事业3考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41.客观必然性(1)根本原因:我国总体①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性。(2)直接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②_____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基本经济制度5点拨:根本原因是从生产力角度讲的,直接原因是从生产关系角度讲的。62.按劳分配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③_______________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范围④经济中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⑤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劳动公有制占主体公有制7前提⑥________________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⑦_____________水平决定因素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⑧_____的性质和特点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意义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劳动者⑨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劳动生产力的发展8点拨: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不全是按劳分配。93.按要素分配形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必要性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⑩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⑪、知识、⑫、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⑬的源泉充分涌流重要性有利于增加⑭、推动⑮所有权劳动人才社会财富居民收入经济发展10[易错分析]1.在私营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教材理论:(教材必修1P59)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私营经济不属于公有制,其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112.村民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村民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是由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所得,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无关。123.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入股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入股分红虽然以股份的方式呈现,但归根到底是凭借科研成果所得,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不是按资本要素分配。134.按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按要素分配会增加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从而可能使收入差距扩大,而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141.生产决定分配152.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1)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16(2)按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劳动要素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资本要素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土地要素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17拓展:“三权分置”下的农民收入183.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包括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等非劳动收入分为三类,即要素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捐赠。要素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包括分红、利息、租金、出售专利等获得的收入19提醒:(1)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范畴,属于非劳动收入。20(2)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它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3)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是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即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21(4)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22考点展示全国卷5年0考命题揭秘导航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从具体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从核心素养上看,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为主。从考查方式上看,结合各种居民收入,能够正确判断和区分不同的分配方式;结合国家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分析政策措施在促进效率或促进公平上的意义。23结合激发经济活力的措施等,考查按要素分配1.(2019·山东省滨州市高三期末)习近平主席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经过7年艰苦攻关,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紫外超分辨光刻机。这启示我们()24①人是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必须提高人的科学素养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③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④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作用,为科技进步提供财政支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5C[①错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②③正确,材料“经过7年艰苦攻关,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紫外超分辨光刻机”启示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财政的作用。]26结合居民的各种收入,考查我国当前的各种分配方式2.据报道,中国某大学的四名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其发明的专利技术折价为基础成立的股份公司中,其所持有的股份价值达上万元。下列对专利技术所得认识正确的是()①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从分配方式上看,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③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④从分配方式上看,属于按劳分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7C[通过专利技术入股,从分配方式上看,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差距,而不是缩小,①④错误,排除。]28判断分配方式的方法(1)依据范围(所有制)判断: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属于其他分配方式。(2)依据分配尺度判断: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收入;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非劳动收入。(3)依据形式判断:工资、奖金、津贴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29结合乡村振兴,考查农民的各种收入3.(2019·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2019某村引进公司流转土地用于种植中药材,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同时,不愿流转土地的村民在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自主种植中药材,再由合作社实行保底价格回购。依托这一产业项目,该村摸索出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政策奖补得奖金”相结合的“五金”助农模式,多户贫困户得以脱贫。该村的脱贫得益于()30①推动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②探索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创新按劳分配的对象,拓宽农民就业和收入来源渠道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1B[该村摸索出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政策奖补得奖金”相结合的‘五金’助农模式”体现出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农民能够获得财产性收入,也体现出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③符合题意;该村是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而不是承包权流转,①排除;材料中分配方式不仅仅是按劳分配,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④排除。]32考点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331.收入分配公平(1)表现:要求收入分配①,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原因:②的内在要求,实现③的体现。(3)反对:④和收入悬殊。平均主义相对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34(4)要求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⑤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⑥同步提高。重要举措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履行好政府⑧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再分配居民收入劳动报酬有序352.兼顾效率与公平(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⑨一致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⑩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保证物质前提36(2)处理好二者关系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⑪_________________,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b.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⑫,也要防止⑬___________;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平均主义兼顾效率与公平收入悬殊37[易错分析]1.收入分配公平可以保证公民的较高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教材理论:(教材必修1P60)收入分配公平,……,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只能保证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但不能保证公民的较高的生活需要。382.国家财政补贴生活困难群众是国家健全初次分配机制来促进公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国家财政补贴生活困难群众是通过再分配机制来促进公平,而不是初次分配机制。393.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教材理论(教材必修1P6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但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效率的提高。404.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促进经济发展、发展生产力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411.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角度内容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42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共享的发展理念的体现,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本文标题: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7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