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孰.美()间.进()谤.讥()朝.于齐()yìzhāokuījīshújiànbànɡcháo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旦日..()(4)明日..徐公来()(5)期年..之后()(6)私.我也()(7)王之蔽.甚矣()(8)面刺..寡人()长,指身高光艳美丽第二天次日,第二天满一年偏爱蒙蔽,所受的蒙蔽当面指责3.一词多义。(1)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2)朝朝.服衣冠,窥镜皆朝.于齐(3)于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4)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代词,谁同“熟”,仔细名词,早晨动词,朝见介词,对介词,在介词,比形容词,指品级高的动词,呈上4.“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答案字母填入后面的括号中。(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3)时时而.间进()ACB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窥镜而.自视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B.皆以.美于徐公必以.分人C.王之.蔽甚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管夷吾举于.士【解析】C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表修饰/表转折;B.介词,比/介词,把;D.介词,在/介词,从。C6.按要求用原文语句填空。(1)文中写徐公美貌的句子是;写邹忌美貌的句子是。(2)文中邹忌之妻赞美他的句子是,妾赞美他的句子是,客人赞美他的句子是。(3)文中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4)文中邹忌最直接有力地指出齐王目前的危险处境的一句是。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自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王之蔽甚矣(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以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为主要内容的书籍。西汉时,经整理成书,共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史书。课文题目的含义是。刘向33国别邹忌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接受自己的进谏主张7.整体感知。(1)面对妻、妾、客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由此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2)邹忌用了什么方式成功说服齐王?齐王以什么方式纳谏,纳谏后有什么效果?邹忌采用设喻、类比说理、以小见大的方法,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委婉地说服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齐王以奖赏进谏者的方式纳谏,表明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效果,国内方面: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外交方面: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8.(安徽中考)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我阅读我朗诵】(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舒缓B.欢快C.激昂D.深沉A【我阅读我分享】(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改为“”。【我阅读我创作】(3)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示例: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课内精读】(青海中考)阅读全文,回答问题。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孰.视之()②臣之妻私.臣()③客之美.我者()④期年..之后()同“熟”,仔细偏爱认为……美满一年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1.“群臣吏民”向齐王进谏的方式依次是、、。(用原文回答)(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面刺上书谤讥【课外拓展】(锦州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阻塞。③壅(yōnɡ):堵塞。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时时而间.进()(2)群臣吏民..()(3)厉王虐.()(4)国人谤.王()1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能谤讥于.市朝受任于.败军之际B.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C.乃不敢言.若无兴德之言.D.于是.国人莫敢出言问今是.何世偶尔官吏百姓残暴指责A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燕、赵、韩、魏四国听说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国。国都的人没有敢说话的,在路上碰见只用眼神示意。15.【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16.【乙】文中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示例: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附乙译文】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巫师,让卫国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周厉王非常高兴,对召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阻塞后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周厉王不听,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88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