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北京专用)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专题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考化学(北京专用)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考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2018北京理综,6,6分)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答案B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化学变化中不涉及原子种类的改变,故选B。审题方法题干中提到“物质的应用中”,关键词是“应用”。D项中,“开采可燃冰”不是可燃冰的应用,“作为能源使用”才是其应用。2.(2016北京理综,6,6分)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答案B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知识拓展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评析本题借助诺贝尔奖考查化学史知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2015北京理综,6,6分)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 答案CA项,火药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项,粮食酿酒是糖类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酒精;C项,转轮排字是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铁的冶炼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思路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其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知识拓展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4.(2014北京理综,6,6分)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 和 的是 ()A.C2H5OHB.HNO3C.NaOHD.HCl答案BHNO3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故选B。思路分析两个标签说明该药品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知识拓展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第1类为爆炸品;第2类为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为易燃液体;第4类为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为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为有毒品;第7类为放射性物品;第8类为腐蚀品。5.(2012北京理综,6,6分)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BCD用品 有效成分NaClNa2CO3Al(OH)3Ca(ClO)2用途做调味品做发酵粉做抗酸药做消毒剂答案B小苏打的有效成分为NaHCO3,故B项错误。6.(2010北京理综,6,6分)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答案BCH4、C2H4是易燃气体。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2019上海选考,2,2分)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次氯酸漂白B.盐酸除锈C.石油分馏D.煤干馏答案CA项,次氯酸漂白利用其氧化性,涉及化学变化;B项,盐酸除锈:Fe2O3+6HCl 2Fe-Cl3+3H2O;C项,石油分馏是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分离提纯不同馏分的方法;D项,煤干馏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2.(2018天津理综,1,6分)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答案A用谷物酿造酒和醋的过程中,淀粉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乙醇经氧化进一步生成乙酸,A项不合理。3.(2017天津理综,1,6分)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 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4H答案C用氯气无法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一般采用沉淀法处理。4.(2017课标Ⅱ,7,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答案C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化学组成大多数符合通式Cn(H2O)m,碳水化合物是糖类的一种历史沿用的叫法,A正确;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B正确;蛋白质主要由C、H、O、N等元素组成,C错误;硒摄入过多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眩晕、乏力等中毒症状,D正确。知识拓展维生素D的作用1.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2.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3.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4.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5.(2015安徽理综,9,6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H2SO4干燥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答案CNa2CO3固体受热不分解,A项不正确;Fe(OH)3胶体呈红褐色,B项不正确;C项正确;SiO2与HF反应生成SiF4和H2O,SiF4不属于盐类,SiO2不是两性氧化物,D项不正确。1.(2014四川理综,2,6分)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B项错误;HClO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2014重庆理综,1,6分)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答案BA项,明矾净水是由于Al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A项不符合题意;B项,液氨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液氨汽化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B项符合题意;C项,发生化学反应:SiO2+4HF SiF4↑+2H2O,C项不符合题意;D项,发生化学反应:CaO+H2O Ca(OH)2,D项不符合题意。3.(2014安徽理综,7,6分)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NH3+CO2 +H2O下列有关三聚氰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N3O3B.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属于共价化合物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答案C三聚氰酸的分子式应为C3H3N3O3,A项错误;三聚氰酸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B项错误,C项正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题中反应不符合此概念,D项错误。评析本题以新反应、新物质为载体,考查分子式、共价键的极性、化合物的分类、中和反应的概念。属于容易题。4.(2014福建理综,8,6分)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答案D滴加氨水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lCl3、MgCl2,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Na2SO4,不能一次性鉴别四种溶液,A错误;NH4Cl加热时会分解生成NH3和HCl,B错误;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C错误;用可见光束照射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无明显现象的是溶液,D正确。1.(2019北京朝阳期中,1)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列垃圾归类合理的是 ()ABCD 可再生废纸废矿泉水瓶废铁皮废易拉罐三年模拟A组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考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答案B可再生废纸、废矿泉水瓶、废铁皮、废易拉罐都可以回收再利用,都属于可回收垃圾。2.(2019北京昌平期末,2)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浓硫酸——腐蚀品B.甲烷——易燃液体C.KMnO4——氧化剂D.Na——遇湿易燃物品答案BA项,浓硫酸有强酸性、强氧化性和脱水性,是腐蚀品;B项,甲烷是易燃气体;C项,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D项,钠遇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易发生爆炸,属于遇湿易燃易爆物品。3.(2019北京东城一模,6)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了该物质氧化性的是 ()A.氨——作制冷剂B.漂粉精——作游泳池消毒剂C.甘油——作护肤保湿剂D.明矾——我国古时用于除铜锈答案BA项,氨作制冷剂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项,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用作游泳池消毒剂时,将次氯酸钙放入水中,次氯酸钙会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符合题意;C项,甘油用作护肤保湿剂,利用了甘油可吸水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项,明矾除铜锈利用的是Al3++3H2O Al(OH)3+3H+,H+与铜锈(碱式碳酸铜)反应,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符合题意。4.(2019北京海淀期中,1)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科技知识。下列古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BC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凡石灰(CaCO3),经火焚炼为用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答案AA项,获得金的方法为淘金,利用的是金的密度大于沙,该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B项,Fe和CuSO4反应生成Cu和FeSO4,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C项,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和CO2,涉及化学变化;D项,涉及HgS的分解、Hg和S的化合,涉及化学变化。知识拓展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5.(2018北京临川学校月考,1)唐代中药学著作《新修本草》中,有关于“青矾”的记录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A.CuSO4·5H2OB.FeSO4·7H2OC.KAl(SO4)2·12H2OD.ZnSO4·7H2O答案BA项,CuSO4·5H2O是蓝色晶体;B项,FeSO4·7H2O是绿色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灼烧时生成红棕色(赤色)的氧化铁粉末;C项,KAl(SO4)2·12H2O是无色晶体;D项,ZnSO4·7H2O是无色晶体。6.(2017北京朝阳二模,7)《电石安全技术说明书》中对电石的描述为“……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应与氧化剂类物质分开存放……”。下列说法 的是()A.盛装电石的包装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B.电石与硝酸分开存放C.运输电石的铁桶内可充入氮气D.电石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不合理答案DA项,由题干中描述知,电石为遇湿易燃物品;B项,HNO3为常见的氧化剂,应该与电石分开存放;C项,N2不会与电石发生反应,故可以充入氮气作保护气;D项,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水,故电石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组2017—2019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时间:10分钟分值:6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
本文标题:(北京专用)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7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