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一记叙文阅读中考考情速递近6年河北中考命题分析年份及篇目考点201920182017201620152014《远行的童年记忆》(14分)《回忆齐白石先生》(15分)《至深至纯师生情》(14分)《骆驼祥子(节选)》(14)《寒冷的冬夜》(12分)《五猖会》(14分)内容理解概括17题3分21题3分18题3分19题3分理清线索思路17题2分21题4分标题含义作用19题2分把握主旨情感20题4分理解词句含义18题3分20题3分词句表达效果18题2分19题6分19题4分20题3分21题3分分析句段作用19题2分20题3分近6年河北中考命题分析年份及篇目考点201920182017201620152014《远行的童年记忆》(14分)《回忆齐白石先生》(15分)《至深至纯师生情》(14分)《骆驼祥子(节选)》(14分)《寒冷的冬夜》(12分)《五猖会》(14分)分析人物形象16题3分18题3分19题3分20题3分表达方式作用17题3分18题3分写作手法作用22题3分选材语言特点20题3分文本拓展延伸21题3分18题3分【考情总结】《考试说明》要求: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②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③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④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⑤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1)题型及分值:记叙文是河北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题型以简答题为主;每篇阅读材料设置4~5个小题,分值为12~15分。(2)主题及考点:近年来,河北省中考记叙文阅读均为写人记事类文章;在备考复习时,要全面掌握考情分析表中所列的相关考点。第1讲整体感知把握主旨[2019·河北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2分)远行的童年记忆①又是麦浪翻滚时,遥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光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的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走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妻,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④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的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新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巾,但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干净,奶奶露出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⑥“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⑧女人顺着奶奶的话头,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挣个生计。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照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⑪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黝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⑫当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1.[全品原创/考点一]文中“麦客”这个行当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分)2.[全品原创/考点二]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回忆了麦客夫妻的劳作过程?(2分)3.[全品原创/考点三]选文的原标题是“忆麦客”,你认为它与“远行的童年记忆”相比哪个标题好?说明理由。(3分)4.[2019·20/考点四]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全品原创/考点一]文中“麦客”这个行当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案】①麦子成熟时需要及时收割;②有些地处川道的人家田地多,劳力不足;③深山人家田地少,需挣生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范围,通读全文后可知,涉及“原因”的段落是第③段和第⑨段,第③段“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和“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提示了两点原因,此外,第⑨段“田地少……挣个生计”交代了麦客出现的第三个原因。2.[全品原创/考点二]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回忆了麦客夫妻的劳作过程?(2分)【答案】时间【解析】本题考查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性文章常按照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从选文中“太阳越来越高”“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午饭”“吃完饭”“临近黄昏”等标志性词句,即可明确选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3.[全品原创/考点三]选文的原标题是“忆麦客”,你认为它与“远行的童年记忆”相比哪个标题好?说明理由。(3分)【答案】示例一:“远行的童年记忆”好。这个标题意蕴丰富,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示例二:“忆麦客”好。这个标题简洁明了,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同时也考查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忆麦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远行的童年记忆”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所在。两个标题各有优点,无论选择哪个标题,只要能够答出其作用,言之成理即可。4.[2019·20/考点四]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表达了对麦客品质的赞美,对远去的童年生活的怀恋。(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选文通过记叙麦客在烈日下收割麦子的艰辛过程,表达了对麦客品质的赞美之情;从结尾段“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一句,可知作者对远去的童年生活的怀恋。【本讲未涉及的真题】5.[2019·16/考点八]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3分)【答案】生活简朴,善良厚道,勤劳肯干,技术过硬。(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文中对麦客夫妻的外貌描写可知他们生活简朴;第⑤段“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干净”等处描写,说明他们“善良厚道”和“技术过硬”;第④段“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第⑩段“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等处,可知他们勤劳肯干。6.[2019·17/考点九]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答案】运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渲染天气的炎热,衬托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与人物活动有密切关系,由此推知炎热的天气与麦客夫妻艰辛劳作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7.[2019·18/考点六]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称赞与羡慕之情。(只答出“羡慕”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人物的语言是其情感的直接表现,“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是对“我”家麦地的称赞,“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则流露出羡慕之情。8.[2019·19/考点七]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案】交代麦客夫妻出来当麦客的原因。(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选文第⑨段插叙了麦客夫妻家中的情况,对情节有补充作用,交代了他们出来当麦客的原因。技法精讲考点一内容理解与概括【教材典例】1.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梳理能力。“乐园”之“乐”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百草园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2.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八下《社戏》]→→→夏夜行船→→→→【分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通读全文可知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的,根据故事情节的前后顺序可进行概括: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出行、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考查形式】1.[2018·17题]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2.[2016·18题]祥子为什么把买上新车的日子当成自己的生日?3.[2015·19题]“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4.[2011·18题]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方法指导】题型一概括文章内容1.提取要素法。将文章的“六要素”提取出来,整理成一段简洁通顺的话。2.扩展标题法。有些标题是对选文的高度概括,只需根据文章内容将标题稍加扩展即可。3.摘录语句法。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往往是对文章的概括,只需摘录并稍加改动这些语句即可。4.合并段落法。先理清并概括每个段落层次的大意,再将其整合在一起即是选文的主要内容。题型二理解文章内容1.通读全文,按照题干要求,锁定答题范围。2.重点研读文中涉及的相关语句,结合分值大致确定有几个答题要点。3.提取关键句直接作答;若无原文,则提取关键词,再连词成句作答。【答题格式】模板1: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样。模板2:本文记叙(描写、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表现(赞美、揭示、讽刺、反映)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本质),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点专练】本考点练习,详见“满分训练(十一)”《一代宗师陆谷孙》T1、《照相的故事》T1、《父子情》T1、《早起》T1、《薄荷》T1、《占了命运的便宜》T1、《蚊烟中的往事》T1、《茶是家乡醇》T4。考点二理清线索思路【教材典例】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八上《背影》(线索及作用)]【分析】“背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2.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八上《白杨礼赞》
本文标题:(河北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11 记叙文阅读 第01讲 整体感知 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2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