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历史试卷(十二)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历史试卷(十二)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曾出现内阁,近代英国形成内阁制。二者都()A.对君权构成了有效的制约B.是法定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C.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D.标志着政治体制的根本变化2.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革命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它们的共同点是()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B.革命重心主要在南方C.工农群众积极参加革命D.在南京建立革命政权4.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都是抗战时期的重要战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B.分别由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C.都是国共合作的经典战例D.都是华北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5.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A.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尝试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动了新型的区域合作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6.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共同繁荣B.独立自主,主权至上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8.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相比较,二者的根本共同点是()A.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B.都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经济C.都率先从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D.都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继承9.有人把辛亥革命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个时段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春天”。“两个春天”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相对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B.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C.列强侵略瓦解了自然经济D.倡导国货运动的影响10.居住在雅典的移民有可能拥有某种特权,但是要想拥有公民权通常很难;而罗马帝国的皇帝卡拉卡拉于212年宣布帝国所有的自由民都享有罗马公民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B.古代罗马比古代雅典更民主C.罗马帝国公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力D.雅典公民的政治素质会更高11.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A.公民的身份特权B.公民的义务责任C.公共事务的意识D.参政议政的权利12.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A.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D.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13.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二人的相同点是()A.宣传文艺复兴的思想B.通过宗教改革获得新生C.为新兴资产阶级服务D.复兴传统文化解放思想14.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l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A.金融霸主的地位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经济体制的创新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15.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B.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16.《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材料和罗斯福新政的不同之处在于()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B.政府限制垄断资本主义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D.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17.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二者的共同点是()A.促进工农业生产增长B.把农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保存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18.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19.1850~1914年和1950~1973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大力干预经济B.对东方的殖民掠夺C.科技革命推动发展D.美国扶植欧日经济20.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比较两图,你得出的认识应该是()A.图一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B.图二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C.出于各自宣传目的,都不具有史料价值D.只有多角度观察,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真相21.“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22.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的共同之处是()A.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B.扩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C.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思想D.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23.下图为两位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可见,两位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A.完全对立B.完全一致C.无法比较D.基本一致二、非选择题24.【2016山东青岛模拟】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周时期(公元首771~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历程。(3)选取材料三中关于20世纪欧洲“衰落”或者“成功”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4)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是中国向近代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试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25.【2016湖北荆州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本文标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历史试卷(十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5797 .html